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上》第1章:少年楚歌

    神州大地。

    在荆州富庶之地,距离楚国郢都五百里外的苍山小城郊外,有一座山丘,在其上,金黄的稻谷随风摇摆,昭显着丰收的气息,而在田垄间劳作的人们,他们的脸上亦是笑逐颜开,并且用动听的楚人之歌,唱出了心中的喜悦。

    “还真是一个丰收年呢,看来今年的冬天,要热闹上不少呢。”

    田间小道旁,在一棵大树的枝杈间,躺着一个半大的孩子,只见他衣着富贵,面容俊朗秀气,但却在眉眼间透露出非孩子般的慧黠。同时,在他腰间系着一块羊脂玉牌,其上镂空雕琢了一个‘歌’字,衬托着他尽显风流儒雅。

    好一个风流少年郎。

    也就是他,在看着下面热情劳作的人民,满是欣悦的自语道。

    他名楚歌,此刻他视野里的所有土地,包括正在劳作的人儿,都是他们家的财产,而这连绵的山丘,同样是属于他们家的地界,在其上有良田万亩,鸡羊无数。

    只不过他的爹爹姓黄,却不姓楚,而不远处的豪华山庄也同样叫作黄家庄。

    苍城,因背靠苍山而得名,但城不大,又被称为苍山小城。但它因距离郢都不远,又是前往郢都的必经之路,所以,南来北去的商客都会选择在苍山小城驻脚歇息,这就导致苍山小城异常繁荣。

    黄家庄里的黄员外,在整个苍山小城里,都是远近皆知的大善人,人人都为之敬重。

    只可惜苍天无眼,黄老爷子一生乐善好施,最终却年过古稀之年,仍然没有获得个一儿半女。但是天降垂帘,在八年之前,正值三月十五月圆之夜,又恰逢楚帝寿辰而大赦天下之日,却天降一男婴于黄老爷子的书房前,而与婴儿随身的物品,除了襁褓之外,就只有那一枚镂空雕琢着‘歌’字的羊脂玉牌。

    黄老爷子大喜,认为这是天降祥瑞,遂将其收养为子,并以楚国国号为姓,以羊脂玉上的‘歌’字为名,称其为楚歌。

    但是,楚歌非黄老爷子亲子之事,除了黄家庄内外,却并无外人知晓。

    ……

    阳光正暖,楚歌在树上不禁睡着了,他又再一次梦回故里,去到了被称之为地球的故乡。

    睡梦中,他正挥手告别父母,还有如精灵般可爱俏皮的妹妹,并嬉笑着同他们挥手道别:

    “哎呀,你们别舍不得我啊,我也只是去一年,大山里虽然各种不方便,但又不是什么穷山恶水的,等一年过后,我就圆满完成了贫困山区支教任务,等我回来啊,就天天守着你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烦也得烦死你们。”

    但让楚歌没想到的是,那一声告别却成为了永恒。

    “公子,公子,你在哪里呢,快点回去啊,老爷赴宴返回,先生正在向老爷告状呢。”

    田间的小道上,侍女玉兰急急慌慌的跑来,而她略带焦急的声音,也吵醒了睡梦中的楚歌。睁开眼睛的他,先是愣神了两秒,待分清这已经不是前世的地球后,才擦干眼角的泪水,并喃喃自语的说道:又一次梦回故里了。

    但很快的,他就收起了伤感的情绪,瞅准时机,从树上一跃而下,正好落在了玉兰的身前,吓得她急忙刹住了身子,惊呼道:

    “哎呀,公子,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吓人,这要是不小心撞伤了您,那可就是玉兰的大过了。”

    玉兰,楚歌的侍女,因为聪明伶俐,七岁时被楚歌的母亲--陈馨选中,陪同楚歌一起成长,并且照顾于他。这一晃眼间,当年同样是年幼童稚的玉兰,现在却成长为了十五岁的云鬓少女。这八年里,楚歌同她朝夕相伴,却经常在恍惚间,将她错当成了自己的前世妹妹。但他八岁的身形,才刚刚到达玉兰的胸口。

    玉兰说完之后,然后不待楚歌说话,就直接将他拦腰抱起,从原路急驰返回,同时嘴上还不停的叮咛着楚歌:

    “公子,等一会见到了老爷之后,你就对老爷说你身体不适,昨夜受了点风寒,所以才没有去听先生讲学的,你可千万别说是偷跑出来晒太阳来了,要不然,老爷这次可真的会打烂你的屁股的。”

    (玉兰的叮嘱,楚歌可一点没有听在心上,他的头现在正被玉兰箍在她的胸口位置,柔软的触感让他一时间方寸大乱,一边享受,一边心中默念: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楚歌你可别太禽兽啊,玉兰可是你的妹妹,是你的亲人呢,你怎么能对她有非分之想呢这可是真是罪孽啊,罪孽。

    话虽如此,但是楚歌的心中还是不禁生出一种感叹,原来这就是酥胸的感触啊,还真的是好软呢。)

    八岁的楚歌,尽管身形瘦弱,但是依然拥有着五十斤的重量,可是玉兰抱着他,不仅不吃力,还健步如飞,只是片刻间,就返回了山脚的黄家庄内。

    抱着楚歌穿过层层叠院,玉兰直接来到了书房前,然后她将楚歌轻轻放下。就在这时,书房中‘哐’的一声脆响,一卷竹简,却被黄老爷气的摔在了地上,紧跟着的就是他的喝怒声:

    “孽子,还不快点滚进来,还有玉兰,你包庇楚歌一同逃学,犯有疏忽之职,你自去黄安那里领罚。”

    听闻黄老爷怒火滔天,玉兰一句话也不敢多言,只是简单的整理了一下楚歌衣衫上的褶皱,并且给了他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然后匆匆离开了。

    但楚歌却不为所动,依然笑容满面,没有太多的担心,这样的阵仗,他已经经历过了很多次了。

    低头打量了一下身上的衣衫,见已经被玉兰整理齐平,楚歌就双臂一震,器宇轩昂的迈进了书房之内,他童稚的脸上却看不出一丝青涩懵懂,反而透露出一种翩翩佳公子的气度,腰间的玉牌,让他更是凭添一分儒雅。

    君子当如玉,只是年岁少。

    书房中的黄老爷子,本名黄渊,如今已经年过八十,但是他的脸上却丝毫看不到一点苍老的痕迹,身材健硕,就连头发同样是乌黑浓密,说话时,嗓音浑厚如洪钟,走起路来更是矫健异常。

    目光审视着走入书房的楚歌,见自己的儿子其气度甚是雍容,这让黄渊的眼中闪起异样的光彩。

    楚歌来到黄渊身前便停了下来,然后‘扑通’一声,直接双膝跪倒在地,用满是委屈的语气说道:

    “爹爹勿恼,孩儿并不是诚心逃学,只是所谓的先生却名不符其实,该学的我已经学会了,而不该学的,我也不想多听半句,我怕学了那些歪理之后,从此变成了一个庸才,长大之后,上则误国误民,下则误人子弟。”

    楚歌的这番辩解,将黄渊气的怒极反笑道:

    “小儿你真是无知,你可知庆丰先生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儒,又怎么会是庸才呢你若说不出半点理来,那就禁闭三天,期间不许食用半粒水米。”

    但楚歌早已胸有成竹,开口直接言道:

    “道德经有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的意思是,治国安民,就像炒菜做饭,不仅仅得有主材,还得有各种辅材以及作料等相辅相成。庆丰先生虽然是大儒,但却无法脱离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