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当然是为了大明开疆拓土几千里而高兴,为了征虏大将军的势不可挡而忧心忡忡。
年复一年,崇祯兢兢业业治理国家,可是这个泱泱大国每况愈下,劳累外加精神折磨,崇祯两鬓又添了白发几许,背又佝偻了几分。
大明朝廷这个中秋节过得不安生,建奴七月底忽然破了延绥镇入关,至今已经连下城堡二十几座。
兵部尚书杨嗣昌如坐针毡,平台奏对,阁老郑国昌、刘之纶弹劾洪承畴坐失州县,眼看着建奴肆掠无所作为,白白耗用军饷。
大明除了五年平辽的那铁打不动的每个月三十万两雪花银的饷银,就是洪承畴麾下人马的粮饷占了大头。
可是“红旗军”连战连捷,洪承畴的“洪军“却是节节败退,甚至于还被流寇打得丢了数万人马。
现任首辅张至发其实是温体仁提携的,在东林党人眼里是温党。
具备政治智慧的黄汉四两拨千斤,把温体仁要去了“汉江省”当一把手,约等于收编了所有的温党。
重用徐光启给予科学家最高荣誉,救下孙元化的性命后又扶持他一步步升职,现在拥有了从四品品级,使得松江府籍的东林党人已经倒向辽国公。
重用东林党人陈奇瑜、杨一鹏又导致不少东林党人改弦易辙。
张凤翼、梁廷栋、郑国昌等等大员虽然没有结党,但是朝廷中没有派别才是千奇百怪,他们的门生故吏自然就是一个派系,这些人当然会为“红旗军”摇旗呐喊。
明朝所谓的党派都是松散的组织,没有严密的架构和铁的纪律,太多党派的成员朝三暮四,也很少有官员为了营救朋党而奋不顾身。
黄汉没有成立党派,然“红旗军”体系却形成了事实的一党,大明朝堂上称为“红党”。
如果真有为了“红旗军”体系的利益处于危险的“红党”成员,整个体系还真能够做到不遗余力营救,不怕牺牲。
相信不久的将来,组织严密的“红党”会一枝独秀,也应该是一党独大,其他政党在“红党”领导下进行政治协商是必由之路。
这没什么不好,明朝的灭亡不是因为扼杀言论自由,而是因为过度自由泛滥导致国家的公信力、统御力下降使得太多官员不顾朝廷利益,迁就某些党派的利益。
黄汉会掌握并且控制舆论导向,
某些具备政治野心又没有治国安民之策的党派领袖会被调查,胆敢妖言惑众者“旗卫”会罗列罪名缉捕。
走铁腕、强权的霸途是黄汉的必由之路,唯有如此才能够使得被天灾、内忧外困逼得亡国的大明焕然一新,使得汉人的帝国打碎枷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成为霸主。
黄汉在两年前跟崇祯摊牌谈五年平辽,约等于明确了“红旗军”再也不可能任由皇权支配,唯有通过政治协商互相妥协才能够达成共识。
十几万“红旗军”在山西下手抢了晋商和绝大多数文官武将,黄汉又在“汉江省”的官员任命上跟朝廷讨价还价。
最后几百“汉江省”官员的实际官职全部是温体仁根据征虏大将军的意图重新任免。
这些行为无一不是在挑战皇权,无计可施的崇祯已经选择了多次让步。
朝廷新官上任的吏部尚书田维嘉得到了“汉江省”的公文,看到了官员重新任免后的清单后直接送交皇帝御览。
脾气暴躁的崇祯在御书房看到了
猜你喜欢
- 蒂梵儿
- 明朝末年,岁月峥嵘,天下纷乱,旧日江山成血海滔滔 多尔衮、林丹汗、鳌拜、朱由检、魏忠贤、吴三桂、李自成,忠臣与奸臣的博弈,英雄与枭雄的对决,国家、民族屈辱与抗争 文无忌穿越而来,振眉天下,我们的民族强势生存精神宛如大河之源,滔滔千年而不废,我们的民族没有悲哀,只有金戈铁马百战浴血的将士。国难当头,汉
- 狂妄之龙
- amp/pamp;gt;
- 瞳师
- 好心人
- 小北最光阴
- 这是三国的山寨,也是山寨的三国!这是一个山寨之主走向江山之主的故事,也是一个绿林盟主走向帝王至尊的传奇!看现代大学生如何经营黄巾山寨横扫三国群雄…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做一个三国绿林扛把子试试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汉末之横扫三国》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汉末之横扫三国最新章
- 回头大宝剑
- 并州飞将吕奉先,身长九尺,膂力过人,手中一杆方天戟,就是天下无双 书友群:241529011
- 芥末君
- 会的 标题来源于高桥洋子的歌《魂のルフラン 这是一篇超奇怪的脑洞文,文风浮夸,有一定阅读门槛 读者能理解的话我深感荣幸,get不到的朋友也请勿勉强,有缘江湖再见。
- 神行汉堡
- 王戈重生到了明洪武年间,明面上的身份是青州城一小捕头,但实际却是燕王朱棣众多密探之一。傍上了未来的九五之尊,王戈却没法轻松,因为即将到来的“靖难之役”对燕王阵营而言堪称九死一生,他必须要早做准备 虽然武功平平,但依靠收罗而来的各种装备,王戈却依然在江湖上混得风生水起“暴雨梨花针“软猬甲“八面雷“化功
- 林城墨客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