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财团》第二百零五章 百年大计

    “我们镇委这边没有问题的,高速公路开出口这件事情在几年前就和路政涵接好了,只要资金到位,随时都能开工建设。”钱若名顿了顿,有些犹豫:“只是……只是征.地补偿这一块一直达不成协议,前几年就是这情况。”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当地人只看到眼前这点既得利益,半点没想过,在福善开个高速公路出口,福善的经济发展会提速多少。

    大环境好了,无论是收入还是各方面都会变得更好。

    “征.地补.偿这一块的工作,还得麻烦你们镇委出面,只要这些问题处理好了,我们的工程队伍才能尽快进场施工,预计今年之内,完成福善所有交通设施建设,明年再进入下一步。”

    李优秀很果断,也很直接。

    让福善人民脱贫致富,是李优秀和镇委的共同目标,至于盈利,那也得在这个框架之下。

    谈完经济谈教育。

    当年主导改革开放的伟人曾经说过一句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富县,自古以来都是远近闻名的才子之乡,两三千年历史中,一共诞生进士一千多人,清末年代更是出现了甘愿为变法图强而人头落地的刘光第。

    人才即财富,富县自古出人才,但是因为贫穷落后,却留不住人才。

    作为培育人才的学校,富县的教育设施非常落后,福善尤为突出。

    所以这一次,福善的教育设施改善也是李优秀比较关心的话题。

    所谓的人才引进,是能够吸引来人才,但是留得住吗哪怕月薪百万,也不一定能留得住人。

    如果是自己家乡培育出来的本土人才可就不一样了,如果留在家乡有发展空间,那么谁还愿意背井离乡

    “嗯,福善镇中心学校的改造项目,我们腾龙集团出资1000万,全部用于教学大楼、教学设备等方面。”

    钱若名兴奋了,他所关心的两个问题,在李优秀说明的第一阶段中,就看到了结果。

    “那个……李总,咱们镇下面还有九个村组,其中有四个村条件边远,这四个村的村小很破烂,其中有三个学校即将变成危房,您看是不是……”

    李优秀微微点头:“这些村,分别有多少适龄上学的儿童”

    “嗯……大概每个学校有三十来个学生,一般隔年招生一次,一般有三个班,每个班十来个学生。”钱若名思索之后回答。

    李优秀接着询问:“去年多少学生前年多少学生”

    所有人都疑惑了,完全不知道李优秀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所在。

    “去年各村小人数要多一些,大概在五六十人左右。”钱若名如实回答,这种有学籍能证明数量的问题,他没必要虚报,也没必要瞒报。

    “嗯,那就没必要帮扶这几个乡村建设学校。”

    所有人顿时愣住了,心想李优秀连一个亿都愿意帮扶,为什么还会在意这一两百万。

    其实李优秀之所以会拒绝这个帮扶项目,也是事出有因的。

    每天早上看新闻是雷打不动的习惯。

    通过新闻的只言片语,李优秀也初步了解了一些社会性的问题,其中就有支援乡村小学建设的问题。

    国内许多基金会在前面十年中,为国内边远乡村援建了大量的小学。

    在当时,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现象,总比直接把钱给有些人贪污来得实在。

    但是,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出台和异.地搬迁脱贫的政策实施。

    条件边远的穷山村居民早已经搬迁到了聚居点,那么这些援建不到五六年的乡村小学就空了。

    &nb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