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甲胄》第五十七章 司翰

    镇北关始建于公元前226年,齐初,原大将军刘信驻防于此,加以修缮,如今的镇北关高七丈,厚四米,与齐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北拒匈奴多年,乃是当之无愧的塞北第一雄关。

    二十几年前,匈奴在边境烧杀抢掠,甚至一度包围了塞北三城,关外的百姓彻底变成了他们狩猎的牛羊。

    无数百姓逃往关内,时镇北关守将不敢开关,以至无数百姓冻死关下,甚至有匈奴人直接就在关下狩猎齐人,据记载,当时只一天,关下百姓死伤就达三万,边关加急文书如雪花一样传往洛阳。

    齐成帝赵询权衡之下,力排众议,派时年三十四的司翰领兵赶赴镇北关。

    司翰先祖乃是齐国开国功臣司直,其自幼喜读兵书,年不过十六便入伍从军,到十八岁时已初显峥嵘,素为赵询所喜,时人皆称“知兵”。

    司翰临危受命,赶赴边关,见关外百姓惨状,痛心疾首,与匈奴浴血交战三月,匈奴退回草原,司翰本应班师回朝,论功行赏,然回朝后司翰奏请齐成帝,自愿为国镇守边关,永拒匈奴。

    赵询爱司翰之才,欲留之于洛阳,日后加官晋爵轻而易举,司翰不为所动。赵询有感司翰报国之心,便命司翰为镇北将军,赐爵关内侯。

    此后,司翰便为齐国镇守边关,护百姓周全,百姓甚爱之,战时,无数辽州轻侠拜服,欲投于门下,司翰收其悍勇,马术精湛之人,组一部,名曰“突阵义从”。

    此部千人,直属司翰,皆披重甲,骑骏马,配长朔,百炼宝刀,每逢战时便冲锋于前,撕破敌人的阵势,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千骑冲锋,宛如洪流势不可挡,威震塞外。

    然司翰无意侵犯匈奴,只愿护得百姓周全,等到战后,司翰便解散了此部,其中将士皆打散分于军中,然旦有战事起,顷刻间便可重组,给予敌人沉重一击。

    二十几年的时间,司家已经牢牢的把根扎在辽州,可以说关内外,百姓对司家的敬畏程度远远大于朝廷,甚至辽州太守都要看司家的脸色,哪怕这不是出自司家的本意。

    司翰清楚这一点,未免朝廷起疑,司翰特地把伏奴让出来,已表明自己除了守卫边关,绝无二心。

    曹荣的任务远远不止镇守伏奴,也有监视和制衡司家的意思,只可惜,他现在必须吞下自己的苦果。

    此时,镇北关大堂内,数十位将领按着腰间的刀柄,一脸愤恨地看着跪在堂前一脸狼狈的曹荣,不少人握着刀柄的手都有些颤抖,脸胀的通红,有心骂些什么,但慑于坐在主位上的司翰,一个个都憋在嘴里。

    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初意气风发的将军,如今也已经年过五旬,斑白的双鬓,松弛的皮肤,唯一不变的就是那双锐利的眼睛,以及对齐国的忠诚。

    此时的司翰,脸色阴沉的可怕,良久,吐出四字:

    ”怎么丢的!“

    感受到司翰言语中的愤怒,边上众将更是虎视眈眈,曹荣把头埋在地上,听到司翰的声音,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压力。硬着头皮说道:

    ”这种大雪,守城将士以为匈奴不会进犯,故而有些松懈,不想,匈奴夜袭,待末将赶到时,匈奴人已经攻上了城墙,末将率人拼死反抗,但为时已晚........“

    说道最后,曹荣的声音越来越低,自己有没有反抗,身上的伤已经说明了一切。

    ”我有没有吩咐过!这种大雪天更要加强警惕,这样的大雪天,匈奴人没有粮食一定会叩边!“

    这句话,司翰几乎是咬着牙一个个说出来的。

    曹荣无话可说,把头埋得更深。

    ”咚!“的一声,把堂内众人都吓了一跳,却见司翰已经站起,怒目圆睁!面前的桌案被踹翻在地,距离曹荣不远。

    其他将领的怒气终于爆发了,直接对着曹荣吼道:

    ”你他娘的怎么守的城!“

    ”多少年了!伏奴城就没丢过!你曹荣倒真他娘的厉害!“

    ”废物!“

    .............

    大堂上的将领基本都是靠的军功晋升,不少人都是寒门子弟,即使有世家子弟也是辽州世家的,早就和同袍混熟了,更何况,他们都是司翰的人,在辽州可以说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物,说起话来一个个无所顾忌,直接就敢指着世家子弟鼻子骂娘,这在其他地方都是难以想象的。

    而且作为辽州土著,他们紧紧的团结在司翰身边,对曹荣这种空降过来的世家子弟本能的排外,更何况他还丢了城池。

    “你这样的世家子弟就不能他娘的在老实呆着洛阳!非得到这儿来祸祸,你们懂个屁啊!”

    说这话的将领突然止住了嘴,因为他突然意识到自家将军也是世家出身,可惜已经晚了,刚刚还闹哄哄的大堂,一下子静的可怕。

    那人脸急得通红,急忙告罪,不过司翰根本没在意。

    此时,一阵细微的哭声传来,众人把目光投去,只见跪在地上的曹荣身子微微颤抖,泪水成串的滴在地上。

    “砰!”的一声,曹荣狠狠的把拳头砸在地上。

    “砰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