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汉末》第七十三章 姑臧

    姑臧,总控河西走廊,扼西域之咽喉。

    自冠军侯破祁连、通西国始,随着西域诸国与中原贸易的日趋繁荣,这座西北边陲的军事重镇,也渐渐成为关西首屈一指的富邑。

    财富的堆积,难免引人觊觎,加之汉、羌以及匈奴诸族混居的现状,汉庭长期于此部署重兵,也就不足为奇。

    同贾诩少年时的动荡大相径庭,今时今日的姑臧,相较风雨飘摇的中原,反倒更似一片安宁乐土。

    这一日傍晚,霞光散布穹顶,忙碌一整日的姑臧居民们安然归家。而位于城东的校场,同样是默契地结束一日的操练。

    待到星夜降临时,街头巷尾就只剩下巡逻兵士的往来踏步声,整座城市仿佛入眠般沉寂。

    夜深沉,毗邻校场的戊己校尉府书房里,疲乏的董卓把玩着一枚竹简,思绪恍然回到雒阳,回到廷尉府阴暗湿冷的牢狱。

    …

    “天子圣明,知冀州之败,非战之罪。亦清楚中郎将志虑忠纯,可托大事。是以才置朝廷非议不顾,只将中郎将迁回戊己校尉,小惩大诫。”

    满面和善的蹇硕,就似照进暗无天日牢笼的光。他带来天子的意志,也带来希望和机遇。

    “今次履职,戊己校尉不必驻军车师,只需屯兵武威。陛下这番部署,一则忧虑诸羌及西域各国,恐将乘朝廷无暇西顾之际,闹出祸端。

    二来嘛…戊己校尉只需铭记,陛下会择机遣使携诏至姑臧。届时校尉以此符传核准,符合便立即依诏而行。明白吗”

    但见董卓脱口称是,蹇硕笑意更浓:“硕尝闻戊己校尉昔年与张太常势成水火,想必校尉应当没有忘记,张太常何以推辞封侯吧”

    “这是自然,张奂昔年率军归雒,恰逢…”彼时蓬头垢面的董卓说到这里,陡然抬头瞠目结舌凝视似笑非笑的蹇硕,小声嘀咕道:“莫非…当年的诏书……”

    “如非陛下亲笔,张奂安敢在雒阳擅动刀兵”呵呵一笑,和善仍然挂在蹇硕脸上,只是声音愈发森然:“奈何许是诏书言辞不清,竟令张奂将窦武视作乱兵,他事后自然无颜觅封侯。

    但请校尉放心,前车既覆,今番的诏书定不会再模棱两可。硕在此先为未来的九卿与万户侯贺。”

    …

    “仲颖。”

    门未开,声先至。听声辨音,董卓确认来者是左营司马张济。

    收束的意识回归当下,瞧着推门而入的张济,他笑谑道:“张三水,城上何事,需劳烦司马大驾亲自禀报”

    刺史移治,太守空缺。皇帝既然给予一言堂的便利,董卓自然收下姑臧四门的防务。

    今时业已入夜,张济不在城上巡视,反而急匆匆造访。原因只会是出现他不敢擅自决断的突发状况。

    “是这样的。”时常被董卓打趣调侃,张济早已习惯,他回答道:“适才南墙下,有一人声称是段颍的外孙,喝令兵卒开启城门,语气非常之狂妄…”

    “堂堂凉州男儿,怎就如此絮叨”董卓嗤笑摇头,说:“你挑些重点说。”

    “是。”一阵抓耳挠腮,张济尝试凝炼出重点,道:“现城下三男两女,其首者自称甄旻,字言羽,系段颍外孙。两女乃其妹妹,两男则是重金聘请的氐人武士。

    这个甄旻非但口出狂言,还要我转述几个没来由的字给校尉,分别是颤题博立。他说校尉一听,应当会明白。”

    “羼提波梨,此人倒是深知本…嗯甄旻,字言羽”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