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魏武卒》第六十三章:计划改变

    ps:求推荐,求收藏,亲,你们点点手指,给予我的乃是莫大的动力,给予编辑的乃是此书不错,再给一个推荐位。

    所以亲们,收藏了吧!推荐票也别吝啬,动动手,投出去,咱们是幼苗,需要浇水施肥啊!

    自从骑兵出现以后,就是一种唯有矫健者才能参加的军种,战马脊背离地面的距离,高达一米五到一米七左右,这相当于一个正常男人的胸口的高度了。

    就算是后世因为不断地阉割马匹,导致华夏大地的战马退化,但马匹背部高度也在一米二到一米四之间。

    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够扶着马背,一跃骑上战马的,都是身手比较矫健的人,一般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是无法骑上战马的。

    所以这时候就出现了一种工具,名唤“上马石”,用以辅助骑士跨上战马。

    但上马石毕竟沉重,搬动不易,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有人用一截铜棍,两端拴上绳索,系与马背上,供人上下马背使用。

    这就是单边马镫,由于其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人们上下马匹。

    于是,单边马镫流行开来。

    然而由于人类思维的惯性,因此,尚未有人意识到——将这玩意做成两个,一边系上一只,对于骑士来说,那重要性,简直不亚于一场革命。

    青豚制造的双边马镫,浦一使用,便让魏卒的双腿,可以紧紧地夹住战马,人双腿夹力时最大的状态,不是两腿伸直,而是稍微弯曲的姿势。

    而脚底有马镫可以借力,又不会太容易疲劳,也更容易保持身体的平衡。

    因此那些不过刚刚学会骑马,不过两天时间的魏卒,在秦人的眼中,宛如精锐的骑士一样。

    所以,出现在秦军五百主眼前的就是这样的一幅场景:

    一百余魏国骑士,骑在战马上,呼啸而来。

    魏军在秦军刚刚出城,尚来不及整队的队列外几十步远的地方站定,然后,彼等掏出弓箭,齐射一轮,由于此次是驻马射箭,因此倒是人人都开了弓,一百余支弓箭,一下子射倒了秦卒大几十人。

    秦军五百主大吼反击,没待秦卒持弓反击,魏人已经在军将的吆喝声中打马远去。

    待秦军射出箭矢,不过勘勘射到魏军战马扬起的灰尘,倒是连一根马毛都没有射下。

    唯留下几坨新鲜的马屎,和满地的秦军伤兵。

    五百主大怒,庶子卑鄙!

    青豚带着士卒,拉住战马,在秦军一里外停下,其让士卒调转马头,冷冷的打量着乱成一团的秦军。

    五百主一边吆喝着士卒扶起受伤的军士,一边吩咐持箭士卒戒备,还下令其余士卒立刻整队。

    五百余秦卒乱成一团。

    青豚本欲再冲一次,奈何彼等持弓士卒,站在队列最前方,箭支搭在弓弦上严整以防的看着其等。

    因为本阵有着一大半的秦国降卒,彼等披甲不足,无法防御住身体大部,顶着秦军箭雨硬冲的话会造成大量伤亡。

    是以青豚不敢再次冲击。

    太多降卒,若是伤亡过大,难免会造成军心浮动,所以青豚只是冷冷的注视着秦军,没有再次冲击秦军队列。

    青豚暗叹道:还是麾下的士卒太少了,若是其有千人,必然不会如此小心翼翼,连一场硬仗都不敢打。

    终于秦军整好了队列,缓缓的朝着魏军逼近。

    青豚将麾下分成三波,呈倒“品”字型缓缓后退,两翼的部曲也渐渐拉开。

    他打定了主意,用本部引诱秦军追击,将秦人引到远处,给周义脱身的机会。

    同时给两翼安排的,全是能够骑在马上射箭的老卒,彼的打算就是——若秦军露出破绽,就让两翼冲上去咬上一嘴,就像饿狼扑食那样,不断地撕扯敌人,让敌人流血疲惫,等到关键时,再全力一击……

    青豚正在努力的将秦军带远,却没想到城寨里的周义却陷入了冰火两重天。

    周义已经令士卒将金饼数了数量,待士卒寻来一段布帛,就裁剪成合适的大小,包上五十块金饼,然后绑扎结实,好待驮马寻到,就放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