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新郎》第45章让人间有点人味

    历史记载,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民生凋敝,朝廷宦官和外戚专权,地方上官员**。

    这些都不算什么,压垮大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能就是连年灾荒。

    很久之后,胡不为才知道所谓的连年灾荒带来的后果有多么严重,也知道,灾荒会是那样的残酷。

    有时候,他会想,自己的穿越到底还是幸运的,首先,抛开重生的这一层意思不说,最关键的是,他能穿越到伏罗山寨,而且还是寨主的儿子。

    在这里,人们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做大旱,至少,在那些年轻人的意识中,真正的缺乏对旱灾的认识。

    所以,一直以来,胡不为还是小看了历史上所说的连年灾荒的带来的恶果。

    他第一次带着素素走出山寨,当他经过雁门北部的时候,所见到不过是相当普遍的情景,但他却将这些本就十分正常的现象当成了灾荒。

    其实,这里却是情况最好的地方,因为,这里本就是个不毛之地,在丰年也是同样的情景。

    后来,他带着素素继续南下,见到的才是真正的人间地狱。

    当然,这是后话。

    眼前,当他听到张角的话语的时候,至少,在他的潜意识中,是排斥张角的观点的。

    首先,张角以偏概全的将行将饿死的人数无限的放大,所以,他才认为所有的穷人都该被杀死。

    其次,他将所有的富人都当成为富不仁之辈,同样认为都是该死的,这样一来,屠城就会让他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先不论这些人到底该不该死,但是这样的论断胡不为就无法接受。

    他摇摇头,看着张角问道:

    “雁门那么大,所有的穷人难道都在半夜杀死自己的孩子所有的富人都是麻木不仁,看着这些人饿死而无动于衷”

    张角无语,在他的感觉中,胡不为还是缺乏对灾荒的认识。

    当然这也正常,一个富家的公子,自然不会理解饿肚子的感受,不要生出‘胡不食肉糜’的疑问就已经万幸。

    胡不为恰恰相反。

    事实上,两人都错了。

    话不投机,自然也没有了再进行下去的理由。

    素素在胡不为的暗示下当然也不会冒着付出很大代价的后果,去将张角诛杀。

    就这样,两方人不欢而散,最终背道而驰。

    发生在雁门的事无形中阻碍了胡不为的计划,当初,他只是想要去面见郭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还是希望能让郭勋为他的走私大业大开绿灯。

    当然,这些都是明面上的说辞,真正的手段无非是诱之以利。

    胡不为相信,没有银子砸不开的门。

    可是,雁门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郭勋至少在段时间内,装样子也要装出焦头烂额、痛心疾首、废寝忘食等等的样子来给朝廷看看。

    所以,这一段时间内,胡不为肯定不能见到郭勋。

    再加上,带上城子这个拖油瓶无疑放慢了她们南下的速度。

    这一点,胡不为虽然心里着急,也无可奈何。

    两人站在里雁门不远处的高山上,望着正在处理后事的官军,和那些络绎不绝的官员车仗,久久无语。

    最终,两人带着孩子打马无声的离开了。

    一出雁门地界,进入了习惯中被人们称为大汉的内地,越往南走,胡不为的心情越是沉重。

    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什么叫做赤地千里、白骨盈野。

    连年的大旱让田地里寸草不生,偶尔能看到的是孤零零的树立在那里的被剥光树皮的枯树。

    &n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