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璟得了命令,便去乾清宫里,朱由校平日写字的桌案上,当着朱由校的面,取来笔纸,恭恭敬敬的写了毕懋康、徐光启和孙元化三人的名字。
整个过程,张璟虽然心里警告自己要放松些,但还是不由自主的十分拘谨。
毕竟,他可是用皇帝的桌子和笔纸,若是朱由校不在殿内,张璟还不会这么紧张,可是偏偏,朱由校就在这里,张璟心里想不紧张,可是身体却是城市得很。
写完之后,张璟放下笔,又看了眼纸上的字,确认写得还行,不会被人耻笑后,这才安心。
目光偶然一瞥此刻那皇帝桌案上放着的一堆奏疏,张璟正好看到此时正打开的一本,看到那奏疏开头有“详查熊廷弼罪名”的字样后,便想到了他这几日也听到的熊廷弼起复在朝会上被群臣阻止的消息。
不由自主的,张璟脱口问道:“陛下,熊廷弼起复之事还没结果吗”
闻言,朱由校霎时像是被点爆情绪一样,大怒道:“有他们在,能有什么结果真要如他们的愿,派人去辽东详查此事,再回来起复熊廷弼,那辽东朕到底派谁去安定”
张璟听后,也是意识到他刚才口快了,好在朱由校并没有在意他的口快,而是一直吐“他们”的口水。
至于“他们”是谁,张璟猜也猜得出来是必须要为袁应泰取代熊廷弼为辽东经略,从而导致辽河以东失守,而负责的东林党人。
从朱由校的话里,张璟也明白了朝局没有进展,朱由校和东林党人还在僵持着。
这可不好,真要让东林党人拖住熊廷弼,让熊廷弼晚几个月去辽东,说不得真的又让王化贞冒出来,再上演一出经扶不和的闹剧,那不就亏了
不行,必须要立刻让熊廷弼赴任。
张璟这般想着,心思也是不断转动,虽然真实历史上,不清楚熊廷弼起复的经过,但不妨张璟去猜测那时候东林党人为什么会放心一个楚党的人接手他们的烂摊子
当时,袁应泰死后,辽东的局势败坏,东林党肯定要廷推选人,安稳辽东局势。
而以明末各党的尿性,东林党人肯定是第一时间要选自己的人来顶替袁应泰,弥补责任。
不过,很明显,东林党内的高层,没人敢担此重任,毕竟都是一帮内政精英,谈起兵事也能跟着兵书吹点牛逼,但真去战场,就没那么大的自信了。
终究,有袁应泰这个活生生的东林精英,不懂兵事却各种逞能,最后落了个身死殉国的下场,那时候还有谁敢在那个时候说他兵事厉害
故而,东林党高层熄火,这才是东林党人主动放弃辽东经略的位置,同意熊廷弼接任的最主要原因。
至于说东林党内没有一个知兵事的能人,那也不对,毕竟,作为彼时的朝廷第一朋党,东林党里面可都是彼时大明的精英人才,那么多人里面,怎么可能没有人才
如孙承宗、袁可立等后来证明过自己的儒将,其实不都是东林党人吗
只是,他们是也没用,那个时候,东林高层可不会考虑他们,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们是东林党内不能完全信任的边缘人。
虽然他们身为东林党人,但却在党争中处于中立态度,甚至他们的政见除了反驳其他非东林党派,还会反驳他们所属的东林党,这样党性难分的人,换了任何人都不会轻易用的,说不得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毕竟,让他们去安定
猜你喜欢
- 宇丑
- 【2017历史新纪元征文】参赛作品 分享书籍《大明好国舅》作者:宇丑 分享书籍《大明好国舅》作者:宇丑
- 任国成
- “崇祯,别急着上吊,只要把女儿给我,我带你杀出北京“李自成,这座北京城就留给你了,好之为之吧“多尔衮,我陈越有朝一日必定打进东北,把你满洲人赶到北冰洋,去和爱斯基摩人为邻 穿越到崇祯末年,遇到了崇祯的女儿坤兴公主 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却要担负起整个国家。
- 澹博雅
- 想要挽救正在走下坡路的大明,只在巴掌大的一片折腾怎么行?徐穆表示,自己这冒牌的小国舅最后硬生生地成了各国尊敬的“先知,成了被抬进“先贤祠”的第一人,一把胡子的徐太师摸摸下巴,怎么就那么心虚呢。
- 任国成
- 【2019历史网文之王大赏】参赛作品
- 巨火
- 明末乱世,时空旅行者与秦淮八艳不得不说的故事。
- 珑公子
- 他是她的小舅舅一个控制欲强霸道老男人和小女孩的故事
- 阿槐舅舅
- 一个油嘴滑舌的小故事
- 大舅舅
- 苏安暖傅嗣年大结局是什么念你如影随形的作者是大舅舅,全文讲述了苏安暖爱了傅嗣年整整十年,他如愿的当上了傅太太,可是结婚三年以来,她却受尽冷漠,饱受孤独,当她的孩子死了,父亲死了,同傅嗣年的爱也死了“傅嗣年,现在回来 苏安暖的话还没说完 傅嗣年直接挂了电话 电话挂的瞬间,苏安暖听到苏嘉宁在那头用甜腻的
- 小强
- 看了maliangzi5写的】不禁让我想起最早以前看 过的一篇文,大体是舅舅叫在读书的小侄子来干他老婆,中间有用望远镜在偷窥 最后结尾还有红酒什么的,比较哀伤的结局,这篇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但又不知 道叫什么名字!由于不知道,所以我干脆也写一篇月经帖。写得比较粗鲁,却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