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赋》第六百二十二章 客人的礼物

    沙漠里,一位身着金缕袈裟,手持禅杖的僧人,肩膀上站着一只金色的鹏鸟,此乃传说中的金翅大鹏鸟。

    一眼望去,一片金色的世界,除了黄沙,还是黄沙。

    不过这一位僧人的脚步看似缓步,实则,一步一乾坤,风沙还未来得及漫天席卷,这一位有些古怪的僧人,就走出了沙漠中心。

    看了看秦岭的方向,嘴里轻声自语道:“看来有人先到一步了。”

    “好多年,都没有出现过如此情况了。”

    “阿弥陀佛。”

    僧人继续往前走,朝着云端上城的方向而去。

    云端上城。

    元正得知凤舞之城被拿下来之后,一点都不意外,以黑龙王的能力,拥有十个天境高手,无异于如虎添翼,可以轻而易举做到许多事情。

    大周,即将要亡了。

    一个庞大的帝国,忽然之间走向了灭亡,还真的是一件让人觉得悲伤的事情,曾经的大周,乃是真正的礼仪之邦,兵强马壮,若是没有皇室内乱的话,兴许,会成为一个比大秦更加棘手的庞然大物。

    可也没有办法,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崩塌的。

    元正心里已经在考虑,谁镇守大周之地比较合适。

    今日的阳光不错,风和日丽,蝉鸣声已经开始烦扰着夏日,夏天已经来了,秦岭的山里,也出现了许多的野果子。

    元正想要去一次秦岭,采摘一些野果子吃一下。

    但是政务繁忙,没有时间去。

    叫来了苏仪,元正自己心里实在是得不到一个答案,于是乎问道:“以师兄的眼光来看,谁镇守大周会比较合适。”

    大魏已经有了元铁山亲自镇守,元正已经不需要担忧什么了。

    可是大周,真的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苏仪说道:“你的父王终归是自己人,镇守在大魏之地,倒也无妨,不过可以镇守大周的人,最好是一个不弱不强的人,太强的话,也许会成为我们的负担,太弱的话,其实也会成为我们的负担。”

    “黑龙王,泰鸿,泰明,这些人都是非常利索的人,天境高手,素来不喜欢处理繁杂的政务,他们肯定是指望不上了,再者,他们作为我们最核心的战力,一定要距离云端上城不是很远。”

    “我心中有一个人选,就是不知道你觉得如何”

    既然苏仪师兄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元正喜出望外,问道:“师兄说出来即可,我心想,能够得到师兄认可的人,想必,也定然不是泛泛之辈。”

    苏仪喝了一口茶,已经去秦岭采摘过一次牙尖了,喝起来格外的提神醒脑,爽口,令人心旷神怡。

    苏仪说道:“王巍。”

    王巍!

    这一次,元正真的是非常意外,王巍这个人,也是最为奇葩的一个人,好好地一个武将,然后就稀里糊涂的发展成为一个政客了,貌似在华阳之城里干的不错,有声有色,其才华胸襟,已经初露头角了。

    苏仪徐徐说道:“当年的王巍,就是因为目光格局和胸襟远在西蜀双壁之上,也在西蜀皇帝之上,所以才会遭受到猜忌,还未来得及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成为了西蜀的匆匆过客。”

    “我暗中观察过王巍,此人虽然没有帝王之才,也没有无敌大将军的战力,但的确有着王侯将相之才,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这个人对于自己的武道修为,似乎不是那么的上心,只是随缘,突破瓶颈了,那就是突破了,没有突破,他心里似乎也不是多么的在意这件事,但是,让他去挑大梁的时候,他也绝对不会有任何的推辞。”

    元正当然相信苏仪的个人能力。

    苏仪师兄都对王巍做出这样的评价了,元正也不方便多说些什么了。

    但不得不承认,王巍的确是一个平素枢机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需要王巍,王巍都从来没有二话可说。

    元正忽然间笑道:“王巍叔叔,要是忽然之间从华阳之城的城主,成为了大周的周王,会不会非常的让人意想不到啊,也许,就连王巍叔叔自己都会意想不到的。”

    “以王巍叔叔眼下的政治成绩来看的话,一步登天,想来,会引发许多将士们的不满,也许,就连西蜀双壁都不是那么的乐意。”

    不管是军功还是政治成绩,王巍都没有拿得出手的。

    可是,不管什么时候,王巍这个人都是可以拿得出手的,不管做什么事情。

    其文韬武略没有二话可说,上下级的关系,处理的极为融洽,除了舞蹈修为不高之外,这个人好像纯粹就是一个没有缺点的人,年轻的时候也许是一个激进派,可是上了年纪时候,当年的棱角,早已经被磨平了,同时,也保持着少年人那一分纯粹的美好心境,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难得之货。

    苏仪说道:“忽然之间,将王巍摆在这么高的位置上,的确是有些不合适,但我们还真的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了。”

    “王巍的武道修为,让他现在去行军打仗的话,自然是不行了,只能从政,当一个文武双全的官员。”

    “以我之见,等到大周的战役结束之后,我们带着王巍,选择几个德高望重的人出来抓阄,来决定大周的周王是谁,从一开始,王巍在我们心里就是周王。”

    “到时候,抓阄的结果出来之后,各位将士们无论多么的不服气,也就自然而然的福气了。”

    通过抓阄来解决这件事,这是元正没有想到的,哈哈笑道:“还是师兄的办法多。”

    苏仪道:“以王巍的能力,刚刚成为周王的时候,定然会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不过用不了多长的时间,以王巍的能力,应该可以抚平大周的创伤。”

    元正道:“可若是我们之后发现了一个更加适合成为周王的人选呢。”

    苏仪又一次喝了一口茶,徐徐说道:“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就只能到时候再说了,况且,这一件事,我们怎么商量,那是我们,还要看东方明月公主如何看待这件事。”

    元正道:“这倒也是。”

    东方明月的态度在这件事上还是非常重要的。

    也许到时候,东方明月觉得谁比较顺眼,谁就是未来的周王。

    苏仪忽然之间心生有感,感觉到了一股莫大的压力。

    元正也是如此。

    一股巨大的压力,笼罩了整个云端上城,惊动了黑雪,惊动了蒙金,也惊动了远在雍州之地的朱雀。

    元正和苏仪走出万世殿,倒要看是谁,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普天之下,敢直接来到云端上城叫板的人,屈指可数。

    云端上城的城门上,弓弩手严阵以待,大将军林广,手握黑枪,胯下嘲风,凝望向城门之下。

    只是来了两个人,一个人是背负书箱的老人家,看不清面容,头戴一个简洁朴素的草帽。

    另一个人,约莫十二三岁的少年,身着一袭青衣,腰间佩剑,生的面如冠玉,安静的站在老人家的身边。

    元正和苏仪来到了城墙上。

    林广上前禀告道:“主上,这二位是忽然之间到访的,不知来路,不知归处。”

    元正看向了下面那一位,柔声喊道:“不知道先生来我到这里,所为何事。”

    老人家抬起头,露出了一张柔和的脸庞,眸子一黑一白,可流露出来的气息,颇为的祥和,身后,漫天的书卷飞扬而起,形成一片书海异象,隐隐约约,有朗朗读书声响起。

    老人家说道:“老朽来到这里,并无要事,只是想要讨一杯水喝。”

    元正眉头微皱,这等架势摆出来之后,元正也知道眼前的这一位到底是谁了。

    对师兄苏仪吩咐道:“着花椒茴香,准备饭食。”

    苏仪嗯了一声,苏仪也知道城墙之下的那一位是谁了。

    元正纵跃而下,大袖一挥,一张桌子便摆放在了跟前,元正和这位老人家相隔对坐,桌子上有着一大碗好茶,乃是苏仪从秦岭深处采摘的芽尖,喝起来格外的提神醒脑,开阔神思。

    茶香飘荡开来,在整个人间飘荡开来。

    元正柔声说道:“圣人到访,在下有失远迎,还希望圣人恕罪。”

    儒家初代圣人,麾下桃李成溪,学子无数。

    曾经创造了学问,给这个天地制定了规矩。

    天地君亲师,便出自这一位的手笔。

    儒家圣人开口道:“我来这里,就是想要讨一杯水喝,绝无问罪之意。”

    儒家圣人来了这里,亲自来了,不是问罪,但胜似问罪。

    元正说道:“如此说来,圣人来到此地,是想要给无数的儒家子弟,讨一个说法”

    元正从建立云端之巅的开始,就不是那么的倚重儒家,甚至多有打压之意,大量的运用其余的诸子百家,反正儒家的地位,在云端之巅这里,可以说是一落千丈。

    别的不说,元正就是不喜欢所谓的天地君亲师。

    侠以武犯禁的事情,倒是没有多少,不过儒以文乱法的事情,倒是常有发生。

    大争之世,儒家已死。

    近乎所有的读书人,只是在乎自己的功名利禄如何,前程如何,从来没有想过,为万世开太平。

    儒家圣人说道:“讨一个说法倒也不至于,我就是想问问阁下,什么叫做规矩。”

    元正皱眉。

    他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压迫之力,这一股压迫之力,纵然体内有三条壮硕的龙脉,纵然腰间有木剑开花和凶剑平天覆海,似乎都抵挡不住这一股压迫之力。

    沉声应道:“先生的这一股压迫之力,便是规矩,让人动弹不得,只能安安静静的听先生说话。”

    不知多少年了,无数人,都把规矩和教养给混为一谈,然后规矩和教养一直都是浑浑噩噩,再也不分彼此。

    儒家圣人道:“如此,阁下真的要打算,遏制儒家,让天底下的读书人,无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元正道:“自古以来,儒家居庙堂之高,曾有一位雄才伟略的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确是给这个天地制定了规矩,却也给人心上了枷锁。”

    “儒家以前,王朝长寿,儒家以后,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不知多少读书人,自命清高,想要为万世开太平,可走到巅峰之后,心中只有自己的功名利禄,只有自己死后的名声,何曾考虑过老百姓的真实想法。”

    “又什么时候在意过,先生的教诲。”

    “儒家的规矩,依我看来,不过就是政客手中的利刃而已。”

    “你是凶器,你的规矩是凶器,你的门徒,亦是凶器。”

    当一个人,无论是好人亦或是坏人,当他有了一定的学问,一定的本事之后,好坏已经不再重要了,他始终可以成为凶器。

    有本事的人,没有好坏之分。

    儒家圣人沉默不语,自古以来,儒家居庙堂之高,也的确出现了那么几个名垂千古的大贤。

    可大多数人读书,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向仕途,成就自己的功名利禄,和儒家初代圣人的教诲,已经开始渐行渐远了。

    儒家圣人说道:“我儒家,可曾亏待过这个世界。”

    元正仔细一想,儒家还真的没有亏待过这个世界。

    可是,原本可以忍受黑暗,直到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