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心灵手巧的汉家女参与织毛衣,许多人都是为了给儿子、丈夫、兄弟送上一份温暖,用心的程度毋庸置疑。
用心做事、主动做事、带着爱心织毛衣,自然发展了许多实用的织法和毛衣新样式。
冬天,棉质内衣外穿上一件厚实的全羊毛毛线衣,再穿上鸭绒服,然后加上冬装鸳鸯战袄,如此穿着看上去不太臃肿却很保暖,零下十几度的严寒,战士们都不在乎。
如今正兵战士都流行拥有一件毛线衣御寒,因此纺毛线、织毛衣的妇女比比皆是。
派发的军服里可以有短裤、汗衫但是没有毛线衣,后世的军队也是如此,虽然毛线衣产业少了军队的大采购,但是由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导致舒适度和样式不断更新换代,质量的提高也是无与伦比。
劳动创造财富,相信这些勤劳的移民获得能够赚取劳动报酬的工作,用不了多久就能够摆脱贫困奔小康。
腊月二十,黄汉来到山海关拜见辽东经略高第,当然要带上一份厚礼。
大舅子秦翼明和马祥麟此时还没有回四川,正好一起聚一聚,历史上明年秋天天他们就会踏上回川的路途。
白杆兵简直是一路打回去的,在崇祯七年还恰好赶上了秦良玉参与围剿张献忠的一场大战,几个流寇大头目被干掉了,献贼丢了全部步兵仅仅带着老营骑兵几百仓皇远遁。
但是从此以后白杆兵就陷入内战的泥潭一直到崇祯十五年,最后的结局是马祥麟坚守襄阳孤军无援城破后慷慨殉国。
马祥麟和张凤仪都是大明英烈,可惜不是死得其所,都是死于内战。
关键所在还是末代的大明太适合滋生流寇,秦良玉、马祥麟、秦翼明、张凤仪等等白杆兵将领在粮食短缺物质匮乏的环境下只会越打越弱。
因为他们做不到如“贼将军”左良玉那般抢劫老百姓、裹挟良民比流寇还要凶恶三分。
黄汉从倭国回来之时带回了几十艘海盗、海商的武装商船,体系内又建造了二十几艘排水量四五百吨的专业商用的老闸船下水。
加上原有的商船,运力仅仅是运送漕粮做朝廷的生意已经富余。
发展民间运输增加收入锻炼水手搞活贸易刻不容缓,为此黄汉成立了“日月海运”,现在已经拥有了几十艘可以经过南通州沿江而上直达石柱排水量四十到一百吨的小型船舶。
也不知白杆兵回川之时朝廷会不会布置任务,如果没有这样的安排,黄汉大可劝马祥麟和秦翼明利用江海联运的便利回石柱。
山海关到石柱的水路两千海里不足,以平均三节航速日夜兼程计算,一天可以航行七十海里,减去不利于航行的天气,理论上一个月左右时间就能够到达目的地。
算上过三峡需要拉纤速度只能达到一节出头,沿江而上有四十天也足够了。
但是如果沿江而下,就能够拥“有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酸爽,到达山海关恐怕根本用不了一个月。
秦良玉在崇祯二年接旨后带领白杆兵勤王,走了小半年才到达京师,一路上耗费巨大无比辛苦,伤病减员好几百人。
在这个时代有长江水路不好好利用简直是暴殄天物,因为风帆年代,乘船长途旅行最有效率、最舒服,成本比走陆路最少节约七成。
在辽东经略的宴席上,老高第果然谈起白杆兵崇祯三年出川进入北直隶勤王,至今已经足三年,如今人心思归再留恐怕要出乱子。
&
猜你喜欢
- 蒂梵儿
- 明朝末年,岁月峥嵘,天下纷乱,旧日江山成血海滔滔 多尔衮、林丹汗、鳌拜、朱由检、魏忠贤、吴三桂、李自成,忠臣与奸臣的博弈,英雄与枭雄的对决,国家、民族屈辱与抗争 文无忌穿越而来,振眉天下,我们的民族强势生存精神宛如大河之源,滔滔千年而不废,我们的民族没有悲哀,只有金戈铁马百战浴血的将士。国难当头,汉
- 狂妄之龙
- amp/pamp;gt;
- 瞳师
- 好心人
- 小北最光阴
- 这是三国的山寨,也是山寨的三国!这是一个山寨之主走向江山之主的故事,也是一个绿林盟主走向帝王至尊的传奇!看现代大学生如何经营黄巾山寨横扫三国群雄…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做一个三国绿林扛把子试试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汉末之横扫三国》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汉末之横扫三国最新章
- 回头大宝剑
- 并州飞将吕奉先,身长九尺,膂力过人,手中一杆方天戟,就是天下无双 书友群:241529011
- 芥末君
- 会的 标题来源于高桥洋子的歌《魂のルフラン 这是一篇超奇怪的脑洞文,文风浮夸,有一定阅读门槛 读者能理解的话我深感荣幸,get不到的朋友也请勿勉强,有缘江湖再见。
- 神行汉堡
- 王戈重生到了明洪武年间,明面上的身份是青州城一小捕头,但实际却是燕王朱棣众多密探之一。傍上了未来的九五之尊,王戈却没法轻松,因为即将到来的“靖难之役”对燕王阵营而言堪称九死一生,他必须要早做准备 虽然武功平平,但依靠收罗而来的各种装备,王戈却依然在江湖上混得风生水起“暴雨梨花针“软猬甲“八面雷“化功
- 林城墨客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