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华》第七十三章 对手(一)

    第七十三章对手(一)

    二十九军参谋部卧虎藏龙,并非都是如同一团长那样的激进型军官,也有如同许晨风这样具备的战略大局观和远见的参谋官,他们所整理和总结的战略战术,指导着所有抗日同盟军部队的战事和军队调遣。

    他们没想到的是,区区的一个营级军官居然能够分析出如此重要的军事布局和战局部署,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将战术的利弊阐述的清清楚楚,甚至还有一些他们都没想到的问题都给囊括了进去,参谋部的参谋们不禁感叹,他们军中居然还有这等军事奇才。

    宋军长也这才记起来,好像是刘汝明曾经向他举荐过这个人,是个黄埔生,大刀队夜袭战大捷正是出自于这个叫许晨风的年轻人手中,是一零九旅的红人,赵登禹赞叹他为将帅之才,文可兴邦治天下,武可安国定天下。

    这话水分太多,宋军长也有想要启用许晨风的意思,可被赵登禹劝阻,说是什么要放在基层多加磨砺,毕竟有句老话,玉不琢不成器,唯有长期的去经历基层的磨砺方可打磨掉他身上那些无用的外皮,露出天然的玉石内里。

    攻取周边小县城,最后攻打多伦,即便是最后拿不下多伦,他们收复失地的战略目的也已经达到了,抗日同盟军想要真刀真枪的在察哈尔与日军大打出手,胜算并不是很大,每一次胜利,都可以大书特书。

    冯玉祥总司令爱国之火熊熊燃烧,反对政府军政部的妥协行为,公然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意在抗衡政府,收复失地,将日寇驱逐出察哈尔,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试探自身存在感,隐退的太久,看一看会有多少的老部下的心中有自己这个老长官,为重新出山做铺垫。

    作为抗日同盟军的主力,二十九军的掌舵人宋军长却是另外的想法,二十九军从战场上走下来,对日军的实力和战斗力,有过切身的体会和感受,虽说不忿打了胜仗却要撤退,但宋军长心里也清楚,长时间的打下去,输的肯定还是中国,二十九军的一场喜峰口大捷根本无法对全线溃败的长城抗战形式造成多大意义上的影响,他们守住了喜峰口,打赢了小鬼子,击杀了他们的长官,将其阻击在长城之外,可是其他的东北军和中央军的部队所驻守的关口,虽说同样是经历血战和惨斗,关口依然是接连不断的丢弃和沦陷。

    加入到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之中,一者是老长官的召唤,同时对塘沽停战协议的不满,眼看着因为一纸协议的签订让死去的官兵们鲜血白流,宋军长在情绪上无法接受,故而接受了同盟军的邀请,加入其中。

    二者,明知道,真要是打起来,抗日同盟军不会是日军的对手,但毅然决然的还是参与了进来,通过此等举动,宋军长要让全体国人们好好地看看,鬼子并非天下无敌,鬼子并非打不赢打不死!

    只要是奋起反抗,不做亡国之奴,便有胜利之可能!

    任何的停战协议和条约都无法阻止国家的沦陷和外寇的侵略,一个人,想要活着,想要挺起胸膛活得像个人,就要敢于反抗压迫,反抗侵略,人生来固有一死,站着捍卫尊严流血而死,难道不好过于苟且为奴被欺压而死吗

    今我二十九军全体官兵要为中华民族做一个表率,让全体国人们好好的看看,国家沦陷为奴只会让这个骄傲的民族消亡在历史长河之中,唯有抗战方可拯救国家,拯救民族!

    中华民族之人民并非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