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的穿越日常》第三百三十六章 抄书

    赵保国觉悟过来,对待书籍慎重几分:“这可能当传家宝了。”想到林家那藏书楼,赵保国心里就有点儿痒,啥时候自家也能搞这么一个,留给子孙后代,以后读书也不怕钱买,没地儿买不是。

    “晒多长时间了”院里搁着凳子书箱,书就摊开来摆上头,看着满满当当的,都是赵保国看过的,还有许多注释,一本写不下了,还另手抄了,他都没舍得扔。

    摆开来看一院子,其实收拢了也没多少,也就两箱多的样子,比起林家那满满一楼,九牛一毛之数而已。

    “自己摸两下呗。”赵二牛手在屁股上蹭两下,起来就去翻,嘴里头说:“差不多就得了。”小心的翻几页,摸着不见湿润,就合起收。

    赵保国就去拖箱子,把摆边上的皮毛拿出来往里垫,赵二牛抱一叠书过来,顺着就往里头放,还交代儿子:“摆好看点儿。”

    赵保国笑:“搁箱子里头放着,还得要好看”给谁看呢

    嘴上是这么说的,手上还是注意了几分,一本本的左右都对得整齐了些。

    “好找点儿吗。”要乱七八糟的往里头搁,以后要想起找哪书本,不翻个底儿朝天能找着

    爷俩儿一边闲话,一边把拿出来的书又都收回箱子里去,李虎见收得差不多,就连忙叫空青空明来帮着往书房里抬。

    这书他们当下人的哪敢去碰,金贵东西呢,万一不小心弄坏了,算谁的就不多殷勤了,主子不提叫他们帮忙,他们也不主动冒头。

    这搬搬抬抬的,那就得有点眼力见儿。

    接来直到成亲前,赵保国就虽说林夫子叫他拿回家,也没说是送给他的,只是给他看,可就是现代那些白话文的书,也没说看一遍就能懂了的。

    更何况这是些没人指点,基本就看不明白的古文呢。所以古代就流行抄书了,借书来抄,抄了不就能慢慢看,还能不白银子就白落一本,多划算。

    像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就爱这么干,问关系相近的同窗借书看,借来了就赶紧抄一本留着,然后原本再还给同窗,人也得看呢。

    要不然就去书坊接抄书的活,先交押金再领纸墨,然后就抄书,抄书的时候仔细着点儿,那还能余下几张纸留给自己用呢。

    既得了润笔费,还能加深学问,抄得多了就能攒出坊里自己眼馋许多却又囊中羞涩买不起的书籍,可以借来抄,顺便多抄一本自己留着了。

    这没钱,自然就这么拮据,得精打细算着。家中富裕的就不用这么麻烦,想要什么书,使银子买就是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吗,到哪里都不能没钱。

    可这儿又有个问题了,虽说没钱万万不能,可有钱也不是什么都能买着的。古代人重视知识,有点儿啥好书那除了亲近的人可以一观,还能随便叫人借了去看想都别想。

    所以流通在市面的书籍,都是那大通货色,例如科举要考的四书五经,律法农书之类的。就这么些全读了,考个童生是可以的。

    可要再想往上考,就不是死记硬背能够做到的。所以读书人求知若渴,偷书都不算偷呢。

    大儒的手注,名家的书稿,官员往年曾作过策论,那都只在上层社会流通,底层的贫寒学子,哪有门路搞到这些个,所以寒门难出贵子。

    赵保国是好运道了,入了林夫子门下,又受到看重,不吝于指点。更与林栋交好,但凡要借个什么书,感情好了就好说话,没有不应的。

    &n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