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石油大亨》第一二八章 银行开业

    1946年5月1日上午9点,香港高等法院前的广场上。

    一场隆重的港督复职仪式正在举行,受邀观礼嘉宾达300余人。

    在悠扬的《橡树之心》进行曲中,港督杨慕琦在香港军管政府首长、海军中将夏悫的陪同下,检阅英国海军驻港舰队仪仗队。

    《橡树之心》进行曲演奏完毕,在广场上众人的注目中,仪仗队士兵降下了飘扬在高等法院广场上的海军军旗,升起香港殖民地区旗。随后观礼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向杨慕琦复职表示祝贺。

    黄延义和休斯特、陈兆麟站在观礼嘉宾区,目睹了这一切。

    观礼嘉宾区内,多数都是香港军政两界的官员,以及一些英国大公司的高层,华人只有50余人,占嘉宾总数的两成不到。这50多位华人分别来自于香港的十余个豪富家族,其中有号称香港早期四大家族的李(李石朋),何(何东),许(许爱周)和罗(罗长肇),以及现在与四大家族相比丝毫不逊色的利氏(利希慎)家族,利丰冯家(冯柏燎—已故,其子冯汉柱掌权),何善衡家族(恒生银号,后来的恒生银行)、伍华家族等。

    除了华人家族外,嘉宾区内有一些西方人也是以家族形式出,如凯瑟克家族、嘉道理家族、沙逊家族等。

    香港的华人大家族随着年代的变迁也在不停的变化,有一些正在逐渐没落,有一些正在崛起。比如后世著名的李首富,此时正在一家钟表店内当学徒,苦心钻研着钟表修理技术,不甘寄人篱下的他,明年就会去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开启“开挂”模式。

    复职仪式后,中午还会有一场午餐招待会。

    11点30分左右,观礼嘉宾手持邀请函陆续进入了修缮一新的港督府。港督府的草坪,就是招待午宴的举办地点,实际上是一场冷餐会。

    黄延义对这种冷餐是不太适应的,害怕吃完了会拉肚子,所以他只是吃了一些面点,端着法国波尔多产的红酒,游走在港督府的草坪上,偶尔向周围的人举杯致敬,待到感觉能产生话题的人基本没有后,黄延义干脆坐在太阳伞下休息。

    10多分钟后,杨慕琦带着一位大鼻子洋人找到了正坐在太阳伞下休息的黄延义。

    “黄,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是麦道高先生,是殖民地办公室委任的香港首席民政事务官,你们以后会有许多合作的机会。”

    “麦道高先生,幸会。”黄延义站起身伸出手。

    “我昨天就听港督先生说起过你,并且看了你递交的投资计划报告,我对你将要做的事情非常感兴趣,我想我们以后一定会有非常愉快的交集。”麦道高一手端着酒杯,一手和黄延义握在一起。

    “您真是一

    位务实的官员,麦道高先生。”

    “关于你提交的购买青衣岛土地的计划,我想明天的市政工作会上就能讨论出结果,实话说,港府现在也需要大笔资金投入重建,卖地是来钱最快的一种方式,哈哈。”

    “谢谢您的直言。”

    “至于修建跨海大桥的计划,可能讨论的时间会长一些,这里面需要经过建筑以及规划方面的专家们认证。”

    “没关系,我能等,这是我派在香港办事处的代表,陈兆麟先生,他曾经留学于美国,我离开香港以后,由他全权代表我处理香港的事务。”黄延义将陈兆麟介绍给麦道高。

    “很高兴认识您,麦道高先生。”陈兆麟伸出手来。

    “噢,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小伙子,这是我的名片,以后遇到什么难题,尽管给我打电话。”麦道高和陈兆麟握完手,又递给他一张名片。

    “我一定会的。”陈兆麟接过名片,看了一眼,装入了自己的上衣口袋。

    “我还要去会一会几个老朋友,就先失陪了。”

    麦道高说完,便端着酒杯离开了。

    待到麦道高走远,陈兆麟又从上衣口袋把麦道高的名片掏出来看了看,“老板,他说的是真心话吗,我碰到难题,真可以给他打电话”

    “当然可以,不过找人家办事,不能空手过去,现在又没有廉政公署,送点礼物是没有问题的。”

    “廉政公署,是什么机构”

    “没什么,是一种反贪机构吧。”黄延义含糊过去了。

    “请问,您是从砂劳越过来的黄延义先生吗”

    这时,从距离黄延义六七步以外走来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

    黄延义转过身,说道,“我就是,请问您是”

    中年人走近后双手递过一张名片,“我姓陆,是生泰建筑公司的总经理,上午陪我们公司的董事长伍华先生参加了高等法院门口的港督复职仪式,伍华老先生年事已高,不方便来出席午宴,所以只有我一个人来了。”

    “哦,是陆总经理。幸会幸会。”

    “是这样的,我们生泰建筑公司是香港建筑行业里数得上号的大型建筑公司,承建过赤柱监狱、皇后戏院、德士古填海工程、青山禅院等一系列香港重要的建筑工程,口碑在业界非常良好,我听说您已经买下了山顶酒店,特意来向您推荐我们公司,希望我们之间能有合作的机会。”

    黄延义在名片上扫了一眼,感觉上面的名字挺眼熟,好像在《霍元甲》里出现过,“陆大安经理,你的消息很灵通啊,我们昨天下午才和嘉道理家族签订了购买合同,今天你们就知道了”

    陆大安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呵呵,香港的建筑行业,都盯着这些重建工程呢,一有风

    吹草动,大家就都知道了,反正都是凭实力说话,承建商互相之间也不会刻意隐瞒消息。”

    黄延义昨天下午以72万港币的高价从嘉道理家族手里买下了占地达18亩的山顶酒店,也正打算挑选一家合适的建筑公司来拆旧建新。

    在香港有许多有实力的建筑公司,不过这些大型建筑公司基本上都是洋人开办的,如沙逊、怡和的地产建筑公司等等,香港的华人建筑公司一般都是承接一些小活儿、苦活儿,如生泰这般能承接大工程的华人建筑公司的确不多。

    “你们生泰建筑公司有承接修建大桥的资质吗”

    黄延义问完,看到陆大安的嘴皮子明显的一哆嗦。建筑业界素来有“金桥、银路、土房子”一说,说明修建桥梁是非常赚钱的项目,一般的建筑公司碰到这样的工程,够不着也要够一把。

    “多,多大的桥梁”陆大安声音有些颤抖。

    黄延义回答,“很大,蓝巴勒海峡的跨海大桥,双向4车道,再加上两侧的人行道,算上引桥,长度大概有2000米。”

    “这个,生泰公司暂时没有拿到这种大型桥梁的修建资质,不过我可以和我的母校河海工科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国立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合作,我还有许多同学多年从事建筑行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