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华》第一百零六章 对抗(二)

    第一百零六章对抗(二)

    塘沽停战协议,改变了很多。

    从小角度而言,塘沽停战协议的签订,是中日长城战役爆发之后的结果,中国战败,日军战胜,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份屈辱的协议,协议的内容将东三省和热河的权益让了出去,承认了伪满洲国的存在,界限甚至都给划分了出来。并且,因为此协议的签订,招致了社会各界的不满,继而直接导致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成立,爆发了轰动一时的察哈尔战役,归根结底,塘沽停战协议就是察哈尔之战的导火索。

    从大战略方面来讲,两次战役让日军真正意义的感受到了中**队对于亡国概念的强烈抵抗意识,执政者或许会妥协,会退让,可基层的士兵们心中,可却绝无此念头,你侵略我,我只能把你打回去!

    对于普通老百姓和基层军人们而言,什么国际大势、什么大局为重,都是虚的,他们都不懂,也不想去明白,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才是王道,从哪儿来的,把你打回哪儿去,朴素而又纯粹的念头,将战争还原到了最基本的本质——人与人的对抗。

    日军侵华司令官们想必也能通过这两场战役中看出来,若是以强硬的态势强行执行吞并中国的策略,必然会陷入到全民抗战的泥潭之中,难以自拔,一支毫不起眼的二十九军都能给他们制造出这么大的麻烦,鬼知道,在中国的百万军队中,类似于二十九军这种敢于拼命的部队还有多少呢……

    经过审时度势的分析判断,日军也得出结论,时机尚未成熟之前,贸然的强行吞并中国,与陷入全民战争的危机相比,显然得不偿失,故而,因此,转变对华战略,由“武力鲸吞”转变为“步步蚕食”,至少,在做好充分准备之前,不会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换言之,因为这两次战役,让鬼子看清了来自于基层官兵和民间老百姓的抵抗压力,避免了全面爆发战争的危险。

    这也算是两次失败战役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吧……

    可无论多么积极的意义,都无法改变中国被侵略的事实,明面上的军事对抗结束了,可这和平的表面之下,暗潮涌动,危机四伏,华北以北,就是一个装满了炸药的火药桶,就是要看是谁的那股火气率先点燃炸药桶。

    一纸协议,令中国丧权辱国,失去了很多,即便如此妥协,也未能遏制鬼子侵华的狼子野心,不过是将明面上的对抗转到了地下罢了。

    作为守土防御的最前沿,二十九军官兵们每个人的身上仿佛背负了千钧重压。

    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情绪的变化,都会严重影响到当前的微妙局势。

    “弟兄们,我知道你们不甘心,不情愿,但还是要告诉你们,长官部下达了命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凡是面临鬼子的挑衅,不管是言语还是手脚,我们都不能开这第一枪!”

    吴成国高声的给全团三千多号弟兄们训话,全团人盘腿坐在地上,聆听着长官的讲话,可这训话的内容却让人憋屈难受。

    好家伙,鬼子都欺负到了我们的头上,在我们的土地上撒野,逞威风,到头来,居然还得是我们忍让……

    天底下,哪有这种道理!

    有,天底下还真有这种不讲理的道理……

    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所谓的文明社会中,礼让和讲理,这是普通人之间打交道的方式,因为要讲理,要讲究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