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当崇祯》第七十三章 尾大不掉

    大明军队之所以沦落成今天这副样子,和朱元璋定下的户籍制度不无关系,建立明朝后,朱元璋便以“辩贵贱、正名分”为宗旨,按照职业分为:宗室户、官绅户、民户、军户、匠户、灶户、商户、儒户、驿户等。

    尤其是民籍和军籍有严格的区分,军籍又称为军户。全**户,均由五军都督府直接管辖,而不受地方行政长官的约束。

    军户身份是世袭的,子子孙孙都要当兵,不允许从事商业、手工业,甚至连科举考试也不允许参加。

    明朝军户需要自己种地,所以高级军官常常兼并奴役低级兵丁的屯田,以贪污缺额月粮,兵为将有、军队私有、吃空饷、喝兵血等不良恶习便由此而来。

    大明的军户制度,令得大明各地军队形成了一个个军头集团,军头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纷纷招募私兵作为自己的家丁。

    家丁相比于普通兵丁,从待遇和训练上均远胜之,战斗力自然比普通军队强大许多,因此成为了明朝中后期军事的中坚力量,对巩固边防起着重要作用,如在抗倭援朝战争、打击东南沿海倭寇中,家丁功不可破。

    但家丁归根结底是高级将领的私人武装,是受将领而非朝廷控制,大多数将领均利用家丁囤积力量,为己私用,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如今的辽西将门集团就是典型代表。

    为什么孙承宗和袁崇焕的堡垒战术能在辽西大行其道,而王在晋提出弃守辽西固守山海关的正确战略却被弃之不用

    皆因堡垒战术每年都将消耗五百万粮饷,这么大的粮饷支出,自然方便朝廷高官、辽西军头们上下其手,大发其财。

    事实上就连孙承宗自己也隐约感觉到,这套看上去很好很强大的堡垒战术,已经变成了祸国殃民的败笔。

    只是木已成舟,辽西军现已成为抵抗后金的最重要一道防线,牵一发而动全身,没人敢改变这种现状,以免辽西军闹兵变,甚至不排除他们故意放后金军入关的可能。

    朱由检道:“孙阁老的顾虑很有道理,但是堡垒战术耗费巨大,朝廷财政实在难以为继,削减辽镇军饷势在必行。

    而且朕要说明的是,朕不会强人所难,要求辽西军五年之内就收复辽东,鉴于敌强我弱的态势,朕以为如今大明并没有收复辽东的实力,在五年之内,我大明对后金采取的战略都将以防守为主。”

    听到朱由检这番话,群臣都不由长出了口气,连袁崇焕也不例外。

    须知道,袁崇焕本想重演天启二年故事,大吹牛逼,扬言五年平辽,以此来获取朱由检的重用。

    但如今看来,朱由检分明是个聪明绝顶的君主,如果他继续用五年平辽的大话来忽悠朱由检,非但不能得到重用,反而会被对方打上一个“轻浮”的标签,官场前程转为黯淡。

    这时,兵部尚书、军机中丞王在晋站立起来,道:“陛下,如今大明和后金敌强我弱的态势一时间难以改变,臣建议陛下放弃辽西走廊,固守长城防线。”

    孙承宗立即反对:“荒唐!臣反对弃守辽西的提议,理由有三:第一,收复失地有大义名分,如若朝廷弃守辽西,辽地汉民必大失所望,以为朝廷彻底放弃辽东;

    第二,防线推得越远,京畿重地就越安全,弃守辽西,山海关就成了抵御后金的第一线,一旦山海关被后金突破,则河北危矣!京师危矣!大明危矣!

    第三,辽西走廊是收复辽东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