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闺逆》第一百零七章 秘献药方

    半个月后,来自江州府的八百里加急邸报被呈上了金銮殿。连同邸报一起的,还有耿大人和几位南下同行官员上书的联名奏折。

    开平帝看罢龙心大悦,困扰两江多年的匪窝终于被清剿,不仅为朝廷省下了许多救济灾银,更是收归了人手重建两江,为国库省去了一大笔开支。

    更重要的是,有人发明了预防瘟疫的方子,不仅解救了千千万万的两江百姓,日后更可造福无数子民,这乃是利在千秋的大功德。

    原本以为是去送死的这些官员,却超乎想象地做出了如此大的政绩,喜得开平帝直接在朝上连说了三个“好”字。

    眼下只待沈慕庭身边的那位能人研制出医治瘟疫的药方,两江之困便可迎刃而解了。

    朝臣们看过折子,纷纷感叹天佑大乾,对钦差大臣和几位大人联名大力夸赞和推崇的沈慕庭不由刮目相看。

    这个从前在京中闻名的纨绔子弟,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他带去的幕僚研制出了保命方子,有效遏制了瘟疫蔓延,救了许多百姓的性命,单是这一件就是极大的功劳。

    沈慕庭更让人称道的,是在救援被断,整个江州府即将陷入断粮断药的绝境中,想出了剿匪抢资的方法。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一举解决了困扰两江多年的匪患,更是招安了那些匪徒为朝廷所用……

    不论细数哪一件,都是大功劳。

    要知道沈慕庭可是一个初出茅庐,尚在吏部考核期间的非正式官员。第一次离京办案,就交出了如此漂亮的答卷,实在是不得不让人感慨一句:后生可畏。

    不知是那位老臣念叨了一句:“沈家果然没孬种。”

    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

    开平帝听着朝臣们对沈慕庭的溢美之词,喜悦之情忽然就淡了几分。

    当初他把沈慕庭委派南下赈灾,乃是私心作祟,想要就此折了沈家这个欲要起飞的雄鹰,唯恐他又会成为第二个沈赫,届时给自己添乱。

    开平帝对沈家的忌惮和痛恨不是没理由的,当初若不是沈家帮助前太子拦在他的面前,自己起码可以早五年登基,也不必损失那么多英才和银子。

    最后还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朝廷给他,呕心沥血治理了十多年才换来如今局面。

    倘若不是他那个前太子皇兄命薄,眼看着就要荣登大宝之际一命呜呼,这皇位可能还轮不到自己来坐。

    虽然沈赫身为太子太傅,理当是保嫡一党,为太子上位出谋划策无可厚非,然而正是因为开平帝身为皇子时,在与前太子的争斗中吃过沈家太多的亏,这才恨上他们。

    恐怕连开平帝自己内心都不愿承认,这种恨中还带着微妙的惧怕和忌惮。所以这么多年来,他才一直不遗余力地打压沈家,恨不得把他们踩在脚底下才好。

    因此在看到沈慕庭中了二甲进士之后,他才会授意吏部将其分配到不讨喜的御史台,并下意识地送他去两江赈灾,心里未必不是存着斩草除根的想法。

    “耿爱卿他们做得很好,待他日医治好两江瘟疫班师回朝时,朕自会论功行赏。”

    开平帝淡淡地说了一句,话中大有深意。

    百官不由纳闷,莫非陛下的意思是,只要瘟疫一天没治好,耿大人他们便不得回京吗

    看陛下不甚情愿的模样,难道瘟疫没治好,此前沈慕庭和黎将军他们剿匪以及贡献药方的功劳,就不打算给封赏了

    众臣心中暗自嘀咕,却没人敢提出质疑。

    谁都知道陛下不待见沈家人,若有意为难,只怕也是冲着沈慕庭去的。

    “如今两江的官路已经恢复通行了,礼部和户部便按照耿大人折子上的要求,再押送一批药粮过去吧,此次绝不容有失,否则朕唯你们是问。”

    两江乃是国税重地,每年上缴的赋税占到国库的五分之一。此番天降横劫,两江起码要休养三五前才能恢复生气,为表皇恩浩荡,开平帝早已下了旨意,免去两江地区三年的苛捐赋税,他的国库一下子少赚了多少银子啊。

    每每想到这里,开平帝就痛心疾首。

    为何偏偏要是两江受难若是换作其他地区,他也不会如此心痛。

    “至于耿爱卿所奏,让招安的匪徒戴罪立功一条,朕亦觉得此法可行。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们也是朕的子民,既有悔改之意,理当给他们一次从良的机会。如今两江死伤无数,十舍九空,也需要有人在此安居落户,因此落籍之事,便交由耿爱卿等人就此处理负责,不知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仁德英明,臣等附议。”

    底下朝臣一片附和之声。

    “既如此,众位爱卿若无其他要事启奏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