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变迁》209章 契丹农户

    冬日里的幽州城外官道,上面是无数车马压过的车辙蹄印,甚是滑溜,两人策马缓行,经过一处村庄时,丁睿指着那村落道:“我等就去此村庄看看吧。”

    两人进了村庄,村子靠着析津府不过七八里地,按理说靠近析津府的村子都应该比较富庶,可村子里的房屋甚是破旧,一多半都是茅房,屋顶的积雪都被清理的干干净净,估摸百姓们是看到下雪就清理屋顶,否则绝对会被大雪压垮屋顶。

    丁睿下了马,牵着马深一脚浅一脚在村中那凹凸不平的小道上缓缓前行,耶律古嫌弃地下积雪腌臜,策马跟在后面,走到一处砖瓦房旁边,丁睿见这户人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心道就是这家了,他上前敲了敲门扉,

    柴门应声而开,一个发髻杂乱的汉子打开门,见是个富贵人家的汉装小哥,忙不迭的抱拳行礼,嘴里叽里咕噜的说着契丹文。

    丁睿见他身着圆领、窄袖的长袍,腰间束带,是契丹人打扮,却扎着汉人的发髻,脚蹬布鞋,估摸是契丹汉人,便上前行了叉手礼道:“这位大哥,在下是汉人,说汉话吧。”

    那汉子一脸懵懂问道:“不知衙内来小人家里有何贵干”

    耶律古下马笑道:“问个甚,我等进你家门,少不了你的好处。”

    汉子将两人迎进了屋内,丁睿打量了一下屋内,只见汉子家里家徒四壁,只有几个破烂桌椅,屋里烧着柴禾,汉子的浑家正带着三个孩子围着柴火取暖。

    浑家上身是一件打着补丁的袄子,下身一条满是褶皱的破裙,三个孩子面黄肌瘦,穿着的衣衫参差不齐,一望便知是大人的衣服改制的。

    浑家看到两个富贵衙内进来,连忙起身,三个孩子有些畏缩的看着两人。

    丁睿呵呵笑着,从口袋里掏出糖果,给三个孩子一人五颗,那个大点的孩子想必见过糖果,糖果一到手眼睛发亮,赶紧塞进嘴里,那甜味都甜到心里去了,舔着糖果含糊的对丁睿道:“多谢小哥哥。”

    另外两个小的也学着自家哥哥的样子把糖果放进嘴里,脸上绽开了笑容。丁睿几颗糖果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契丹的妇人是不讲究男女避讳的,她赶紧拿出两张椅子擦了又擦,请两位衙内坐下。

    丁睿学着吴梦的法子,一点点跟夫妇俩聊家常套近乎,耶律古见丁睿与老百姓打交道颇有章法,收起了开始的不耐烦,细细的听几人交谈。

    聊了一会丁睿问道:“在下来自南朝,到此处访友的,请问兄台贵姓,还想问问这边的汉人生活的还好么”

    那汉子已经没有了戒心,说道:“小衙内客气了,小的姓赵,排行第五,俺们这些种地的在何处不是一个样,又能好到哪里去,契丹部族的要好些,赋税也低,汉人赋税重些,不过还是比南朝低的多。”

    丁睿心道你如何知道大宋赋税比你们高的多,于是问道:“那你等要交多少赋税”

    赵五郎道:“我等收百斤粮食只需交粮六斤,南朝可是要交十几斤到二十斤,有天灾朝廷还会免税。还是契丹大官家仁慈啊,听说大宋官家为了搞什么封禅劳民伤财,横征暴敛,南朝百姓真是水深火热。“

    丁睿一时啼笑皆非,契丹远远不如大宋,居然还有百姓相信大宋人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过他们的赋税确实比大宋轻多了,于是又问道:“那租种士绅田地得交多少租,你们还需服劳役么”

    汉子道:“回衙内的话,若是租种田地,俺们和老爷们对半分收成,劳役还是要服的,有戍守、侦候、治公田、杂役、修堤、筑路、修城、运输、驿传、生产、养马牛等等,凡丁口皆为军籍,有仗打就得自备装配前往。”

    丁睿恍然大悟,难怪契丹的粮赋低,他们不养军队,都是普通百姓当兵,平日里是没有军饷的,而且所有的公田、修堤补路、修城、运输、驿传、饲养朝廷的马牛都是百姓承担。

    而大宋除了本乡兴修水利,其他工程、驿传、养马牛、修桥补路这些都是厢军承担了,只有工程太大才征发民夫。而且大宋还得养着一只庞大的军队,负担比契丹重多了。

    丁睿心里有了数,他笑着问道:“大宋官家横征暴敛大哥是如何得知的”

    赵五郎憨笑道:“都是官府老爷们说的,难道还会骗俺们么”

    丁睿憋着笑,看了耶律古一眼,耶律古一脸尴尬,他的母亲其实也是汉人,韩德让的后代不就是汉人么,他怎会不知道大宋百姓比契丹百姓活的自在多了,根本就没可比性,可是皇族要如此宣扬,他能有什么办法。

    丁睿从口袋里掏出二十个铜钱递给汉子道:“这位大哥,我二人走了许久,有什么吃食,弄点过来可好。”

    那赵五郎手足无措,他知道那糖果贼贵,丁睿一下子给了这么多,他哪好意思收钱,当下连连推辞,丁睿懒得跟他纠缠,直接塞进了旁边小孩的手里。

    浑家进了灶屋,不多时拿出几个饼来和两碗稀粥,赵五郎颇为不好意思道:“两位衙内,俺们家里穷,只有一点点麦粥和饼子,两位不要见外。”

    丁睿笑道:“不见外,不见外。”端起麦粥和饼子吃了起来,三两下就干掉了,耶律古可就惨了,又不好意思不吃,只好小口小口的啃着硬邦邦的饼子,要知道这户人家是把最好的饼子拿给他们吃了。

    丁睿趁着耶律古在吃饼,又随便聊了几句,方才知晓燕云人少地多,可亩产只有一石左右,如若没有天灾**,只要舍得干,赚个肚饱还是问题不大。待到耶律古吃完,丁睿便起身告辞,那赵五郎千恩万谢送出了门。

    丁睿上了马,心里有些不爽契丹官府对大宋的反面宣扬,于是对着汉子道:“大哥,大宋百姓的生活比你们好多了,尤其是江南,一季两熟,亩产三石以上,交粮两斗,富庶的苏州等地劳役都已经免了,没有免的地方大部分劳役也是朝廷厢军在干,百姓们劳役很轻的,服军役的每年有钱有粮,以后别信契丹官府胡说了。”

    赵五郎眼望丁睿远去,刚才那番话他简直不敢相信,南朝百姓一年有那么多收成归自己,又不服劳役,这还是官府老爷们所说横征暴敛的国度吗他们离开中原的统治是几百年了,已经不把自己当做中原人了,说起大宋都是以南朝相称。

    耶律古在马上对丁睿苦笑道:“丁衙内,日后可千万别到处宣扬大宋富庶了,若是传到官府,家父不好做人。”

    丁睿笑道:“好好好,以后不说了。”

    耶律古叹道:“南京道是契丹最富庶的地界,赋税要占到契丹的一半岁入,自从太后去世,陛下亲政,连年征讨高丽,胜少败多,去岁高丽龟州之战更是一战死伤数万,把国库都打空了,百姓的赋税日重。”

    丁睿更加叹气,就这么个贫穷之极的国家,连高丽那弹丸小国都干不赢,大宋是怎么输在他们手里的。

    当年的大宋檀州之战和去岁高丽的龟州之战契丹其实都输了,为何两国还要向契丹纳贡,难道真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么他真是不服气,暗暗下了决心,将来有朝一日定要在幽州臣下横刀立马,同时也要给契丹所有百姓一个解脱。

    到乡村里转了一趟,丁睿心里感触颇深,析津府不如苏州城那是肯定的,不过析津府的城郭户(市民)的生活还过得去,可若说析津府城外的农民,那和苏州的农民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那汉子家里穷的拉稀,说的不好听那是在冬天里苦熬着等待春天。北地一年只能种一季,亩产不过一石,还得交粮赋,服徭役、差役。

    百姓们除了种田还得养牛放牧,一年到头没个肚子饱,看着牛羊成群,其实许多都是帮契丹贵族们养的,自己不舍得吃,大批契丹贵族就是趴在他们身上的吸血虫。还有不少无田的百姓直接就是契丹贵族的奴隶。

    契丹的军制大半是征兵制,全民皆兵,平时没有军饷,打仗还得自己带装配和马匹。丁睿心道难怪契丹总是想去抢劫大宋,搞了半天是如此的穷。丁睿不是穿越者,自然不知道契丹的历史,契丹的国土远大于大宋,人口最多时不超过一千万人,还不到大宋两成,可想而知口粮有多缺乏。

    回到城里,耶律古又带着丁睿去看了契丹人的私塾,这里的教授都是用契丹文和汉文两种语言教学,再看看契丹人文字,耶律古介绍说辽太祖阿保机的神册五年(920年)始制契丹大字。

    后来皇族耶律迭刺制契丹小字,大字是类似汉字的方块字,只是增减字的比划,小字是表音文字,拼音结构类似高丽文相似,小字共计350个。

    丁睿本想学学,但发现学习契丹文字实在是有些难,只好作罢,好在大辽的汉语和契丹语在朝廷通用,稍有些文墨的高官显贵便通晓汉语,只有那食古不化的契丹王公贵族对汉语不屑一顾。

    契丹人和大宋造句时用词顺序不一致,比如刚听到契丹儿童念诗句:“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丁睿听得莫名其妙,儿歌不像儿歌,诗句不像诗句,耶律古解释一番才知道这是唐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丁睿不由得啼笑皆非。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