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中的咸鱼》第六十六章 强大的适应力

    新一代的杀虫剂研制好之后,卢昊再一次将其投放到了蚁巢中。新一代的蚂蚁专杀,不仅在设计中添加了反适应性循环,而且融合了五十多种强大的毒素,致命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卢昊投放之后,又有一大批的蚂蚁遭了殃,而且毒素在蚂蚁体内不停的变化,频率十分的高,有效的阻止了蚂蚁们对毒素产生的适应性变化,所以这一次的成果远远强于上一次。蚁巢中至少有60%的蚂蚁死于新一代蚂蚁专杀。

    就在所有人以为可以一举消灭所有的蚂蚁时,一只准蚁后发生了变化,成功的免疫了毒素。接着,在极短的时间内,所有的蚂蚁都获得了这种能力。它们的外表也出现了变化,不时的改变着颜色,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一种毒素,如果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变色龙呢。虽然蚂蚁们变得更加丑陋了,但是它们成功的活了下来。

    剩余的蚂蚁也不知为什么,像约定好了一样,停止了持续将近半个月的战斗,纷纷围绕着统领自己的雌蚁,展开了活动,让雌蚁疯狂的产卵,增加蚂蚁的数量。

    虽然说消灭了将近60%的蚂蚁,但是剩下的蚂蚁依然有很多,卢昊粗略的估计了一下,大约还有至少三百万只蚂蚁存在于蚁巢中,而且它们的数量还在不停的增长着。

    雌蚁不是蚁后,在产卵十次左右就会死去,所以它们产下的大多都是雌蚁,等到雌蚁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后,才会有其他蚂蚁诞生。卢昊带着死去的蚂蚁和一部分成功活下来的蚂蚁再一次的回到了实验室,这一次的实验也宣告失败了。

    经过分析研究后,蚂蚁体内的抗体出现了适应性变化。根据碘钟原理制造的毒素可以看做一个首尾相连的反应环,一旦反应开始,那么一直沿着这个环的顺序看是开始逐步反应,依次产生新的毒素。而蚂蚁新产生的抗体也出现了类似的反应,恰好在每一种反应出现时,对应的毒素抗体也会出现,从而免疫产生的毒素。

    至于蚂蚁为什么不一次性的产生所有的毒素抗体,从根本上免疫第二代蚂蚁专杀,那是因为实验发现,这些抗体相互冲突,同时存在时起不了作用,所以只能单独的存在一种抗体。

    研究清楚了失败的原因,研究员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经过商讨之后,他们改进了毒素的反应原理,打乱了反应物出现的顺序。如果说以前的反应顺序是一个环的话,那么现在的反应顺序就是一个五十边形和它的对角线,每一个反应物的下一步都会有五十种不同的情况出现,导致毒素的出现近乎随机。

    这样的随机设计完全杜绝了蚂蚁规律性产生抗体的可能,除非蚂蚁体内同时具有所有毒素的抗体,不然完全没有办法抵抗这样的毒素。不过这种毒素在实验阶段就被放弃了,因为实验用的蚂蚁只经过短时间的适应,就出现了所有毒素的抗体,而蚂蚁的外形也变成了五颜六色的。

    这种杀虫剂想要生效,除非有无穷无尽的毒素在蚂蚁体内产生,让蚂蚁无法针对毒素产生抗体,才能彻底的消灭蚂蚁。但是这是不可能的,由人类生产的化学物质终究是有限的,一旦投放

    ,那么其中包含的化学物质其实已经确定了,没有一个化学反应能够无穷无尽的产生新物质。

    所以现在用化学方法消灭蚂蚁已经被放弃了,但是从化学方法得到的经验来看,人们需要的是能够无穷无尽的产生对蚂蚁有致命效果的东西,所以之前被放弃的病毒方法,重新被提了出来。

    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就那我们常见的流感病毒来说,它是导致我们感冒的原因,但其实我们每一次得的感冒都不是同一种病毒引起的。因为我们遭受流感病毒侵袭,的过一次感冒后,身体内就会产生这种流感病毒的抗体。以后再有同样的流感病毒来的话,我们的免疫系统就能轻而易举的将其消灭掉。

    那为什么我们还是会感冒呢,那是以为你病毒发生了变异,它已经不是上一次的病毒了,我们体内的特异性抗体无法识别,没有办法迅速的产生针对抗原的抗体,只有等感冒病毒被体内的b细胞重新识别之后,才能产生新的抗体将流感病毒消灭。但这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所以这群研究员们就以甲型流感病毒h1n1为原型,对其rna进行了重新的编译,使其具有了强大的变异能力,而且只针对蚂蚁。本来重新编译rna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但是有了超级计算机,那一切都显得那么简单。只用了短短的两三个小时,流感病毒rna上所有的信息分析完毕了。

    掌握了甲流病毒单链rna上所有的遗传信息,其实就已经掌握了这个病毒,只要修改相应的部分,就能改变病毒性状。当然了,这只是针对病毒这种简单生物来说,对人是无效的。人体内的双螺旋dna过于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要完成人体内的dna修改,那么科技水平最起码要达到掠食者文明等级中的七级文明。

    七级文明了解了黑洞,掌控了黑洞,利用黑洞来产生能源,而能够做到这一切的基础,那就是信息的处理。从光影的资料中卢昊得知,人体内dna中的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