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师:半生浮沉换红装》第一百九十八章 真香

    此时无声胜有声,她的如玉哥哥手握鱼叉,伫立在水中。上游飘来几瓣桃花瓣,漂流到她如玉哥哥的脚边开始打转,一圈一圈又一圈……

    嗤的一声……

    趁翠儿和那肥鱼不注意,她的如玉哥哥已经插到一条肥鱼了!鱼儿在鱼叉上扭来扭去,跳起了上下扭动的十分有节奏舞蹈。这鱼鳞,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五彩的光。

    很快就生起了火。

    翠儿负责捡柴,她的如玉哥哥则把鱼给开膛破肚清洗去了。

    也不知道她的如玉哥哥哪里来的香料,给在烤的鱼儿抹上,顿时香味扑鼻。

    “小馋猫!”

    翠儿不好意思了,“是如玉哥哥做的太香了!”

    鸟儿在树上唧唧喳喳,不知道是麻雀还是喜鹊,百灵还是黄莺,不过叫声悦耳动听,让人昏昏欲睡。

    就在翠儿困倦无比就要抬不起眼皮子的时候,一声“好了”让她瞬间清醒。

    她的如玉哥哥把鱼拿了下来,翠儿看了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那烤鱼太诱人了。金黄的色泽,完美的身形,她要吃。

    只见她的如玉哥哥掀开一片肉,白嫩嫩的,还留着汁水。

    那片肉进了翠儿的肚子。

    还没来得及嚼呢,就这么顺溜的就咽下去了!

    翠儿坐在她的如玉哥哥旁边,扯烤鱼的皮吃。巴焦巴焦的,可香可好吃了!

    就在翠儿吃的津津有味之时,一个巨响,把她和她的如玉哥哥吓了一跳,而那条只被翠儿吃了皮的烤鱼,就这么孝敬土地公公婆婆了……

    苏靖安得到皇上的恩宠后,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于是乎,他就带着安姨娘母子游玩去了。

    现下是十月,十月金秋。

    一路上,都是忙收的百姓。好久没有体验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感觉了!现在咋一感觉,还挺想念的。

    想想小时候,青黄不接的时候,吃的米不仅掺着壳而且还有许多的沙粒!都是即便如此,也不舍得扔啊!

    安姨娘兴奋的要去拾麦穗。

    土地里的妇人小孩,一把把麦穗拿在手里,十分有丰收的感觉!感受着扑面而来的麦秆独有的气息,那热气腾腾,仿佛一根根麦穗已经变成了香喷喷的小麦粥。

    看到来人锦衣华服,粗布大衣的乡下人就频频抬头看她。安姨娘自顾自的捡着麦穗,那麦穗拿在手上,小小的芒刺让人有些不舒服。

    安姨娘怎么说也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和这些自小就和黑土地打交道的妇人自然比不得。半个小时过去了。安姨娘再怎么仔细的看着麦田,也难以找到被遗落的麦穗。

    那边,苏靖安也感受完了这落日恢宏,天色变得玄黄。

    照耀大地,好像时光倒流,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

    好像距离变长了,

    人变年轻了,花花草草都不真实了!

    安姨娘把捡到的麦穗给了旁边一个瘦瘦黑黑的小姑娘,就走了。小姑娘受宠若惊,一脸惊恐地看着安姨娘。

    苏靖安抱着安歌,坐进了马车。

    他们要赶往姑苏寺过夜。现在应该马上启程,不能再耽搁了!不然寺庙该关门了!

    没错,苏靖安此次前来游玩的地方便是姑苏城。

    上了山,一路向前,终于抵达姑苏寺。姑苏寺暗红的大门紧闭!苏靖安不得不让人去叫门。

    门开了,是一个小弥僧,大约七八岁的样子。

    小弥僧双手合十,扣了扣头,“施主里面请。”

    苏靖安跟在小弥僧的后面,安姨娘抱着安歌跟在苏靖安的后面。

    绕过一条长廊,小弥僧把他们带到一间禅房。

    “二位施主,天色不早了,赶快休息吧!”

    说完,小弥僧就退了出去。

    想必刚才那二位就是师傅说的苏丞相了吧!倒也不是十分的坏。

    江南和平安县的事,小弥僧都听他师傅和师兄说起过。

    当今丞相实在没有以天下为重的心。心心念念的都是自己的一分半厘。

    幸好现在正天下还算稳定。不然动乱一起,这样的丞相只能招致灭国之祸!

    “老爷,这小弥僧挺可爱的。”

    就和她的安歌一样。

    自从吃了雪燕吩咐煮的食物之后,她的安歌就又乖乖的睡觉,晚上也不哭不闹了!

    “很晚了,歇息吧!”

    这里山路十八弯,马车一路上颠簸的他腰酸背痛。果然是不服老不行啊!

    熄了蜡烛,两人一觉到天明。

    姑苏寺,晨钟暮鼓。在一声嘹亮的钟声过后,苏靖安醒了。

    洗漱好苏靖安就出去溜达了!这姑苏寺还是和以前一样。他是多少年前来的姑苏寺了呢不记得了,只知道,他苏靖安今时不同往日了!

    似曾相识燕归来,他苏靖安一年一年像节节高的竹子,作为一个当朝丞相,他现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苏靖安溜达溜达着,就到了前殿。

    前殿有许多和尚在念经,木鱼哆哆哆的敲着。案桌上插着缭绕的熏香。乳白的烟雾缭绕在整儿个大殿中,让人不禁生起一股敬畏之感。

    薄雾慢慢的褪去,远山开始可以看见绿色的时候,姑苏寺的和尚们,开始用早膳了!

    质地厚重的陶瓷碗,莹莹的泛着白光。和尚们排着队,每人一勺清汤寡水。说是粥,其实米粒清晰可数。

    不多时,青绿的柏树下,都是唆食的和尚了!

    苏靖安也端了碗过去,那盛粥的和尚看了看苏靖安,拿着勺的手,缓缓的沉入桶底,慢慢的捞出这样一勺子上来,就是名副其实的粥了。那满满的一勺,实在是和其他和尚的

    不同。

    但是苏靖安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他自恃是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