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华》第二百三十三章 东北抗联(二)

    第二百三十三章东北抗联(二)

    各自为战,却又互相内斗火并,消耗战斗力的同时,也给了日寇各个击破的机会,所以说,从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大地的抗日浪潮始终汹涌澎湃,东北人民的抗日热忱从未消散,可是却始终无法产生实质性的化学反应,无法对当前之局势扭转乾坤。

    打了四年,闹了四年,终究是没有取得实质性地抗日进展,不知何时能破此僵局……

    已陷入抗日困局之中的东北义勇军,未来前途究竟如何处之,没人能给出一个标志性的答案。

    迷茫混沌中前行,不知前方道路如何,这是困扰着诸多义勇军部队的难题,直至另一个组织的出现——东北抗联。

    校长忙着围剿红军,将“攘外必先安内”视为当前主要国策,调集了几十万的大军在江西和贵州等地作战,大打出手,而对侵占东北的日寇,置之不顾,力求维持现状,不想与日寇提前爆发冲突。可在东北的老百姓,却时时刻刻的期盼着来自于关内的中**队能将他们解救于水火之中。

    红军中亦有高瞻远见之人,不忍看到国家之现状困境,一方面应对着校长的的剿杀,一方面派出人员,到东北地区组织抗战,形成凝聚力,力图将松散的抗日队伍,用国家大义为重,将其打造成整体,从而摆脱这种困境之局。

    在东北人民的期待和呼唤中,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成为了标杆和灯塔。

    在东北抗联的统筹指挥下,原东北军旧部、民众暴动队、抗日游击队、义勇军等队伍的纷纷加入,并在其统一的领导之下,重新整合了东北地区的抗战形势和战争方式。

    打破了原有之松散抗日局面,相互协作,协同作战,将抗日之浪潮再度掀到一个新的高度。

    抗日的同时,东北抗联仍在寻找新的队伍加盟,唯有更多的抗日志士联合到一起,才能将战果和战争持续性的扩大和扩张。

    而报道中的哈达岭大捷,这支新出现的义勇军队伍跃入眼帘,让抗联的同志们注意到了这群人的存在。

    “各自为战,自己打自己的,总归不像话,声势如此之大,麻烦怕是要找上门了,尽可能的联系一下,务必联系到这支队伍的指挥官,尽可能的吸纳进我们抗联之中,他们需要支持和援助,而不是这样独立作战。”

    抗联的领袖之一,杨将军敏锐的指出了许晨风这支队伍存在的劣势致命问题。他欣赏所有的抗日爱国之人,能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情况下,挺身而出,此等壮举,可谓真男儿也。但凡爱国并且敢于抗争者,在他的眼中,都是自己人。

    欣赏之余,他也不希望,一支血性男儿组成的部队,孤独的抵抗日伪军,孤独的战斗,最终却在内外无援的情况下而覆灭,这种悲惨之结局,不能再一次的重复出现,抱团取暖,相互依偎扶持,这才是抗日之正道。

    虽说他们互不相识,从未谋面,可也无妨杨将军想要支持一下这支队伍的念头。

    “慢着,不着急,先去查一下,距离他们最近的部队是哪一支”

    “将军,不用查了,我知道,活跃在那附近的部队只有一支,飞燕子的队伍,不过,就算如此,他们之间相距的距离也得上百里之远。”

    杨将军想了想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