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去抗日》第七十七章 二次整军

    开中制的实施确实在当时为弥补军屯军粮不足的问题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得明初国家财政几乎不用养兵,这也是靖难之变四年之后成祖朱棣还能修北京紫禁城大兴土木七下西洋的原因。

    而开中制本身的弊病也使得其从明中期开始便名存实亡,即盐引被皇亲贵族大肆抢夺,而商人本身要完成一次交易也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极大影响了商人开中的积极性,现在这大明朝风雨飘摇,四地不安,开中制更是无人问津,自武宗后,朝廷也逐渐对募兵制放开,并拨给各边一定的“年例银,”但只有两千户所的凤城卫按着比例再加上层层剥削,到手上的打发要饭的都不如。

    之前如枫整军整风,其实是治标,本一直是土地问题,士兵们田产被夺是卫所兵士气低下战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即使是现在这个问题他还是不敢去触碰,本以为手中多了这四万多两银子,却没想到即便如此要负担千什号人的土地问题依然无法解决,按每人十亩计算,一千人也得需要一万亩土地,这就等于要把手中的银子全都撒出去买地,这还不算饷银,对于如枫来说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正当如枫犯了难的时候,他却收到了如松的来信…

    因为如松在写信时还未发生如枫夺银之事,但最大的惊喜就在于,如松在信中放了一份千顷田契,如松告诉如枫这是李家在凤城卫的土地,暂时就交由如枫管理,他告诫如枫无论如何也不要动士大夫的土地,别说,没有这雪中送炭,如枫真恨不得想要去抢文官的地了,他也不禁感叹李家之强,在这小小凤城就有千顷土地,折合成白银也近二十万两了,何况是还有辽东其他地方,亏得如枫有了这四万两就觉得自己是土财主,其实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现在如枫真就觉得,如松就是他在这大明朝最大的外挂。

    感谢的话也就不多说了,不在一个层级的时候说再多都是废话,如枫又将最近凤城发生的事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在信中征求如松的意见,写完后便令亲兵发往京师了。

    明初时曾经规定每名屯军士兵限田50亩,纳粮15石,分夏、秋两季缴纳,明代一顷相当于五十市亩,然后官给耕牛和农具。如枫首先在卫所军中选中三百多人与之前的小七百人凑出一千士兵,连带着家人一共将近五千人,如枫因地制宜,在宽甸凤城及九连堡以三四三的比例将一千人安排到各卫所,然后以个人名义直接给这些老部下和新的青壮们分别授予30亩、20亩土地,然后每年只缴纳一季,剩余自理,但只授予耕作权,没有土地所有权,若是士兵战死,土地也不会收回,仍旧给其家属耕种,直至一个亲属也不在世才收回,他也学了一次

    后世我党的政策将土地攥在手中。

    然后他又购入耕牛,自任总田官,各地千户则做为所部屯田官,名为屯田上尉,每百人则有一屯田百户,名屯田中尉,平时为农,战时为兵,划归各屯田百户时也以兵种为单位,除春种秋收外每月都有一小检,由当地千户检验武艺是否荒废,若有技术荒废者,则上报凤城,自会收回耕田,一季一大检,或是如枫亲查,或是指挥佥事或同知来查,若发现技术荒废而千户不报者,千户百户同罪,以此保证部队战力,如枫也叫来了土字堂的李如城,让他主管暗地巡检军户武技一事,这样一来之前的随军家属和边军保障的问题就得以解决。除此之外,如枫还给这一千士兵年俸,虽说不多,每人36石,折银18两,要知道对于边军来说,只有出外征战才会有少的可怜的朝廷救济银,平时是没有任何收入一的,而对于没有从没有工资的卫所兵来说,这些更无异于额外收入,一时间定辽右卫原来的一千多人为了这三百多人的名额也是争的头破血流。【…… …最快更新】

    对于剩下的土地,除却分出去的以外,如枫又给影流卫二百多人每人50亩,百户以上每人一百亩,千户三百亩,几兄弟更是直接给了千亩,剩下的小一万亩,如枫则准备给将来新募的兵耕种,他也知道,女真建立八旗时有牛录四百,军队十二万,而他现在地寡人少,只能照着葫芦画瓢,简单建立一个框架。为了应对可预见的女真战事,如枫又多次强调部队要加强近战训练,火器给大明军队带来的最大的陋习就是让这些兵丁弃了弓箭与近战刀剑,多数卫所兵两轮齐射要是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是引颈待戮,为此,如枫将近战作为最重要科目,即便是火器兵,也不能少了近战这一项。

    第三就是兵源问题,军户已经烂到了骨子里,流民日众,辽东自朱元璋洪武年间就有汉族一百多万,努尔哈赤辽东之屠的时候也是足足杀了一百多万汉人,所以如枫敢断定,现在整个辽东至少也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