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农场主》第465章 跟踪和装晕

    “当然!”得亏,薛玲没有点亮“读心术”的技能,不然,得知薛将军这样高看自己,还真难说会一脸无语凝噎,抑或是啼笑皆非,“忙完了农场的事情,又忙完了年礼……如今,总算能轻闲一下了,就该到街上走走逛逛,近距离地感受一下春天的脚步。www”



    薛将军:中间的停顿,有本事,就说清楚啊!



    薛玲:她就是个怂货,没啥上得了台面的本事。



    薛将军:啧!不就是将你爸妈送回去了嘛我都敢说,你就不敢说!



    薛玲:不敢,不敢,你是大佬,我是小虾米。



    ……



    一番眼神交锋后,薛将军“啧啧”两声,也懒得再继续和薛玲打什么哑谜,摆摆手:“行了,去吧!”



    不过,介于薛玲那“不买则矣,一旦开买,那疯狂劲儿,事后,连她自己都能被吓住”的劲儿,薛将军又难得地出声叮嘱道:“家里什么都不缺,就添些你自己的东西……”



    薛玲一脸乖巧地点头,一幅确实将薛将军的叮嘱听进去的认真模样。然而,薛将军却一如既往地不抱多大希望,毕竟,薛玲并非第一次疯狂购物,而,按照这样的势头来看,也绝不会最后一次!



    拎着果篮,和薛玲在大院门口分别的薛将军,看着薛玲那仿佛闷了一整个冬天,终于见着春天明媚阳光,能近距离感受春风拂面的欢快愉悦背影,忍不住摇头,并在心里暗忖:看来,下午,他又得提前下班,带人去接薛玲了。



    前世今生,提到逛街,薛玲都会下意识地选择大型商场。今天,也不例外。和薛将军道别后,她就坐上了开往华侨商场的公交车。



    公交车才开出几个站,薛玲就敏锐地察觉到了几分不对劲。



    早上八点,已经过了上班高峰期,再加上,大院就在京郊,而,这辆只停靠了五个站的公交车,从某方面来说,也算得上是起点站了,因此,眼下,偌大的公交车里,只坐了稀稀落落的不到十个人。



    然而,这十人中,除了六位年纪略大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其它几个站里,陆续上车的四五位,都是十来岁的年轻人。而,以薛玲的眼力劲儿,哪怕,这些年轻人穿着打扮极尽简朴,但,言谈举止间却依然流露出几分独属于世家贵族娇养长大的潇洒阔绰气度。



    薛玲坐在离车头比较近,靠窗户的位置,瞥了眼那些明明熟识,却佯装陌生人的少年们,眼底闪过一抹趣味:骚年们,请开始你们的表演。



    然而,不知是薛玲脸上那看好戏的神情太过明显,抑或是懒宅的薛玲,今天摒弃以往乘坐吉普车出门,转而选择公交车的举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同时,也隐约间生出一种自己等人的谋算是否已经被薛家人发现了,所以,薛玲这个薛家五代单传的“小公主”,才做出这种以身为饵举动来的怀疑……



    总之,公交车摇摇晃晃一个多小时,抵达华侨商场,等到薛玲下车后,那些原本佯装陌生人的少年,在抛出几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聚在一起,一幅聊得热火朝天,相见恨晚的模样,依然继续谈笑风生。直到,下个站,几人才说说笑笑,勾肩搭背地下车了。



    这演技,这心计,这手段,可以呀!



    薛玲也忍不住咋舌感慨:果然,世家出身的人,哪怕年纪轻轻,行为举动颇有几分放荡不拘,看着跟依靠祖荫,不事生产的纨绔子弟一般无二,实际上呢论心眼谋算一道,还真不容小觑!



    若非,她并非真正十五岁,被家人长辈们捧在手心里娇养长大,很有几分“傻白甜”感觉的小姑娘若非,这次重生,她还意外点亮了“听懂植物谈话”的技能,即使敏锐地感知到了几人的不对劲,却也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就探查到这一切。



    该说,不愧是华侨商场吗哪怕,并非周末,商场里依然人流涌动,顾客络绎不绝,专柜小姐们言笑嫣嫣。



    当然,这也和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出现相应的变化有关。即便,华侨商场的产品因为一向给人的“高大上”印象,而让人下意识地将这个地方当成了一年到头也就闲逛一两次的奢侈品商场。



    但,别忘记了,任何年代里都有那么一小撮养家世优渥的人。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他们都愿意竭尽所能地为自己和家人创造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更是会注重物质和精神上双重满足所给家人带来的一种快感。



    因此,从一楼到二楼,短短不到一刻钟距离,薛玲就遇到了数个熟悉的人。www一路“叔叔婶婶哥哥姐姐”地唤过去,到了三楼专卖服装的专柜,她才下意识地抬手,擦了擦那根本就没有渗出冷汗的额角,轻舒了口气,一幅“劫后余生”的模样。



    是的,虽然,借助植物的提醒,让她在踏上三楼的时候,就立刻知道了有几位惯爱“八卦闲聊些家常里短”的婶子,也在三楼专柜里闲聊,但,因为每家专柜装修的时候注重一定的私密性,因此,只要她不特意经过那几位所在的专柜,那么,哪怕和她们同在三楼,也不可能相遇。



    这样一想,好像大伙下意识摒除在外的百货商场,其实也是可以一去的



    然而,紧接着,薛玲就将脑海里这个不靠谱的念头掐灭了。



    重生后,她曾因为对七十年代供销市和百货商场“疯抢”各种货物情况的好奇心,而特意在八年前,来到京城后不久,就悄悄地去了趟百货商场。



    当时,那“里三层,外三层”,轻轻松松就将售货员和商品都包围住,完全看不清楚具体模样的疯狂人群,完全可以和后世春运在火车站里抢购火车票的场景媲美。甚至,每逢赶集的时候,那更是有过之而不及。



    这些年,每年,她都会找个时间,远远地去百货商场瞧上一瞧。



    然而,也不知道是她选择的时间不对,抑或是百货商场打出来的“价廉物美”口号,和面向低消费人群的定位,总之,商场的人一如既往地多得让人见了就头皮发麻,后背冷汗直冒,身体跟仿佛用胶水粘在原地一般,根本就不愿意动弹一下,并忍不住在心里感慨一句:什么叫人山人海这就是!



    &n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