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难回》卅六

    高中的语文老师,都是中文系毕业的,经历过专业学习,教学的水平层次与初中老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就像自强现在的语文老师,讲起课来富有激情,把语法和文法如庖丁解牛一般,摆在学生的面前,自强的语文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上学开始,他就让同学们每天背一首古诗词,自强也读到了很多课外的诗词。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强尤其喜欢这些大气磅礴的诗,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曹操的《龟虽寿》《观沧海》,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破阵子》,岳飞的《满江红》,读来总是豪情满怀,加上之前读过的武侠小说培养起来的侠义心肠,他甚至幻想自己出生在战争年代,为国投笔从戎,血战沙场,马革裹尸,那是何等的壮怀激烈,正如的那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老师抄录的诗词,他无一例外的认真背诵的滚瓜烂熟,“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咏”,他有时真的会生出创作的冲动,偶尔会写些四字的骈体文,但没什么拿得出手的。

    老师还会安排同学们每日课前轮流上台,进行小演讲,每一个同学上台时都战战兢兢,手心出汗,声音也不自觉的变得沙哑,没有经历过大场面的同学们,都有不成功但美好的第一次,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否像自强一样,多年后仍能记起

    自强对老师的才情很是仰慕,也坚信他教给同学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是对他的为人很是不屑,老师曾凭借自己的才华吸引一个女学生,并与那个女孩私奔,在另外一个小城市生活了快十年,生育了两个女儿,因为受不了劳作的苦,抛弃母女三人又跑回了这里教书,实在是有辱圣贤书多年的滋养,更可叹,那个女学生,实在是白白读了这许多年的书,被无根无基的爱情耽误了一生。

    自强渐渐得到了一些同学的认可,因为他不藏私,无论是谁在学习上有任何问题,只要他会的,一定全力帮忙解决,又喜欢哼哼唧唧的唱几首流行歌曲,有些人就会让他在无聊的时候唱几句,他也不推辞,痛痛快快的嚎几嗓子。有几个女生和自强的关系不错,几个人根据年龄大小,排了大小,高虹是“二姐”,自强最小,是“老四”。

    开春以后,大地开始返绿,地上露出了蛰伏了一个冬天的草芽,黄嫩嫩的,迸发着勃勃生机。有的农民把牛羊赶到山上去啃青,这是对水土伤害最大的,牛粪会盖住草芽儿,枯死一片一片的,像是贴着的狗皮膏药,羊就更麻烦,它们“跑青”,看到青草,低着头往前吃,把草根都啃光,更糟糕的是,羊会啃树皮,苹果树、梨树、山楂树,只要被它们啃过,就很难活过来,于是有树的农民通常会在树皮上抹农药,会发生毒死牛羊的情况。

    周日的下午,自强和其他的女孩儿相约着去“踏青”,学校的后边有一座山,不高,但是可以闲逛,听说是“小情侣”们周末最好的去处。

    几个人沿着逶迤的山路往上爬。到了一块儿水泥的平台上,听人说水泥顶下是粮库,当年储存“战备粮”用的,现今早已荒废。

    休息了一下,继续往上爬。一路上在大石头旁、沟渠里、树荫下,一对对的情侣在缠绵调笑,自强用眼撇过后,就低头朝前直走,气氛显得有些尴尬。

    站在山顶的小凉亭里,自强偷眼看着高虹,高虹却和“大姐”、“三姐”聊的很投入,没有看过他一眼,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自强明白了自己情感的处境,他的暗恋无疾而终。

    自强当然也没想到,这座小山将来会成为他永恒的记忆。

    期末如期而至,学生终究躲不过的是考试,自强却是期待的,考试比上课有趣,没有那么多婆婆妈妈的细节,关键是他善于在考试中发挥,果不其然,他期末再次考了第五名,重蹈了初中的“覆辙”,自强隐隐的担忧起来,照这么下去,高考可就没戏了!

    放了暑假,现在地里的秧苗已经高人一头,有些勤劳的农民去薅草的时候,只见人进不见人出,连成片的苞米地,绿油油的,直楞楞的,就像十**岁的大小伙子,壮壮实实的,让人看着无尽的喜爱,还有什么比好的收成更让农民向往呢苞米苗顶着授粉的“了细儿”,在微风中摇曳,顾盼生姿,花粉随风飘散,去寻找宿主,没有授到粉的玉米,就得挎着根“乌米”,熬到秋,没有任何收成,授到粉的玉米则昂首挺胸,理直气壮的接受阳光的爱抚,接受雨露的滋润,也接受着农民们的仰视和期待。

    到了家的时候,父母下地还没有回来,估计又去拾掇地,现在的农民已经把地种到了沟渠、坝梗子上,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