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魏武卒》第三十八章:三伏

    被点名的三个什的秦军士卒,立马分散开来,待什长们一声令下,士卒纷纷开始攀上山坡,搜索着前行。

    青豚麾下的士卒,都扭头看向屯长的方向,他们不愿坐以待毙,只要屯长一声令下,彼等就会冲下山坡,与那一屯秦军决一死战。

    双方都是一屯士卒,虽然魏军人数稍少,但武卒都是千里挑一的好汉,自然不会缩了卵子。

    同等兵力相争,武卒还没服过谁呢!

    至于山坳外面的这一屯秦军,不过是戍卒罢了,对于这种由半农夫组成的士卒,更是不放在这群猛人的眼中。

    然而他们的屯长,却老神在在的继续趴伏在地上,丝毫不理会已经越来越近的秦军探子。

    就在魏武卒们准备鼓动伍长,让彼等出面询问屯长时,远处却传来了一声嚎叫:

    “兀那秦狗,汝等又被乃翁骗了吧!哈哈哈!汝等竖子,且留在乃翁后面吃屁吧!”

    是韩奴!

    众武卒们在心里嘶喊道。

    原来屯长在本就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安排韩奴离开,是有大用的啊!

    那么,屯长之前安排周义和成舟两位伍长离开,是不是也另有安排呢!

    成舟带着伤病,牵马离开就罢了,可以说是屯长让其带走战马,免得被秦人捉去。

    可是一贯深受屯长重用的周义也带人离开,这就说不通了。

    要知道这两时间,屯长他用的最多的几人就是周义、虎、成舟、韩奴。

    此四人甚至被士卒们称之为屯长的左鹰右犬。

    这时候的鹰犬不是贬义词,反而是一种尊称,意思是君主的臂膀,比喻受君主重用的人。

    当然他们也只是私底下说说罢了,鹰犬可是君主手下大将才有的称呼,若是被人听到,他们将一个屯长的手下比作鹰犬,只怕是那些将领们第一个不饶他们。

    却说韩奴,这厮骑在一个大树的枝丫上,嘶喊着,却不肯下来。

    刚才爬树时,他苦不堪言,粗糙的树皮,摩擦着光溜溜的股,更有树皮上的小刺,偶尔扎到了某个不能说的器官……

    士卒们一边跟着韩奴骂着秦卒,诸如“狗屎糊了眼的关西种,汝大父早就走了,啊,哈哈!”

    “山西的兔崽子们,乃翁在此,速来吃屁。”

    更有熟悉典故的骂道:“马夫的小崽子们,王军早已在此布下天罗地网,定要汝等不知鼎之轻重的无妄之徒,消灭殆尽。”

    这人应该是是一个喜欢听古今的了,此人一句话就包含了三个典故。

    士卒们在骂叫间歇,还小声劝着这位来自韩国的君子,让其下的树来,赶紧溜,不然秦人真的寻来了,彼等难讨好处。

    韩奴本不愿下来,这树皮将他的两股都磨破了,俗言道:上树容易下树难。

    下去的时候,万一一个树杈挂到了小韩奴,他就悲剧了。

    但听到最后士卒的骂声,他却出溜一下滑下树枝,韩奴双眼带着光芒,赞道:“汝此语可真有才,刚才的话语可是汝自己想的”

    韩奴以为这么出彩的骂声,必然是青豚交代的。

    秦国先祖本是周王的马夫,后来又给周王养马,再其后,因为与周王有功才获得封地,所以这人说秦军是马夫的小崽子,倒也正确。

    而王军则是指的尊王攘夷之事了,行尊王攘夷最长时间的国家就是晋国,而魏国又继承了晋国三分之地,所以他说魏军是王军,也说得过去。

    而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