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秘事》第91章 时令饭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北方的春季短,到了谷雨时节,风里的暖意渐浓。

    宫外游人如织,宫里的这个时候,最明显感受到暮春这个节气的,恐怕只有阴雨连绵的天气。

    膳房开始忙着给粮库仓储和备料间的食材检查,该通风的通风,该密封的密封,保障食材、酱料等不会受到阴雨潮湿的影响。

    玉如麽麽将东西六宫的管事麽麽和掌厨们都叫来,吩咐煮时令饭的事。

    这民间有传说,谷雨之时,陕西白水县纪念字祖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当地人入学拜师、敬惜字、爱喝红豆稀饭、喜住窑洞也都与此有关,久而久之传到这边来,也有些习俗也在京城流传起来。

    其中有道粥食,叫做煮红豆饭,玉如麽麽是争取了景瑜的建议,意在凑个时节民俗。

    况且这个时候阴雨潮湿,天气转而温热,宫里的人又少外出劳作,体内难免聚集湿热之气,用红豆、大米再添加少量炒热的薏米煮了喝,既取念奠字祖之意,也能为身体祛湿热之气。

    “都说春雨贵如油,今年却是雨量充足!”玉如麽麽与先到的闲聊几句,等了会子大家都到齐了,才将时令饭膳单分发下去,叫都瞧瞧说说,又问道:“煮红豆粥,水米比例、火候方法你们可都知道”

    “我家乡煮红豆饭就是红豆加上大米一同扔到水里煮便是,这还需要什么方法”梁麽麽不屑的道。

    “这个倒不是,首先得红豆先入锅煮熟再加入米吧!两个火候不一样,煮完米已经烂了,红豆还夹生。”一位掌厨道,“这不是基本的么”

    “这个还用说吗你们可都是御厨,就这些料子怎么入锅,先后顺序什么的,这也能叫方子这岂不是不值一提”梁麽麽怼道。

    “还有薏米呢”玉如麽麽道:“景姑娘给了个比较好的祛湿寒的红豆水方子,只需要将薏米炒熟,与红豆一同下水煮一刻钟便可,但娘娘们还是喜食粥食,如此一来,就想着应该既要循着主子们的喜好,又能起到同样功效才好。所以,咱们今日关键问题就在于,怎样做出口味好,又符合药膳食补疗用的红豆粥。”

    众人都知道薏米先炒熟是因为本是寒凉之性的食材,通过炒制可以令它偏温热平衡一些,这个倒是没有什么异议。

    “是的,得把这三样的用量、比例调和好才行。”又有御厨道。

    梁麽麽撇撇嘴,肚子里憋着气,心里直骂这些人奴性——为什么都是人,偏的娘娘们就得这么金枝玉叶的供奉着,煮个粥这种小事,还得聚集商议,也太小题大做,差不多得了,还真当回事儿了!还有这乌雅景瑜,简直就是,哪哪都有她在逞风头。

    “薏米、红豆、大米,按照这个顺序,至于量么,各一吧。”有人道。

    “只是主子们很少有吃得惯薏米仁的。”一位年纪略大些的麽麽道。

    玉如麽麽道:“有没有可能只取薏米的味道”

    “可以的,现将薏米煮半刻钟稍过些,然后取薏米水煮红豆,而后再加大米。”景瑜道。

    听了这个法子,大家一致认同,也都是有经验的老厨子,不必多说,之后再将其余菜品定下,便各自散了去布排。

    惠云是个要好、上进的姑娘,景瑜只便有什么议事的场合,都会带着同去,让她学点东西,也能接触接触麽麽、掌厨们之间的议事。

    惠云作为主事姑姑,跟着去也并不会违背规矩。

    回去内膳房的时候,两人并肩在西一路走着,见着不少太监手捧着一盆盆花匆匆往北面去。

    前后拐弯处看不到头尾,目测得有百十号人。

    “这得多少盆牡丹啊!”景瑜叹道。

    “你还不知道吧!这是早两年就有的惯例了,”惠云边走边道:“贵妃娘娘最喜欢牡丹,每年谷雨的这个时候,牡丹开的最好,皇上年年都提前让曹州府那边早早栽培选好了各样上好的牡丹贡上来供娘娘赏玩。”

    “哦”原来是皇上最宠爱的董鄂妃,难怪。不过提起董鄂妃,倒是无感,因为难免会想到月瑶先前从长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