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闺逆》第一百五十三章 蛊惑

    这个年苏家过得十分冷清、悲凉,每个人的脸上都不见喜色。

    苏鼎和苏承还在天牢里待着,过完年之后刑部三司会针对此案重新再审。

    好在刑部大牢并不阻拦苏家人前去探监,每日都会有大夫去给苏承诊治送药,长庚叔和沈慕庭派出的一个暗卫,也一直留守在牢中照顾苏承,保护他和苏鼎的人身安全。

    苏怀信一直在外躲避,也不知道是藏起来不敢露面,还是远离了京城,没能打听到苏家的近况,并没有回京和家人团聚。

    老太爷经此一事之后,整个人都没了心气,在发妻的葬礼过后,就卧病不起了,躺在床上一副垂垂老死的模样。

    几位大夫都说老太爷是一心存了死志,若心病不除,恐怕时日无多了。

    死亡的阴霾再度笼罩在苏家人的头上,每个人的心里都沉甸甸地。

    回想去年的这个时候,一家人整整齐齐,开开心心地过大年,而如今,原本好好的一家人却支离破碎。

    死的死,散的散,病的病……

    而造成这一次的正是睿王这个罪魁祸首。

    自从苏家人出狱之后,沈慕庭的脚几乎是长在了苏家,毫不避讳地在苏家住了下来,一直到除夕那天才离开,初二那日又以拜年的名义赖着不走了。

    苏知娴哭笑不得,这人脸皮厚得很,怎么赶也赶不走,只好随他去了。

    她心里很清楚,沈慕庭这是为了自己和苏家不顾名声和体统,有他在震慑宵小,那些暗地里想对苏家趁虚而入、落井下石的人才不敢轻易动手。

    沈慕庭的态度,直接代表了沈家的态度。

    如今的沈家已经起势,背靠襄和老亲王和杨阁老两座大山,沈慕宗和沈慕庭两兄弟也开始在人前崭露头角,再也不是当初那个日暮西山的衰败世家了。

    那些人想对苏家不利,还得掂量掂量,是否得罪得起沈家这宗大佛。

    历经磨难重重的苏家,终于迎来了暂时安宁的一段日子。

    而磨难过后,苏家每个人的心态几乎都有了一定转变。

    尤其是像苏怀仕和苏怀志这些男丁,变强的yu望更深,心态越发坚毅和隐忍,几乎是一夜长大,个个都早早早扛起了肩膀上的负担与责任。

    就连苏知颖和苏知瑄这两个娇滴滴的小姑娘,也变得沉默坚强起来,自发地跟在苏知娴身后帮助她打理府中庶务,为狄氏分忧。

    而平姨娘和乔姨娘也不再针锋相对,两人化干戈为玉帛,和和气气地做起了姐妹,共同扶持大房和整个内宅。

    可以说,经过这场灭顶之灾后,苏家人达到了空前团结。

    唯有一个人与大家格格不入。

    那就是二夫人关氏。

    关氏在刑部大牢里呆了五六天出来之后,整个心态都崩了。

    她素来是个喜爱洁净,讲究体面之人,可在天牢里呆了五天,不能洗漱,不能梳妆打扮,一套衣服连穿了五天,最后蓬头垢面地出来,是她这辈子最狼狈耻辱的一刻。

    更别提在暗无天日的监牢里每日与蟑螂、老鼠、蚁虫为伴,闻着污浊的空气,听着那些犯人们触目惊心的凄厉嘶喊,关氏没有一天是不崩溃的。

    但偏偏从前爱她如命,总会在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她的丈夫,如今却连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都做不到。

    他只能双腿残废地躺在床上,像个活死人一般,只能靠嘴巴用言语安慰几句,却什么也帮不了她。

    而关氏以为能倚仗的两个儿子和女儿,却又对她态度冷淡,非但不谅解她这个母亲的难处和苦楚,甚至无视她的眼泪,冷漠以对。

    这一切,都让关氏深感委屈、难堪、不甘和痛苦,她觉得自己不该遭受这一切。

    如果不是苏鼎和丈夫得罪了人,苏家也就不会被害入狱,她也就不必经历此番非人折磨和痛苦。

    关氏心里对苏家有了怨怼,认为是苏家连累了自己受此罪过。

    连带着她对苏承这个丈夫也心存幽怨,对待苏承的态度也冷淡了许多。

    妻子的情绪变化,苏承都一一看在眼里,但他依然装作若无其事,于无人处时,他的眼神中才会流露出失望和痛苦的神色,却始终不为人知。

    关氏恹恹蔫吧地在府里过了一个十分凄清的大年,脸上写满了“怨妇”的情绪,看人的眼神越发哀怨忧愁,搞得像全天下的人都欠了她一样。

    苏知娴眼见着对方的白莲花病症有加重的倾向,更是对她避之不及,眼不见为净。

    苏怀志和苏怀仁两兄弟,一个想着苦读致仕,将来好撑起苏家的门楣,一个一心念着习武从军,日后为父报仇,难免将关氏这个母亲忽略在后。

    关氏满肚子的委屈无人可诉,却在去了别院之后,得到了睿王的温柔相待和安抚,那些无人愿听的抱怨,也在睿王那里得到了最好的倾诉。

    这让关氏逐渐将睿王引为知己,竟也慢慢忽略了两人身份间的不妥,越走越近。

    关氏脑子虽愚钝,但心思却敏感,尤其是在男女之事上,有着近乎敏锐的直觉。

    她依稀能感觉得出来睿王看自己的眼神有异,对待自己的态度不同于晚辈对待长辈,更更像是一个男人对待自己的女人,但睿王未挑明,关氏亦当作不知情。

    每当感到心情烦闷时,关氏就会以去报国寺上香的理由,暗中去到那处别院用她最擅长的刺绣排解心中的苦闷。

    但这几次她去别院时,并未见到程侧妃与宋良媛,反而每次都是睿王独在,看上去倒像是她与睿王两人在私会一般。

    不过睿王从无僭越之举,一直都彬彬有礼,进退有度,关氏即便觉得孤男寡女共处一院有所不妥,但一直以她是为太后娘娘准备寿礼,并无不守妇道的理由进行自我催眠,对这种理应避嫌的场合视而不见。

    关氏也不知道自己心里在期盼什么,渴望什么,她陷入了一种自我矛盾的状态中,有些患得患失。

    有时候她觉得自己行为不妥,对不起丈夫,但有时候看到面目丑陋的丈夫时,她心里又会生出不满不甘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在遇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