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不是建奴糊涂,而是明军救下了许多汉民,许多会骑马的汉民一直跟着队伍转进,人数确实不好掌握。
代善不等不靠出了郝图阿拉往南徐徐逼近明军,沿途景象触目惊心,明军所过之处居然一个活人都瞧不见,村子只剩下了焦土或者烧黑的断壁残垣。
五千建奴习惯了在汉人、蒙古人、高丽人的地盘这样干,还真的不适应自己的家园也被如此祸害,一个个气得暴跳如雷。
代善没有摸准明军有多少人马不敢快速逼近,他只能选择约束已经气炸了肺的将佐们,告诫大家不能因为愤怒而失去理智,对手是狡猾狡猾的“红旗军”,说不定他们胆大妄为在某个山脚等着呢!
可惜代善把敌人想得过于强大,黄汉根本没有意图跟后金军在此时此地发生大战。
他带着人马主动撤退了,只留下了张扬带着精选的两个总旗人马断后,他们发现建奴的斥候会竭尽所能主动发起攻击,目的就是造成明军很强大,如果跟得太紧会很危险。
代善带着人马跟了四五天,在离郝图阿拉三百余里之时决定止步不追了。
因为最后三天每天都有斥候失踪,沿途的村子、山林一片焦土,他们的补给告罄连狩猎都无法进行,再不回去就要面临饿肚子的风险。
再追的必要性已经不存在,沿途已经没有了需要救援的大金国子民,追上了明军不能确保能战且能胜之也是枉然,还不如在没有产生大损失的情况下早早的回去。
无可奈何的代善写奏疏禀告八弟,明军目的乃是骚扰和劫掠,我大金军人马出动后敌骑已然远遁,郝图阿拉安然无恙。
介于五千骑不足以南下追击一直打到金州,他也担心盛京空虚恐有闪失,因此收兵。
九月十三日,在大凌河城外大营的红歹是接到这份奏疏得知南边总算消停了终于略微心安,他巡视被围困的大凌河城,发现壁垒森严,明军将士们士气高昂。
由于后金军主要动作就是围城,在工事没有完成之时屡屡被明军出城偷袭,一直是明军占了主动权、占了上风,后来壕堑体系逐渐完成发挥出防御作用明军才开始吃亏。
祖大寿发现偷袭得不偿失之时果断停止了出城冒险,因此明军损失有限,手里还有三百多斩获,其中有一小半是建奴正兵,一大半是挖战壕的旗丁或者包衣。
历史上大凌河城中粮草仅够几天之用,围了没几天城中就断粮,接下来就是杀马果腹,最后是杀人为食。现在截然不同,一万五千关宁军不认为会被围困到明年,连紧急状态都没有做,依旧正常吃喝。
由于后金军根本没有开始尝试攻城,因此大凌河城的守军没有损失。他们吃得饱、睡得香、体力充沛,甚至认为后金军根本打不下这座有一万五千关宁军精锐驻守的坚城,因此士气旺盛。
这是个大问题啊!如果大金军跟来援的四五万明军人马打得胶着之时,大凌河城里的一万多关宁军精锐不失时机冲出,八旗人马岂不是两面受敌
得想辙,一定要想办法震慑住祖大寿,让这小子乖乖地在大凌河城里呆着,不要在紧要关头出来添乱。
夜里红歹是辗转反侧,一条妙计上了心头。狼来了的故事广为流传,何不给祖大寿来上演现实版
一天后代善接到了八弟的手令,他要最少一万件明军的鸳鸯战袄,把盛京现存的明军八瓣明盔全部算上,大凌河前线需要
猜你喜欢
- 蒂梵儿
- 明朝末年,岁月峥嵘,天下纷乱,旧日江山成血海滔滔 多尔衮、林丹汗、鳌拜、朱由检、魏忠贤、吴三桂、李自成,忠臣与奸臣的博弈,英雄与枭雄的对决,国家、民族屈辱与抗争 文无忌穿越而来,振眉天下,我们的民族强势生存精神宛如大河之源,滔滔千年而不废,我们的民族没有悲哀,只有金戈铁马百战浴血的将士。国难当头,汉
- 狂妄之龙
- amp/pamp;gt;
- 瞳师
- 好心人
- 小北最光阴
- 这是三国的山寨,也是山寨的三国!这是一个山寨之主走向江山之主的故事,也是一个绿林盟主走向帝王至尊的传奇!看现代大学生如何经营黄巾山寨横扫三国群雄…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做一个三国绿林扛把子试试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汉末之横扫三国》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汉末之横扫三国最新章
- 回头大宝剑
- 并州飞将吕奉先,身长九尺,膂力过人,手中一杆方天戟,就是天下无双 书友群:241529011
- 芥末君
- 会的 标题来源于高桥洋子的歌《魂のルフラン 这是一篇超奇怪的脑洞文,文风浮夸,有一定阅读门槛 读者能理解的话我深感荣幸,get不到的朋友也请勿勉强,有缘江湖再见。
- 神行汉堡
- 王戈重生到了明洪武年间,明面上的身份是青州城一小捕头,但实际却是燕王朱棣众多密探之一。傍上了未来的九五之尊,王戈却没法轻松,因为即将到来的“靖难之役”对燕王阵营而言堪称九死一生,他必须要早做准备 虽然武功平平,但依靠收罗而来的各种装备,王戈却依然在江湖上混得风生水起“暴雨梨花针“软猬甲“八面雷“化功
- 林城墨客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