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穿三国》第二百八十九章 北方入侵

    


    征威军平定函谷关之后,局势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屠峰凭借自己和征威军的威名,也算是一时无两,并通过实行的一系列利民措施,很快便赢得了河东郡百姓的认同,再加上自己给河东郡百姓的照顾,这些百姓对屠峰自己可以说是感恩戴德,有的甚至在后世还给屠峰立了块碑文,这些都是后话。

    然而就在此时,却从并州的北边传来了不好的消息,鲜卑和高句丽人似乎都开始有异动了,这个消息直接从雁门关处传到了远在函谷关的屠峰手中,这个时候自己如果撤军,去抵抗鲜卑入侵的话!这国贼董卓,就一定会烧杀洛阳城,那必然生灵涂炭,可如果要和鲜卑求和,屠峰自然也不会同意。

    虽然这一些事情令屠峰分外懊恼,他原本打算平定董卓之乱之后,就趁乱进兵北方,打通一条北上的贸易之路,除此之外,原定的一些事情也只能耽搁了,就比如北上攻下平阳郡,整个并州和司隶的平阳郡,弘农郡,河东郡,再加上没有被烧毁的洛阳皇城,那屠峰就足足拥有十个州郡,这占地几乎成了所有枭雄的翘楚。

    高句丽从丸都城,一路进发并且开始袭击辽东,玄兔郡两郡,让这饱受摧残的辽东,玄兔两郡,百姓苦不堪言。随着高句丽对辽东半岛的挺进。

    高句丽的这方,有幽州刺史刘禹迎敌,可鲜卑这方面,屠峰只能出兵援助。

    鲜卑族则是直接出兵挺进,渔阳郡和上谷郡,直逼屠峰的雁门郡外的代郡,鲜卑的骑兵部队最为让屠峰忌惮,而且一旦幽州等地告急,自己的并州也会首当其冲。

    鲜卑族乃是一个游牧民族,主力便是骑兵部队,其中就有五万骑兵和五万步兵都是鲜卑族的骑兵大队,轲比能为大将,副将为中郎将臧旻,这两人都不同于其他武将。

    轲比能出身鲜卑支部,因他作战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所以被鲜卑民众推举为大人。轲比能因其部落近塞,所以他抓住有利条件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技术和文化,单论轲比能的作战勇猛和计谋,已经足以对抗许多中原诸侯了,这也是屠峰最为担心的一人。

    可事情往往是让屠峰无奈的,就在接到消息的同时,鲜卑和高句丽已经集结了三十五万大军,其中骑兵十五万,步兵二十万,这些年鲜卑和高句丽暗藏韬晦的发展,已经成了比匈奴更可怕的势力,再加上白马义从的公孙瓒此时正在盟军之中,整个幽州只有刘禹一人坚守。

    幽州一共两个刺史,一个是朝廷颁布的刺史,叫刘焉,另一个则是实力已经达到刺史的太守刘禹。所以光一个幽州就有两个刺史,这个倒也是正常情况,曾经光一个豫州就有三个刺史,一个袁绍派去的,一个是袁术的手下,还有个是董卓派去的,所以幽州有两个刺史也属于正常。

    就在得到北方消息的第一时间,屠峰便同徐庶,典韦,徐晃就此事进行了商议,均认为不能置北方局势于不顾,否则必将成为后患。这北方四郡目前局势复杂,这主将人选必须是既谨慎又骁勇之将,所以三人最后决定派遣赵云领两万西河郡兵马入驻,雁门关处。

    在我国北方的茫茫大草原上,数千年来一直生活着彪悍的游牧民族,他们有的嗜血贪婪成性,经常进犯我中原地界,只有打到他们惧怕,恐惧,才能让这些游牧民族知道,得罪汉族人民是多么大的错误。

    游牧民族自小从马背上长大,是天然的优秀骑兵,而且极其善于野外作战,极其善于骑射,和弓箭进攻,成年男子几乎不用训练便能立刻投入征战,所以游牧民族虽然人口不多,但却往往能集结起数以十万计的强大骑兵群,在茫茫草原上,农耕民族几乎不可能同他们抗衡。

    往往面对游牧骑兵的进攻,农耕民族往往只能采取被动防御的措施,在东方,华夏民族为了抵挡游牧骑兵,自春秋战国年代开始便修筑了横亘北方便将的万里长城,而在西方,也有类似的防御设施,一方面确实游牧民族的进攻性太过强大,中原此时一盘散沙,如果屠峰不去作为抵抗的话!那整个幽州和并州都会受到波及。

    这些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民族来说似乎天生就处在进攻的位置上,而农耕民族则只能被动防御,当年的汉高祖刘邦,便被游牧民族打的大败,只能退守白登城,苦苦坚守!也成了汉朝的一大耻辱。

    不过这一局面在公元前一百多年被东方的一个伟大的将领改变了。这个将领就是霍去病以武勋照耀千秋的千古名将。

    寇盗缠三辅,莓苔滑百牢。

    圣朝推卫霍,归日动仙宿。

    这首诗句便是赞美卫青和霍去病功绩的诗句,也是那个枭雄曹操所著,这个曹操别的本事也有,文化程度也不弱,虽然为人太过奸诈,可奸雄的称呼倒也丝毫不假。

    在卫青和霍去病的努力之下,汉军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战斗力。汉军骑兵以义无反顾的气势深入陌生的茫茫大草原,转战千里,硬是凭借骑兵将鼎盛的匈奴大帝国给打得奄奄一息。

    之后,匈奴由盛转衰,很多时候都向汉廷俯首称臣,虽然也有时反叛,但整体上对中原王朝表现的是臣服的姿态,不仅如此,整个匈奴,乌丸,鲜卑,高句丽等塞北胡虏,都被打的一蹶不振。

    百多年后,到东汉时,匈奴因为内部权利斗争而发生分裂,导致了匈奴实力也大不如前,可鲜卑和高句丽则不同,随着匈奴实力的削弱,他们暗藏韬晦,团结一致,已经扩大到了一个鼎盛的实力,看着中原战乱纷飞,也想入侵中原大地,分的一杯羹,这点屠峰可绝对不同意,自己不但同意,而且还有一人也坚决不同意。

    这个人就是赵云,赵云之所以投靠屠峰,无非就是保卫国土,而且屠峰还推荐利民的仁政,这也让心气高傲的赵云,更加坚定了跟随屠峰,如果说一开始的赵云只是占时跟随屠峰的话。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