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鬼》第三十六章 尾声

    宫廷外涌入了大量百姓装扮的人群,他们围成一个半圆,有的振臂高呼,有的指指点点,有的甚至朝着肃穆的宫廷吐着口水,他们的目光,全都集结在半跪着的女人身上。

    高高在上的王已越不惑之年,若是倒回二十年,谁敢在朝堂上如此放肆话又说回来,涌进来的是百姓,他何曾不明白,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理

    画面中又出现了第三个黑衣甲士,他将镣铐戴在女人手上、脚上,王只能眼睁睁的目送她被带离宫阙。

    紧贴着的下一幅画,跳转至月黑风高的宫墙下,临水轩榭旧亭台,一个奶妈模样的妇人抱着嗷嗷待哺的孩子,面色仓皇的往前飞奔,身后黑压压的甲士如财狼饿虎般扑将出来,奶妈身侧的婢女为了拖延时间,毅然倒退回去,挡在众人身前,将王的令牌亮出,为首的黑衣甲士只是冷笑,那寒意透过画卷如利剑般刺向现世,他不带任何犹豫的用刀杀死了这名婢女,继续追赶着抱着婴孩的奶妈。

    画面再度跳转,那是宫墙下的一条暗河,枝桠借着风,左摇右晃,惨白的月亮藏进了黑色卷云里,奶妈把孩童包好,又放了一块血红色的玉器在襁褓里,最后含着热泪把孩子送进竹篮,用厚厚衣物遮挡住,依依不舍的撤开了手。

    竹篮顺流而下,离开了充满杀机与暗涌的宫殿。

    年迈的国王宾天于床帏里,长着一张阴鹜面庞的年轻人继承了王位,旧王出殡之日,只有寥寥旧臣相送,画卷远处的笔墨里,隐隐可见,一大群带刀甲士藏于荒草两侧,这些旧臣的结局可想而知。

    新王出现在下一幅画卷中,他传来了水晶棺中的那个女人,凌辱一番后,强行拿走了她的血红色玉器,又在她耳畔说了什么,这个女人突然挣脱了黑衣甲士的束缚,宛如咆哮的猛兽,扑向了新王,硬生生的扯下了王手臂上的一块肉。

    后续的画面出现在一个村落里,配有血色玉器的婴孩,被一对夫妇所救,他们脸上欣喜若狂,看样子膝下并无子女,便收养了竹篮中、上天赐予的儿子。下一幕,画风陡变,从清静无争的村落转到昏黑的刑场,女人被麻绳束缚着走向刑场,两侧无一例外的是拍手叫好的百姓,脸部表情被笔墨勾勒得惟妙惟肖,冷漠怪诞,几如恶鬼。

    颠倒容华的姿色丝毫不受民众的影响,她中间只停步了一次,回头望向旧王埋骨的位置,露出了决然赴死的凄婉笑靥,随后便任由着黑衣甲士,押往断头台。

    太过血腥的断头场面,并没有出现在画里,不过,在接下来的一幕中,出现了后续事件的端倪。

    画卷里恍若是午夜十二点的时间,浓重的笔墨将天幕描绘成铅块般沉重,被抛尸于野的女子,被某个胆大的、带着斗笠的人用丝绢裹上,卷走了。笔走游龙,画面再度翻转,林中深处的小屋里,闪烁着昏暗的灯光,光影中,带着斗笠的男子像是捧着一个物件,右手来回的用针线缝织,直到画面偏转接合的位置,才猛地发现,男人缝制的东西,并不是衣物,而是女人被斩断的头颅!

    这个人很快便将尸身和头颅缝合起来,昏黄的灯幕下,画笔将一封印有旧王玉章的竹简描摹得清清楚楚,原来,旧王已经知道,新王容不下他的女人,更容不下他和她的儿子,所以旧王暗地里花重金找来有能力的方士、术士,不惜动用鬼道,保存她的肉身!

    最后两幅画的内容可以预见,旧王和这个女人的儿子,推翻了新王,登基。这群方士和术士告知了事情背后的真相,两人的儿子震怒不已:

    原来,在旧王晚年,这一方地域出现了大规模的天灾,旷日持久,百姓和旧王尝试了无数方法均不奏效,百姓怨声载道,旧王兄弟的儿子(就是后来的新王)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加以利用的事件,于是幕后蛊惑了一大堆百姓,说是旧王不该拥立年龄尚小的女人为后,并斥责他贪图倾国美色、红颜祸水云云,最终才导致天谴,更暗中笼络大臣,反复借鉴妲己褒姒,再三强调此二人乃倾国之元凶,望旧王不要重蹈覆辙。

    旧王起初并没有在意这些诋毁与谩骂,依旧绞尽脑汁采用各种方法排除灾难,天可怜见,在这个过程中,王与后终于有了第一个儿子,可反对的声浪,却在这时候到推向了巅峰,暴民受到唆使,涌入宫中,擒住王后(至于宫廷卫兵,自然是后来的新王撤开的),将她关押于民间,说来也怪,长达3年的天灾,就在抓住往后的几日里,停止了。

    这下声讨王后的浪潮更加汹涌,年迈的旧王一面暗地里派人打听王后的下落,一面承受着百姓与朝堂的压力,少数心腹知道其中看不见的黑暗勾当,可这些人,还没来得及告诉旧王,就已经死在暗箭里。

    年迈的旧王就在这数月里,积劳成疾,最终还是妥协了……

    画卷的最后,是以两行字来结尾的。

    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以老。

    这座奢华的陵墓,想来就是由他们儿子建造的,在那个时代,方士想要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