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奋斗记》第三章读书

    周洋努力回忆自己上辈子学过的各种菜谱。奇怪的是,前世的经历就像一本自传书,周洋甚至可以清晰记起自己学习每道菜的时间,原料的具体用量。这是怎么回事难道穿越,让自己的记忆力变好了前世的自己不是天才,勉强算一枚学霸。但依据自己现在的情况,过目不忘,算是穿越福利想不出具体原因,周洋决定抛开这个问题,反正自己赚到了。

    有了变态的记忆力这个神兵利器,周洋决定把一些记忆中的菜谱写下来。但天耀王朝统一文字后,推行的是汉书,这种书法周洋从未听过。家里没人上过学堂,也不识字,没办法找人询问。

    菜谱作为自己的赚钱秘方,肯定是不能示人的,怀璧其罪,低头看看自己的细胳膊,额......现在没有能力保护好任何东西,只能凭借自己能力。嗯,做人还是得低调。现在自己才8岁,必须要尽快学习这个时代的文字,托腮想了想,唯一的方式就是去学堂识字。

    认字就需要找到识字的人。王秀才是村里学问最高的人。周洋之前见过一面,以上辈子观人的经验来看,王秀才是个负责,聪明的人。

    再加上来到这里的这些日子,看到阿爹对王秀才的信任,邻里对读书人的推崇,周洋充分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况且自己没有别的能力,如果要照顾好自己的亲人,唯有读书科举这一条路。对于在前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周洋,想到自己要开始学习认字,也是一阵无奈。

    做好了决定,周洋计划说服双亲,让自己读书。要知道,村里的孩子大都上不起学。孩童6岁启蒙,启蒙需要给夫子束脩,束脩之礼一般是一条腊肉干外加50文钱。

    当今5文钱就能买一斗米,猪肉10文钱一两,50文钱够他们家吃三个月。肉食在他们家更是难得一见,如果加上腊肉,都对于他们家来说,这是一笔大钱。

    吃完哺食,周洋朝着坐在床前的阿爹道:“阿爹,阿娘,最近大伯的儿子周立每天都在背《论语》,他说,以后要做大官,给大伯买大房子。我也想让阿爹阿娘吃肉,住大房子,是不是读书了,就能让阿爹阿娘住上大房子”

    周洋一口气说完,轻轻舒了一口气,毕竟前世的他已经30岁了,这话说的让他有点脸红,但是没办法,现在他在其他人眼中只是一个8岁的孩童。

    周大海起身坐到周洋旁边,摸了摸周洋的脑袋,“阿洋真懂事,知道孝顺父母了。读书很苦的,每天要早早起,还要背好多书,阿洋不怕吗”

    周洋知道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因为他必须通过读书,赚钱,最重要的是在未知的朝代,能够掌握自己未知的命运。

    “嗯嗯,阿洋不怕。”周洋挠了挠头,继续道“我看到村正爷爷懂得好多,上次就是村正爷爷带领大家,躲过了洪水,我以后也要像村正爷爷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周洋想了想,认真回道。

    周大海见状,陷入沉思,想起自家就没出过个读书人,一大家几乎都在西口村生活,每天忙忙碌碌,最后还是围着自己的田地打转。上次洪水的事情,村正还夸了俺家阿洋是块读书的好料子,如果让阿洋去读书,考个秀才回来,那就是祖上冒青烟,自己也对的起列祖列宗了。即使考不上,认识点字,总归是好的。在县城打工,经常看到那些账房先生就每天坐在桌子上写写画画,赚的比自己还多。即使以后儿子做账房先生也是要会认字的。”

    “嗯,我明天去你大伯家打听打听。”想到了这些,周大海终于开口。

    周洋一直忐忑等着他爹的回答。此刻听到他爹的说话,心里瞬间安定了大半。也就没再继续聊这个话题。周洋知道他爹还要和他娘商量,毕竟是一笔不小的钱。

    等到哄三个孩子睡着后,赵氏坐到炕上,拿过一旁的针线,准备缝白日周凡磨破的裤子,然后想到白天丈夫对阿洋的承诺,瞥了一眼门口,轻声地问自己的丈夫,“当家的,你真的要让阿洋读书”

    周大海没有直接回答赵氏的问题,而是转身问道“我们家还有多少积蓄”

    赵氏随即放下手中的针线,打开床角的小木柜,细细地数出里面所有的银钱,“前几年收成不错,每年攒个10几文,平时你去县城偶尔干点杂活,也攒了一些。每年大概花费200文,现在一共剩下80文钱,听说要送到王秀才那里读书就要50文”

    “嗯,还得有一条腊肉,腊肉我可以去山林打猎,银钱的话这是保守估计,越往以后读书花费越贵,现在偶尔在城镇打工,每天5文钱,看来以后要多接点活儿,”周大海叹气道。但又想起儿子说出读书时候那亮晶晶的眼神,不由有些坚定。周大海自己不甘心他的儿子长大后和他一样当一辈子农夫,儿子多聪明啊,尤其是病好之后,更是懂事了很多。

    赵氏其实心里也想让儿子读书,三个孩子中,她最疼大儿子,生阿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