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汉末》第四十四章 话别

    雨后的阳光,猛烈而刺眼,逼着贾诩不得不伸手遮挡:“看来,你是下定决心要与他们为敌只是就算你与孟德绑在一块,也不过螳臂当车罢。”

    “先从济南国开始,不至惹出大麻烦。”荀彧呢喃细语响起:“至于以后,若再加你与奉孝呢”

    冷不丁的话回荡耳畔,贾诩呆愣在当场,他隐约有些意动。

    深思熟虑中,低眉瞧眼案上写出的‘世’字,贾诩终是摇了摇头道:“我左右已经混成议郎,总不能放着光宗耀祖的前途不要,去陪你们趟这趟浑水抱歉,这种傻事我做不出。”

    天子诏书,不但给皇甫嵩、朱儁加官进爵,亦擢升曹操出任济南相,就是贾诩都捞到个议郎的官职。但他拒绝的原因,却非嘴上说的这般单纯而功利。

    荀彧跳出家族利益的束缚,用客观的目光审视世族行为将会带来的后果,进而尝试改良甚至反抗。这无疑是君子,甚至称得上是真正的圣人。

    然而他脚下的道路,注定是坎坷且看不到终点。因为他走得越远,利益被侵蚀的世族、豪族就会越团结,继而他的阻力也就越大。

    更可怕的是将来横档在荀彧面前的敌人,会是他的族人、亲人,会是他的同僚,甚至是今日的盟友曹操。

    压制旧有世族、豪族,不可避免就会产生新的利益集合体。当崭新的集合体,不出所料成为新的世族、豪族时,曹操们就不再是荀彧志同道合的同路人,他们将是毁灭荀彧的凶手。

    以荀彧之智,不可能想不到这些,但他还是执拗地选择这条与世族、豪族抗争的道路。他想在不可能中尝试创造出可能,将真正的长治久安带到人间。

    贾诩敬佩荀彧,却也不敢与这孤独的君子同路。他不想自己成为将利刃插进荀彧胸膛的罪人——他完全不相信,将来的自己会是大公无私。

    “文若。”残破酒肆外,又是一群军骑奔腾而过,吓得零散路人是魂飞魄散,“此路艰险,最忌硬撑。遭逢绝境时,当退则退,这不该是你的责任。就像外面奔流马队,任何人都难凭借一人之力去阻挡。”

    “也许吧,只是坐视世道沉沦,心有不甘罢。”双手撑在贾诩肩膀上,荀彧摇摇晃晃站起身:“奉孝如今是何进的座上宾,消息极其灵通。文和此去雒阳若有疑难,或可询之问之。”

    荀彧的心态非常矛盾,他想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路者,却也忧虑会将好友带入歧途。因而他听到贾诩的答复,失望之余也存着几分庆幸。

    “区区议郎,能有什么疑难”揉揉脸,晃晃头,清醒些的贾诩手指点在仍搭在肩上的手背,莞尔一笑说:“你太沉重,但我不是你,我最知什么叫量力而为。此去雒阳,我会根据所见,看看能做什么,再决定要做什么。换句话说,就是见风使舵。”

    “就你这样,还想光宗耀祖”哼笑调侃一声,荀彧舒展四肢,再是打个哈欠,酒意倒也散去不少。

    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他舀出枚鸡蛋一边剥壳一边说:“文和,当初你跋山涉水来我中州,贯通诸子百家,学得文韬武略。难道,就真没有什么志向吗”

    “也未可知。”展露出无奈的笑容,贾诩有些苦闷地说:“年幼之时,日日忧惧挂起的素缟,又觉辜负父亲之期待,由是背井离乡。然今日观之,天下何处没有动荡天下何处没有尔虞我诈堂堂雒阳,首善之地,照你描述更似旋涡般吞没良知、抱负,甚至一切。

    我自知无能改变世道,却也不希望善变的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