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墨香》087 汉天子聪慧 有望中兴 上

    雒阳北宫,濯龙苑。

    凌云阁上,天子刘宏难得地端坐在龙椅当中,张让、赵忠随侍在后,下方立有一人,白面长须,相貌威严,约有五旬上下。

    “当今天下,多有不服王化,悍然作乱者。”刘宏目视下方臣子,面有惑色,“西凉韩遂迟迟未平,又有王国、马腾为祸!在爱卿看来,是何缘故”

    “还请陛下先恕盖勋无罪!”下方男子揖手躬身道。

    原来此人竟是西北名将盖勋,字元固,敦煌人,时任北军讨虏校尉。

    “哦”刘宏神色一怔,随即左右瞥了一眼,笑道,“寡人赦你无罪,但说无妨!”

    “谢陛下!”盖勋站直身躯,直视上方天子,慨然道,“依臣所见,天下叛乱者,究其根源,十有**,在于不公!”

    刘宏神色不变,凝神倾听。

    “臣久在西北,以前番凉州北宫玉、韩遂等羌豪起兵来说,实因当地官员,多有欺凌羌胡之举。”盖勋历任汉阳郡长史、太守,与诸羌相邻,对当地情况再是了解不过。

    “北宫玉等人起兵之时,多有西凉军中羌胡悍卒投靠,亦是同种缘故。”他见刘宏面上并无异色,继续道。

    “故太尉段颎当年为平诸羌,竟不得不与中常侍王甫结交,方得保证军饷!普通士卒所遇不公,可想而知!”

    刘宏一听,略显尴尬。

    须知当年段颎战无不胜,但每次升官之时,还得按例先向宫中献上金钱,如此方得任职。其中缘故,实在天子。

    “大胆!”张让目现怒色,凛然喝道。

    “无妨!”只是不知何故,刘宏对盖勋颇为宽容,抬手阻止了张让的进一步举止,对盖勋道,“爱卿继续!”

    “当年泸水月氏北上,投靠鲜卑檀石槐,其中根源,实与诸羌无异!”

    盖勋显然豁出去了,继续道,“又如黄巾余孽不断,只因各地乡野草民衣不蔽体,食不裹腹,遂为心怀不轨者所趁!”

    刘宏神色一凝,若有所思。

    “似张燕等人遁入黑山,一旦衣食可以自足,立即上书乞降。”盖勋见状,神情更是激奋,“人心思安,乃是正理!”

    “爱卿所言颇有道理。”刘宏在上方点头颌首,随即问道,“只是这不公之事,却有何解”

    “依臣愚见,陛下身居宫中,为幸臣所蒙蔽,才有许多不公之事!”

    盖勋目光在张让、赵忠身上一扫而过,沉声道,“若陛下能远离幸臣,重用贤良,则不公之事自会解决!”

    事实上,近年来西凉韩遂等叛军所打旗号,正是“清君侧,诛宦官”。盖勋没有直接点明,已是极力克制。

    张让、赵忠俱都怒目而视,却碍于天子颜面,不敢多言。

    “哦”刘宏一听,面上似笑非笑,“爱卿心中,谁人能当得起贤良呢”

    “东海刘伯安,汝南袁本初。”盖勋神情一振,朗声道,“似这等非凡人物,俱为一时贤良!”

    东海刘虞,字伯安,原为尚书令,时任光禄勋,按辈分,乃是当今天子皇叔。汝南袁绍,字本初,先为虎贲中郎将,时任中军校尉。

    “刘皇叔为政宽仁,深得民心,确不失为贤良之材。”

    刘宏颌首称赞刘虞,却只口不提袁绍,“只是叛乱之事,溯本求源固然重要,当前之危却也不容轻视!”

    “寡人召集各方儿郎,演武平乐观,正为此故!”他似已不愿再继续原先的话题,向盖勋问道,“此事,爱卿又有甚么高见”

    “臣听说古之贤王,修德而不耀武。”

    盖勋知道用人之道不可急于一时,接过天子的话题,“如今贼寇远在它处,陛下却在京师演武,恐怕难以构成威慑,顶多算是耀武罢了!”

    此言一出,张让、赵忠俱都神色大变,目中隐有窃喜。

    “哈哈哈~!”刘宏却不发怒,反而纵声大笑,“寡人素闻盖勋刚正不阿,有浩然之气,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盖勋刚才说得兴起,一番话脱口而出,本有些忐忑,见天子作此反应,颇感意外,心底升起一丝希望。

    ------------

    雒阳郊外,陆氏别苑。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