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赋》第五百五十四章 混饭来也

    



    半月之后,在那个镇子里杀人的事情,算是不了了之了。收藏本站



    镇子里的人不知道凶手去向了何方,也不知道杨芳去向了何方,这件事,也就成为了无头公案,谁都没辙,也幸亏死去的人都是一些痞子恶霸,老百姓的心里不难受,反倒是有高兴,要是死了德高望重的人物,这件事恐怕一时半会儿,也会没完没了的。



    元正带着杨芳也总算出走出了这个山脉,在半路上,杨芳好几次险些进入了象境,可实际上,也只是险些,人过三十不学艺,过了三十岁之后,不管是诗词歌赋的修为,亦或是武道修为,想要稍微上一个台阶,那都是比登天还要难的事情。



    大河边,水流滔滔,波澜壮阔。



    对面,是连绵的群山,后面,也是连绵的群山。



    中间却没有桥梁。



    元正一个人想要御风而行也可以,骑着万里烟云照也可以。



    一只雏鹰落在了元正的肩膀上,万里烟云照从未走远,但那匹黄骠马,必然是在杨芳的心里给走远了。



    杨芳说道:“乘风而行的话,你一个人可以过去,我可能过不去的。”



    元正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来到了哪里,大方向上,这里应该属于大秦东南一带,具体是在哪里,元正也是一头雾水。



    不着急不着慌的说道:“你会烤鱼吗”



    杨芳微微一愣道:“你的意思是,就地取材”



    元正点了点头,肩膀上的雏鹰飞出去,没过多久,便在河中抓了几条龙鲤上来。



    杨芳这一段日子,担任起了厨娘的艰巨任务,虽然跟着元正身后,元正既没有给她指点迷津,也没有传授她功法心得,但有些事情,本来就是让自己慢慢感悟的,而不是别人去教。



    跟在元正的身边长了以后,杨芳觉得,自己早晚都能够进入象境的。



    搭起烤架,开始烤鱼。



    对于鱼肉,元正还是比较喜欢吃的,但是喜欢吃西蜀一带的鱼肉,也喜欢吃北方一代的鱼肉,唯独不喜欢吃南方的鱼肉。



    因为总觉得南方人做出来的鱼肉,有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肉麻感。



    元正忽然间说道:“你行不信,很快就会有一艘船过来的。”



    杨芳看着这条大河,大河里有龙鲤,就说明这条大河的水产还是非常丰厚的。



    说道:“如果是别人说的,我不相信,但是你说的,我还是相信的。”



    元正乖巧的笑了笑,对于杨芳这样的回答,也不知道如何回复。



    杨芳的厨艺还是不错的,开膛破肚这种事情也是非常的熟练,想来之前在慕仪镇居住的那一段日子里,也没有少吃鱼肉。



    但很可惜,鱼肉要是没有足够的调料,吃起来着实有些清淡,所幸,这是龙鲤,便是没有调料,也能有龙鲤本来有的味道。



    听某位厨师吹过,越是高端的食材,往往只是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便能够煮出山珍海味。



    元正也一直相信,毕竟大巧不工,大愚若方,大象无形,大成若缺。



    鱼肉还没有熟,元正只能耐心等待。



    元正所希望的就是,在吃完鱼肉之后,那艘船再过来,要是鱼肉还没有熟,那一艘船若是过来了,这个鱼肉还有点不太好分食了。



    结果,元正的希望不出意外的落空了。



    在鱼肉快要熟的时候,那一艘船过来了。



    是一艘黑色的小船,甲板上,站着一个读书人,手捧经书,长身玉立,不过年纪有点大了,起码也有五十六岁了,头发也没有多少,发型走的是聪明绝顶的路子。



    老人家靠岸下船。



    一身真元起伏,如羚羊拐角妙到毫巅。



    对着元正微鞠一躬道:“在下方思亮,见过公子。”



    元正故意低头看了看,说道:“我如此寒酸落魄,怎能让先生这样的大才,称呼我为公子呢。”



    还好,只有方思亮一个人来了。



    其实来到这里之前,元正就暗中运用沧海,推算过周围可能会发生的事情,那两个道士也不会无缘无故的进入山脉里,这一带左右,兴许有着百国余孽的存在。



    可能是赵国,可能是韩国,也可能是齐国。



    现在想起来,当初的那个宋清,应该是宋国的后代才对。



    方思亮道:“公子莫要自谦,我观公子,器宇轩昂,绝非泛泛之辈。”



    “日后,必然是那出云之月,成龙之人。”



    初次见面,就如此吹捧自己,这就说明,这个方思亮,还是挺有眼力劲的,一看元正就是那种非富即贵的主儿。



    元正故意客气道:“在下家境贫寒,能得到先生如此廖赞,实在是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先生越是如此,我心中,便越是难受。”



    方思亮一脸疑惑的问道:“听公子这口吻,疑似最近遇到了难事,还是说有其余的难言之隐”



    元正就坡下驴的说道:“实不相瞒,如今大争之世已经来了,我也想要趁着乱世,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



    “然而,我有鲲鹏之志,欲翱翔九天,却也有口腹之欲,捉襟见肘。”



    “就如先生之所见,我连一身像样的衣裳都没有。”



    “所以啊,在河边捉条鱼吃一下得了,也不敢有什么远大的人生追求。”



    方思亮被元正这么一说,满腔长篇大论,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倾泻而出了。



    能如此看好元正,一来是因为元正的气质摆在这里。



    二来,是因为元正腰间的佩剑。



    方思亮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物,哪些东西值钱,方思亮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



    旋即思量了一下,说道:“公子莫要自卑,俗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我观公子,有贵人之气象,早晚都可克成大业。”



    “又何必在这一朝一夕之间,筹措满志却又摇摆不定呢。”



    元正乍一听,还觉得这个方思亮,算是一个有学问的主儿,但也只是乍一听了,仔细品味一下,其实方思亮说的话,没有一星半点的墨水儿。



    偏向于胡诌的那一类型。



    元正试探性问道:“不知道先生吃了没有”



    方思亮尴尬的摸了摸自己的肚皮,说道:“还未,还未。”



    元正就知道这个方思亮没有吃,停船靠岸,摆明了是来混饭的。



    儒家有言,君子不下庖厨,这个方思亮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会煮饭的人,在野外得到了一只野鸡,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吃进嘴巴里。



    人家说没吃,元正也不好拒绝,硬着头皮说道:“那就留下来一起吃鱼吧,我方才捉了五条鱼,我想应该够吃了。”



    方思亮也没有客气的意思,言道:“多谢公子盛情,我这里还有一壶花雕,愿同公子共饮之。”



    元正嗯了一声,心里对方思亮这个读书人,也有了一份好感。



    混饭的人分为两种,第一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