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华》第五百零一章 御林军

    第五百零一章御林军

    第四部:堂堂中华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可能是鲁迅先生说的……

    武汉会战尘埃落定,整个东亚地区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旷日空前的超级会战,这一仗结果无论武汉到底归属与谁,双方将近70万兵力的伤亡,都是空前的,此一战,彻底奠定了未来中国战场局势的趋向发展。

    这一战之后,日军陆军兵力折损惨重,再也无力向中国发起大规模进攻,而中国同样是“伤敌五百,自损一千五”,同样无力再向日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战役,从此战之后,中国战场将会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里维持当今均衡的态势。

    我无法将你驱逐出国境,你也无法彻底消灭我!

    从七七事变开始之后,逐步趋向于恶化的抗日局势也在这一战之后,终于倾向于了稳定。

    对于日军而言,拿下了武汉,令全国人们欢欣鼓舞,仿佛是看到了灭亡这个亚洲第一大国的曙光,不过在这万岁的欢呼声背后,却遮掩不住日军人力、武力、军力、财力的不足,当他们看到综合国力下降的时刻,才恍然的意识到,这一仗,虽说是拿下了武汉,可也几乎拼光了他们的综合国力!持久战役将会给日军带来长期的经济和社会矛盾问题。

    中国,在经过了一年多战略性防御战役之后,也终于在1938年尾巴的时候,控制住了局面。

    虽说是遏制住了日军进攻的态势,可是,也让中**民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大片沦丧的国土中,包含着重要的轻重工业基地和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大型城市,从洋务运动时候起,长江中下游历来有税收“钱袋子”的称呼,这些富裕的地区统统落入日寇之手。

    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这对本就收入捉襟见肘,现如今更是雪上加霜,没有了钱,如何购买军火,没有了钱,如何招兵买马,如何维持政府运转呢

    战时经济的命令发出来的那一刻,整个社会上流通的纸钞几乎成了废纸。

    银元和黄金,成为了乱世经济体系的硬通货。

    当拿着纸钞前往商店买东西的时候,一包袱纸钞未必能够买到一根火柴……

    社会经济通货膨胀的厉害,对于民生问题,政府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仍要大规模的发行金圆券。

    军饷的支出已经成为了政府财政最大的负担,民生、教育、社会等财政支出都要让步于军事。军队是保证国家运行的最后倚仗。

    沦陷区域的扩大,同时也意味着日军战线的拉长,特别是在长期的消耗战争形势之中,使日军的弱点完全的暴露了出来。

    **在正面战场上同日军展开大型战役的消耗,而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在敌后战场同样用游击的方式来开辟第二战场。

    腹背受敌,日军忙于两面作战,顾此失彼,在这段时间的战役之中,国共之间的合作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这才是兄弟,这才是一家人。

    武汉失守之后,第五战区主力部队撤往湖北、河南平汉线以西的地方驻扎休整,三十三集团军调防鄂西地区,组织汉水防线,担负起了保卫宜昌的任务。

    宜昌为鄂西重镇,素称“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呼,历来为兵家必争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