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难回》卅三

    一会儿,人就都来了,每个人手里都掐着烟。

    “别去那屋抽啊,人家孩子还小!”自强提醒到。

    “没事没事。”王威说了话,但他们也都听见了自强说的,就没去那屋抽烟。

    几个人围在炕上唠嗑。

    “你结婚的事儿准备的怎么样了”王威问李宝宝。

    “基本上准备好了,不过得在年后呢,正月初十。你们几个都得给我帮忙去啊!”宝宝微笑着说。

    “放心吧!跑盘子和放炮的,你不用找人了,我们几个给你包了。”七斤打着包票说到。

    “这还差不多!”宝宝很满意,虽然有辈分隔着,但都是光屁股的感情,他希望看到这样的表态。

    “不过得给准备上好烟好茶和跑腿费!”七斤打趣宝宝。

    “有价钱就行,包你们三天。”宝宝哈哈一笑。

    “七斤,家里给你介绍了没”周鹏歪着头问七斤。

    “我不急,好歹有你和自强垫底呢。”

    “你别和人家俩人比,他们是大学生,将来混成个公家人进城住楼房,估计十里八村的是不能找了。”王威挤兑着周鹏和自强。

    “住茅楼(厕所)吧!”自强自我解嘲的说。

    几个人说说笑笑,王威妈把饭菜做好了,王威爸去串门也回来了,就开始吃饭,照例是自强不抽烟、不喝酒,其他几个人边喝边抽。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儿却越来越淡,因为家家户户都买了电视机,除过自强爸坚决不买;这几年村里面打麻将的人也多了起来,都钻在别人家里玩儿,自然比在外面吹冷风舒服多了。街面上很难见到人,除非没有凑上拨儿的,就在街面上焦急的等。

    年根儿的时候,天气很冷,自强用被子盖住脚,窝在家里看小说,现在是什么都看,琼瑶的言情小说也看了两本。

    有村里的大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自强一样“出息”,就鼓动孩子来找自强讨教经验,两三个结伴来。

    自强把他们让到屋里,就跟他们聊天。

    “若论聪明你们都不差,可能就差一股劲儿。上学的时候一定要一门心思学习,把上学当成这辈子的唯一一条路,也确实是咱们走出农村的一条捷径,咬着牙在这条路上跑到黑;如果最后考不上了,不上学了,走出学校大门,那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怎么着也不会被饿死。”自强给别人解释他的理解,其实他自己也没有做好,要不然也不会每次关键考试都那么悬。

    但村里的小孩还是信他的,都以为取到了“真经”,满意的离开。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认真读书确实是离开农村的捷径,为什么非要离开农村因为城市有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条件,城里人的生活也比农村更丰富多彩。

    春节在平淡中度过,自强甚至在大年夜跟别人打了会儿麻将,父亲给了几十块钱,让他也消遣消遣,可是自强赌运不佳,技术也不行,没多会儿就输光了,只好下桌让位。他还心疼了好一阵子,要是手不那么痒,也就不会输钱了,几十块钱也得卖百十来斤苞米。

    正月初二,村里竟然来了两拨秧歌队,好几年没见了,村里人也都像看着新鲜事物样,有些人连麻将都不打了。

    两拨都是“地扑拉”,没有踩高跷的,前些年还有人踩高跷,自强也练过,请人给做了副高跷,用绳子绑在小腿上,从村头走到村尾,看见来了秧歌还跟着比比高。

    平时的“鼓乐队”,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齐得隆冬呛”给伴奏。

    秧歌要来村里,先有“头面人”来村里接洽,村里要放炮仗接,通常把秧歌队引到打谷场上,摆上桌椅板凳。

    秧歌进村先要跑场,跑完场子,就由“公子”下场唱曲儿,都是传统的调调

    来到贵村我笑颜开呀

    老少爷们细听周全哪

    我们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