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甲胄》第五十二章 齐国旧事

    辽州,位于大齐西北边陲,直面匈奴,领守土之责。

    齐国立国之初,国力虚弱,与此同时,匈奴单于乌侯弑父继位,仅仅用了四年,用铁血手段收服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受到所有部族首领的拥立,尊称“长单于”。

    统一草原的乌侯一眼看出齐国虚弱,勾结塞外部族大月氏,东胡等,亲领控弦之士二十万,全面伐齐,一时间,边关狼烟四起,血漫十里,整个辽州变成人间地狱。

    齐高祖赵贤大怒,任武扬侯夏侯尹为大将军,起兵四十万北上辽州,军势浩大,旌旗绵延百里不绝。

    虽然人数占优,但匈奴全是骑兵,各个骑射了得,而齐军大多步卒,一时间只能被动挨打,往往是全副武装的齐军步卒被匈奴人来回游射,只能被动防御,追又追不上。

    夏侯尹长于用兵,但面对机动性极强的匈奴人,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保证手下步卒不会有太大损失,齐军也有骑兵,只是和匈奴的草原军马比起来就有点不够看了。

    寻常对付骑兵的办法都无法给匈奴人带来太大的伤亡。

    夏侯尹的次子,关内侯夏侯甫更是在出兵追击时死于匈奴射雕者之手。

    夏侯尹自知自己无能击破匈奴,密奏赵贤,请求另派大将总领军事,赵贤接到密奏,在宫殿里大发雷霆,内侍皆是汗如雨下。

    第二天,赵贤就顶着两个黑眼圈去寻年过三十,赋闲在家的刘信,最终,刘信领两万弓弩手从司隶向辽州进发,接过了指挥的大权。

    刘信的到来使齐军士气大振,刘信清楚齐军的短板,命手下各自据城而守,而他自己则亲率甲士八万,弓弩手七万朝落在匈奴人手中的镇北关进发。

    刘信的意图很明显,分散在四周劫掠的匈奴骑兵都收到命令袭扰这个队伍,只是无论他们来多少人面对的都是遮天的箭雨,马再快能快过箭吗而四周的甲士用戈矛告诉他们休想直击弓弩手。

    而且刘信治军严谨,匈奴人夜袭也未能成功,眼见刘信的部队离镇北关越来越近,在辽州烧杀掳掠的匈奴人终于慌了,一旦镇北关易手,他们的后路就被断了,所有队伍都开始朝着镇北关集结。

    乌侯原本就不打算占领辽州,这里土地贫瘠,又不能放牧,要之何用,他们只是来劫掠一番罢了,顺便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如今族人一个个都满载战利品,没必要和齐军硬刚,于是果断的撤回了草原。

    等刘信到达镇北关的时候,毫无阻力的收复了这座雄关。

    只是,看着无尽的草原,这位齐国的战神第一次感觉到无力,想起一路上自己看见的场景,握紧的拳头狠狠砸在城墙上。

    他多想现在就亲率精兵直击草原,解救被掳走的百姓,把乌侯的脑袋竖在这镇北关上,用自己的剑告诉不可一世的匈奴人,齐国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他会斩下任何冒犯者的头颅。

    只是........刚刚诞生的齐国有这个能力吗.......

    嚣张的匈奴人还朝着关上射来一箭,接着大摇大摆的回去了,刘信手下的将领一个个气愤无比,但又无可奈何。

    刘信取下了箭上的羊皮纸,言语间尽是侮辱,更是把赵贤视作自己手下一个仆人,刘信知道这封信让赵贤看了会有怎样的后果,但他还是收起了信件,并在回朝后把信件交给了赵贤。

    赵贤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在看到羊皮纸的内容时还是脸色微变,等把信件看完,赵贤没有说什么话,只是脸色有些难看,眼睛中透露着杀气,他望向台下的刘信,只见刘信态度恭敬,没有任何异样。

    赵贤知道刘信给自己看的目的,虽然君臣关系并不融洽,但多年来也早已有了默契。

    此战虽然看上去是齐国“胜了”,但实际如何众人皆是心知肚明,没人不开眼的表示庆贺。

    此后,赵贤重新启用刘信,并派这位齐国战神镇守镇北关,在齐国的雍州,梁州培植战马,韬光养晦,积蓄国力。

    可惜,赵贤没能等到一雪前耻的日子,于永庆23年驾崩,次年,镇守边关数十载,让匈奴人不敢踏足齐国半步,一生未尝败绩的齐国战神,刘信病逝。

    赵贤靠着刘信镇守边疆,胡人不敢侵犯边界,多年来积蓄国力,兵精粮足,完全可与匈奴一战,可是谁都没想到,赵贤为了击败匈奴囤积的力量,竟然在内战中消耗殆尽。

    赵贤死后三月,长公子赵暄继位,改年号“继盛”,赵贤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帝王,可惜,绝算不上一个好父亲。

    赵贤起兵以来,常伴军伍,甚至儿子出生时都不一定在自己夫人身边,更不必说陪着他们长大,虽然这不是赵贤的本意,可惜,在他死后,这恶果就展露出来。

    赵暄与兄弟之间关系极差,更是嫉恨幼弟赵宜,继位不久,就派人将年仅十岁的赵宜溺死,事情败露,惹得其他兄弟胆战心惊。

    原先赵贤为了加强宗族力量,把手下几个有才能的儿子都委以实权,甚至有人官至车骑将军,赵暄自然不敢把军权交在弟弟手里,便想办法把军权收拢。

    却不想,赵贤的其他几个儿子都不是软柿子,直接起兵,名义是赵暄擅改遗诏。

    赵暄大怒,委任老臣司直带兵平叛,司直不忍他们手足相残,请求说降,赵暄应允,却不想直接被几个公子直接软禁了,气的老爷子差点一命呜呼,这场战争没有了任何回转余地。

    这场内战耗时五年,六位公子手下精兵强将无数,并不弱于赵暄,六路进攻,一直打到洛阳,将赵暄所擒,废了他的皇帝位,囚禁起来,赵暄不忍受辱,在房内撞柱而亡。

    除了赵暄,六位公子没了共同的敌人,自然不会再像之前一般,而是各怀鬼胎,觊觎皇位。

    其中,以栾王赵济实力最为雄厚。

    一次,在栾王赵济举办的酒宴之中,有意让几位兄弟支持自己即皇帝位,相对的,他会给几个弟兄分封地盘,自己统治,效仿一百多年前的分封制,不想凉王赵珀当场甩袖而去,而其他四人也相继离去,这场酒宴不欢而散。

    回去后的五人自知赵济不会轻易罢休,索性私下商量好,先下手为强,欲趁赵济不备,先除了他。

    殊不知赵济早有防备,六方混战在一起,洛阳城城内尸横遍野,原本繁荣的洛阳如今却是残垣断壁。

    结果,似乎是上天对他们手足相残的惩罚,六位公子竟然全都死于洛阳,无一人存活。

    原本被迫离开洛阳,静观其变的功勋之臣这才一一返回洛阳,看着洛阳变成如今这样,皆是唏嘘感叹,倒不是他们贪生怕死,而是君择臣,臣亦择君,赵暄睚眦必报,并无明君之像,况且这是他们兄弟之间的斗争,无论如何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