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岁月印吴钩》二十八 烧少林 群雄同敌忾

    (接续)

    返回总兵府,赵良栋修书一封,派快马疾送朝廷,将火烧少林寺一事详细禀明康熙,康熙虽对少林寺心怀不满,但受孝庄太后晚年潜心修佛影响,康熙自幼敬重佛门,略施惩戒,大合心意,当即下旨,大赞赵良栋惩罚有度,赏白银五百两,赐黃袍马褂一件,并令副总兵接任总兵一职,着赵良栋仍回宁夏任宁夏提督。

    赵良栋满心欢喜,连夜收拾行装,次日一早,大军浩浩荡荡起程返回宁夏临川。

    河南登封与宁夏临川相距数百里,大军辎重繁多,又是得胜班师,行进缓慢,第二日,大军来到了黃河渡口官渡镇,适逢天降大雨,河水上涨,奔腾的黃河水裹携着泥沙咆哮流过,赵良栋不得不让大军后撤五里安营扎寨,静等水势缓和,大军再渡黃河。

    官渡镇位于河南中部,自古是河北到河南的军事要冲之地,三国时期,袁绍率领大军南下驻扎在官渡镇,围剿曹操军队,曹操派兵偷袭焚烧袁绍的粮草大营,逼得袁绍撤军,损失惨重,取得官渡之战大胜,官渡镇因此而名扬史册。

    此时,节气已经进入了深秋,秋雨连绵而至,整整两天,大雨如注,黃河水位不降反涨,大有溢出河道之势,渡河更是没有指望,赵良栋只得令大军卸甲解鞍,原地休整,静待河水退去,因粮草不足,遂下令节约用度,浪费者军法从事。

    这一日午夜,大雨初歇,浓云蔽日,夜色低沉,赵良栋正与副将、参将在帐内说话。

    赵良栋不无忧虑,道:“大军不可久留此地,日久恐生变数,如今大雨连绵,水位上涨,粮草已缺,当想个良策方可。”

    副将道:“将军大可不必多虑,行军打仗,难免会遇风雨,粮草尚可维持两天,看这天气,明日应该不会再下雨了。”

    赵良栋道:“但愿如此吧,明日如果天晴,必须派人返回登封筹集粮草,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参将道:“请将军放心,筹集粮草一事就交给属下,将军尽可高枕无忧。”

    赵良栋点了点头,道:“还是小心为上,不可大意。”

    话音未落,突然大营内有人惊呼,道:“不好了,粮草营失火了,快去救火呀。”紧接着,又有人喊到:“不好了,马营里十几匹马突然死亡。”

    赵良栋有如电击一般从帅椅中弹起,几步奔出大帐,只见粮草营浓烟滚滚,一片混乱,幸好大雨初停,火势漫延甚慢,他快步奔向粮草营。

    就在这时,大营的前后大门处突然冲进两队人马,约有二百余人,人人骑马,高举火把,喊杀震天,挥动兵器冲入兵营,纵马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反复冲杀,砍瓜切菜一般,大营顿时大乱,士兵来不及穿上铠甲就被打翻在地,死伤无数。

    赵良栋抢过一匹马,翻身上鞍,挥剑刚要冲出,猛然间有十余人摧马直向赵良栋冲来,马上之人个个头包黑巾,脸蒙黑布,身穿黑衣,手举兵器,看架式个个身手不凡。

    眼见来人就要冲到眼前,赵良栋急令士兵放箭,顿时箭簇如雨射出,十余人不得不勒马闪避,只听一声呼哨,二百余人纵马急奔出大营,迅速四散,转眼消失在茫茫夜色当中。

    赵良栋惊魂未定,令士兵严守营门,亲自四处查看伤情,但见地上橫七竖八躺着数百具尸体,呻吟哀嚎之声不绝于耳,惨不忍睹。赵良栋急令人将受伤的士兵抬入营帐救治,随后和副将一起来到了粮草大营。

    粮草本就不足,一把火又烧去大半,到处是烟熏火燎痕迹,烟味刺鼻,赵良栋暗自心焦,急令兵士将未烧毁的粮草抢出,亲自带人扑灭了余火,这才转身回了大帐。

    众将佐紧随其后步入帐中,赵良栋扫视一圈,皱眉问到:“可曾看清是何人所为”

    副将道:“启禀将军,那身手和打扮,当是绿林所为,只是看不出是何门派。”

    赵良栋沉默良久,道:“定是少林寺那帮秃驴勾结武林同党所为,少林寺身为武林盟主,岂能善罢甘休只是,他们在暗处,我们在明处,实难防范,当速报朝廷,降旨剿除匪祸,荡平少林武当,清理臭叫化子。”

    参将忙上前阻止道:“这样做会不会积怨太深,不利朝廷平叛”

    赵良栋猛然醒悟,思索片刻,道:“所言极是,多亏提醒,否则将坏了朝廷大计,吴三桂雄踞云贵川,虎视耽耽,野心昭然,朝廷举国之兵全力平叛,如若武林草寇再从中作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