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黄汉是永平府人,后世的普通话采集地就是在这个地区,因此黄汉的口音类似于普通话。
黄汉不管其他人的口音是什么,这些年教书育人都是采用标准普通话,黄汉是家主,体系内所有人都模仿家主的口音。
因为“红旗军”起家班底绝大多数是永平府人,再加上黄汉一直强调体系内必须用自己的口音交流。
久而久之就有了几十多万能够说普通话,一百多万能够听得懂之人。
体系内来京师接受家主亲自培训半年的年轻教员和跟在身边的一百多少年一起上课,主要学习内容就是汉语拼音。
黄汉准备在编写字典之时用半年时间教会这五百多人汉语拼音,以后先在体系内普及汉语拼音教学。
郑国昌虽然没有徐光启那么兴奋,也是老怀大慰,他认为女婿此时花银子和精力编撰“崇祯大字典”简直是神来之笔。
圣天子见黄汉在京师转行舞文弄墨应该少了戒心,肯定支持女婿完成这个壮举。
徐光启见黄汉熟练的给一段宋词注音后拼读有模有样,笑着问道:
“黄汉,你恐怕琢磨汉语拼音有了不少日子吧不错不错,最起码老夫认为只要推广得法定然能够风靡天下。
以后一个学子只要能够学会汉语拼音就能够使用‘崇祯大字典’自学了,还不会因为自己闭门学习使得口音难懂。”
黄汉道:“我想请恩师和泰山明日陪着同去翰林院,编写‘崇祯大字典’需要群策群力,我愿意拿出大量润笔费,只要愿意加入的庶吉士、编纂、编修、检讨来者不拒。”
挂靠在翰林院的士大夫多着呢,因为大明每三年就会有几百人成为进士,每年还有不少选贡生、举人被选官。
朝廷哪有如此多的实缺等着当官等一辈子都捞不着实缺的都不在少数。
郑国昌道:“我看行,翰林院舞文弄墨的人才济济,有闲工夫的不知凡几。能够在如此巨著上留名,不知道多少读书人趋之若鹜,况且你还给银子
清流们穷得很,鸿胪寺、翰林院、礼部在熬资历的两榜进士何其多也,有如此好事肯定会被追捧。”
徐光启道:“老夫不管其他人干不干,反正老夫要做编纂‘崇祯大字典’的主编之一。况且老夫还对西夷字母有些了解,学汉语拼音应该容易入门。”
第二天,翰林院迎来了两位阁老和东平侯。
在一百多博学鸿儒挑剔的眼神注视下,黄汉在偏厅里黄义、顾吉祥、王瑸几个亲卫支起的一块大黑板上笔走龙蛇。
黑板白字明摆着,可是所有的博学鸿儒都不明所以,因为他们根本看不懂黄汉写了什么,但是人人都意识到那不是鬼画符,应该是一段文字。
徐光启捻须笑道:“东平侯,你不要卖关子了,给大家讲讲这汉语拼音的妙处吧。”
黄汉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谈:“这些字母乃是西夷文字,本爵潜心研究发明了一种比较容易掌握的注音方法,本爵写下的乃是怒发冲冠,凭栏处……”
接下来黄汉每拼读一个字就写下来,果然是岳武穆的满江红。
即便文人相轻,此时也没有人贸然出头挑毛病,因为还没有人能够搞明白其中的道理,也不知道借用西夷文字给汉子注音结果如何。
 
猜你喜欢
- 蒂梵儿
- 明朝末年,岁月峥嵘,天下纷乱,旧日江山成血海滔滔 多尔衮、林丹汗、鳌拜、朱由检、魏忠贤、吴三桂、李自成,忠臣与奸臣的博弈,英雄与枭雄的对决,国家、民族屈辱与抗争 文无忌穿越而来,振眉天下,我们的民族强势生存精神宛如大河之源,滔滔千年而不废,我们的民族没有悲哀,只有金戈铁马百战浴血的将士。国难当头,汉
- 狂妄之龙
- amp/pamp;gt;
- 瞳师
- 好心人
- 小北最光阴
- 这是三国的山寨,也是山寨的三国!这是一个山寨之主走向江山之主的故事,也是一个绿林盟主走向帝王至尊的传奇!看现代大学生如何经营黄巾山寨横扫三国群雄…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做一个三国绿林扛把子试试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汉末之横扫三国》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汉末之横扫三国最新章
- 回头大宝剑
- 并州飞将吕奉先,身长九尺,膂力过人,手中一杆方天戟,就是天下无双 书友群:241529011
- 芥末君
- 会的 标题来源于高桥洋子的歌《魂のルフラン 这是一篇超奇怪的脑洞文,文风浮夸,有一定阅读门槛 读者能理解的话我深感荣幸,get不到的朋友也请勿勉强,有缘江湖再见。
- 神行汉堡
- 王戈重生到了明洪武年间,明面上的身份是青州城一小捕头,但实际却是燕王朱棣众多密探之一。傍上了未来的九五之尊,王戈却没法轻松,因为即将到来的“靖难之役”对燕王阵营而言堪称九死一生,他必须要早做准备 虽然武功平平,但依靠收罗而来的各种装备,王戈却依然在江湖上混得风生水起“暴雨梨花针“软猬甲“八面雷“化功
- 林城墨客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