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华》第二百一十三章 为什么要当兵

    第二百一十三章为什么要当兵

    刘一虎下落不明,东丰县城发生的故事,许晨风一概不知。

    扩充军备,整军备战,在附近的村镇里安插眼线,成了许晨风最近一直都在忙活的事情,军队就该有一个正规的样子,哪怕是由老百姓为主力组织的义勇军,在许晨风这里,也是按照正规军的架势来训练和武装,力争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提升战斗力。

    军人的荣辱感、对国家情怀的热忱之心、团队意识的配合感等等,许晨风要忙的事有很多,他要将这群对战争和军队一无所知的新人们尽快的塑造成一支队国家和民族有着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敢于战、善于战的铁军。

    这么多年的军旅生涯,打仗和与领导怄气之余,在部队中,许晨风看到了一些军官和士兵们忽略的问题,或许,在许多人眼中,这个问题,并不叫问题,多是些习以为常的小事,多是一副不在乎的态度。

    当兵,为何要当兵,当兵的职责是什么

    这个问题好比是我从何处来,宇宙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一样,显得虚无,可又客观存在的重要问题。

    投军报国的士兵,主要有两种人:

    一者,是从学校中走过来的爱国学子,不满足于国家衰败之现状,毅然决然的选择入伍参军,用一腔热血来回报国家,用自己的学识和力量,改变国家屈辱的局面,纵横沙场,驱除外寇,恢复中华!

    犹如当年岳武穆一般,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毫无疑问,许晨风便是这热血赤子中的一员,抿心自问,他做到了梦想中的这些,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尽管国家尚未解放,可他仍未放弃努力,执着的精神和坚定地理想,是他引以为豪的优点。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现在的中国,四万万人,最不缺的就是人了,可最缺的也还是人,这是一个矛盾的说法,可也的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有这么多人,为何国家会沦落至现在这般落后挨打的局面呢

    有这么多人,为何还说缺人呢

    精确一点的说法,来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缺的是人才,四万万人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文盲,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各行各业都缺人才,需要大批的精英投入到国家的建设和复兴独立的历程中,供不应求,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面临着如此困境。

    文化和学识,是人才的两大基本要素,凡是成才成学者,必然有其独到的学识和文化底蕴,从未听说过,一个行业的精英会是大字不认识一个的文盲,扁担倒了都不知道是个“一”字,这种“人才”,如何来用

    从校门中走出来饱受文化熏陶和具备强烈爱国情怀的学生,则是各行业争夺的香饽饽,军队也亦是如此。

    有文化有学识的人从军当兵,对一支部队而言,各方面的提升,都是显而易见的。

    不少的部队均是以组建起一支读过书上过学的青年军为荣,用最好的军备来武装学生兵们,打造精锐之名。

    在这个文盲遍地跑的时代里,读过小学便看称得上是“高材生”,由此可见,读书人的稀缺性。

    有文化的人当兵,固然能够起到提升战斗力的好处,可是,当前这个乱世里,士兵的缺口太大,外战用兵、内战用兵、保境安民,亦是需要大量的部队,军官们都不是傻子,怎么会让读书识字的文化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