《乱穿三国》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行险招

    


    “报!主公,在弘农郡的马圈发现战马共两千余匹。”

    “报!主公,在西北方发现粮仓一座,共有三千石的稷谷。”

    “报!主公,在太守府发现弘农郡官府印信一份。”

    “报!主公,在弘农郡太守府发现,金钱细软共二十万钱,战甲千套,一应辎重皆在。”一名名主簿来到屠峰身旁,汇报战果,不过这些战果在屠峰耳中,不但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反而有些担心。

    “当真有两千匹战马?”徐庶疑惑的询问主簿,言语当真有些诧异。

    “那当然是真的,我等主簿,不会造假!一应事物皆面面俱到才行,倒时一旦有亏空,我等脑袋丢掉是小,可战场上确一份米都不行,倒时将士饿肚子,我等罪过啊!”主簿肯定的点了点头,对着徐庶道。

    “主公,徐某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徐庶有些犹豫,看来这计谋应该是一件奇兵之计。

    “元直快说!这又有何妨。”屠峰急忙对着徐庶问道,这时最关键的便是这函谷关,函谷关是董卓迁都长安的必经之地,如果能提前占领函谷关,那么便断了董卓的后路。

    “主公,此计极为奇特!乃是让我军士兵,骑上对方西凉军士兵的服饰,随后假借弘农郡败走!诱对方开城关大门,再瞬间从内杀出,此时如果我们上骑兵连夜奔袭,以对方行军速度来看!必然可以在对方还未抵达函谷关设伏前,以速兵乍开城门,可这样我军只有骑兵部队,步兵速度显然不够。”徐庶这一招兵贵神速,当真是出奇的狠辣,就已经推测出对方带着百姓,行军速度一定不够快。

    再以我军的骑兵连夜奔袭,或许能在对方设伏前,攻入函谷关,这可是兵行险招,先不说骑兵在战场有多重要,单说此番一旦对方提前设伏,那这骑兵便全部陨落在函谷关外。

    而且一旦被对方函谷关守军察觉出端倪,这也可能会导致全军覆没,可如果此计谋得逞,那诈开函谷关这城门的方法便是速度,要靠速度取胜,必须要在对方信息没有传达之前,赶到函谷关。

    这为前提的话!才有可能此计成功,如果是诸葛亮的话,绝对不会同意这样冒险的计谋,可屠峰则不同,屠峰觉得,兵法云,要在敌人最不可能察觉的时候,给出致命一击,这才是取胜之道。

    “我意已决!高顺何在!”当即屠峰便准了,

    “末将在。”高顺急忙提着长戟对着屠峰抱拳道。

    “我命你现在带领三千骑兵,换上西凉军服饰,直奔函谷关,以军师所言!乍开城门,切记,一旦暴露或者被伏击,立马撤出来!如果不能撤出,务必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屠峰后面这番话,极其小声,只有高顺听在耳里,这计谋简直就是在玩命,可一旦成功了,那洛阳直接可取。

    从汜水关进发函谷关,以骑兵的速度,最起码两日半的路程,而从弘农郡直奔函谷关,以骑兵只一日不到,速度快半日即可,这点上从地理角度上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一旦占领了函谷关,那便等于断了董卓的后路。

    从函谷关一路退往长安这条路便是行不通了,只有从其他道路绕行,可这也是屠峰要达到的目地,要在董卓放火烧掉洛阳之前,当一会救世主,屠峰可是一日都不能耽搁,董卓一旦觉得打不过关东联军,便会迁都!

    屠峰见不得洛阳的百姓被董卓的西凉军残杀,也见不得昔日这辉煌的偌大皇城被一把火烧个精光,屠峰要阻止这一切的发生,这河东郡便是如此,河东郡发生的一幕,已经告诉了屠峰,西凉军是没有人性可言的,虽然他们都听命与董卓,可人心都是肉长的,屠峰只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末将领命!”高顺眼中闪过一丝坚定,随即提着手中的寒霜铁戟便直挺挺的往屋外走去。

    “诶!主公这高将军此番前去,成可铸就无上功勋,可事情败露,未必就能活着归来啊!”徐庶叹了一口气,对着屠峰小声说道。

    “我又何尝不知啊!”屠峰无奈的摇了摇头,他相信高顺不会死在函谷关,他相信这一切都有选择的余地,可为了信念,为了正义只能这样做。

    “如果高将军能活下来!那从此到洛阳,竟是主公的麾下啊!”徐庶指着地图上并州之下的西南这一片土地,如果洛阳不被烧毁,那这片土地倒也算得上人杰地灵,毕竟是六朝古都嘛。

    “但愿如此啊!”

    夜晚高顺带领着三千骑兵,连夜便从弘农郡疾驰往函谷关,沿着黾池县的小道,一路西南方向直奔而去,高顺很清楚不能走大道,一旦走大道,那一定会和董淝的西凉军碰面。

    高顺立马决定西南方向抄小道奔袭,如果从三门峡一直往西沿着新安的官道,必然会经过董淝的埋伏圈,或者与其碰面,这样计谋便直接暴露,董淝也会提早做准备,如果从黾池县往洛宁方向奔去,虽然距离远了一大截,路程也远了最少三十里路,可这样也能直达函谷关。

    从路程上来看洛宁方向路程等于一个完美的弧圈,而三门峡一路往西便是直线,虽然小道距离远,可依然能够成为奇兵的关键点,只要连夜不停的奔袭,或许能赶在对方到达函谷关之前,乍开城门。

    清晨天还未亮,公鸡的鸡鸣声才刚响起,雾气弥漫在函谷关四周,一颗颗绿绿匆匆的青松古树,根系交错密布,白色的雾气弥漫在清晨的巨大关隘前,一支三千人的西凉兵服饰骑兵,速度极快的打着西凉军的旗帜,有些狼狈的来到函谷关前方。

    不少函谷关士兵,还没睁开眼睛,其中一名士兵站在城墙上,看着下方雾气弥漫的官道,不由打了个哈哈!有些困意的巡视四周,突然发现了什么,急忙喊道:“下方有部队!”

    “是西凉军!是我们的西凉军。”士兵看着下方熟悉服饰的骑兵,急忙喊道。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