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绝唱》【第31章·三郎怒斥萧郎祸】1

    上元佳节三日,历年都是李隆基最喜欢的日子。一到了这个时候,就连父亲的管束都松了许多,他总会与几位兄弟一同,白日里跟交好的官家子弟结伴,或是去郊外击鞠,或是去西市,跟昆仑奴摔跤,调戏新罗婢,与酒肆中的胡姬共舞……年少风流,哪管荒唐是与否

    这次与从前并无太大分别,只是结伴的人中多了几位:万骑果毅葛福顺与陈玄礼、尚衣奉御王崇晔、禁苑总监钟绍京和僧人普润等。

    自从回到了长安,李隆基便像在潞州时一样,成天奔波在外,各处交友,在潞州历练出的与中下层官员打成一片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他的性子本就豪爽疏朗,又有机灵的王毛仲和尚武的李宜德这两个奴仆从旁协助,他自然也深得军中将士的崇敬与喜爱。

    他们打完马球,便趁着落日返回长安城中。往常这个时候,暮鼓早就敲响了,一入城便只能看到匆匆忙忙返回各坊的百姓,往往三百下暮鼓还未敲完一半,大街上就没人了,可今日就不一样了。许多百姓从东西二市出来就干脆不回家了,直接在街上逛,左看看还未装点完毕的灯轮,右看看哪里有平日里不太容易吃到的美食,更多的百姓则拉帮结伙地从家里走出,排着队行出坊门,再一点点挪到大街上。

    李隆基等人入城之时,看到的便是这拥堵的景象。

    这还未到晚上便这样,一旦天黑了,还不知道要热闹成什么模样。众人相视一笑,都是摇了摇头。这样拥挤,他们就不能继续骑马了,只得让随行的奴仆牵着坐骑,自己则下马径自往前走去。

    官家子弟自然是要先归家的,葛福顺和陈玄礼今夜要轮班当值,便从各种人潮的缝隙中急速穿行,看得李隆基等人忍俊不禁叹为观止。钟绍京则要赶回家去,与妻子会合了再出来,可怜的是,他们是从正南的城门回城的,而钟绍京的府邸则是在城北禁苑,他想走回去,估计三更之前到不了了。意识到这一点,向来果决干练的钟绍京竟有些优柔寡断起来:“我到底是从大道走,还是从坊间小路走,到底哪个能快些……”

    看着钟绍京欲哭无泪的表情,众人不禁肖想,嫂夫人该是个什么样的娘子,竟让他乖顺成这样。?王崇晔早就告了别,自己玩去了,普润则最是随和,走也好,不走也好,往哪儿走都好。

    如此,便只剩下了相王五子和普润还乖乖地停在原地,直到夜幕降临,四方灯火林立,这才总算走到了太极宫皇城前——这里可是整座长安城里,最美也最热闹的地方了。

    一架十丈的灯轮便座落在那里,如一座小山一般。最上面的是牡丹灯,花开饱满而盛大,大红的织锦化作片片花瓣,端的是富贵大方。牡丹灯之下,芍药、芙蓉、山茶……百花错落,点缀其上,各色盛开,斑斓又耀眼。

    人潮在此处也最是拥挤,本来聚在一起的李隆基等人,也不得不被冲散了些许,李隆业被挤走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感觉到脚落地,便直接眼睁睁看着兄弟们远去了。

    也是在这里,隔着重重的人群,李隆基惊鸿一瞥,顿时愣住。

    他看到了一个女子。

    一个让他始料未及的女子。

    那女子梳着高髻,秀发乌密如云,只簪着一支莲花银簪,再无他饰。一朵指甲大的嫣红梅花点缀在她的额黄之上,两边的眼角处各有斜红入鬓,宛若烟霞遥遥远去,胭脂轻轻重重,在双颊与唇上悄然绽放,配合着雪白的桃花粉,不闻自香。

    他从未想过,向来以清秀著称的她,竟也可以如此明艳动人。

    这时的她正侧过头,讶然地望着绚丽的灯轮,大抵是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她的讶然却也不过是睁大了眼睛,唇边的笑意仍是淡淡的,带着她固有的镇定与自若。

    他从未开口说过,他最喜欢也最讨厌的,便是她这样的笑容。

    她只看了一眼,便被身边人叫走了,不久便潜入了人群里。李隆基当即便什么都顾不得了,直朝那边寻去。

    朱雀大街也并非都是如此拥挤,总有些松快的地方,若非如此,李隆基就真的跟不上萧江沅了。他一边尾随,一边心下暗忖,今晚这是怎么了,先是萧江沅破天荒地换上了女装,也不怕被人发觉,后是这一路上,竟然不止一拨宫女的身影。

    她们之中大部分行色匆匆,毫无欣赏风景之意,难不成这是在……逃跑

    萧江沅到底做了什么!

    李隆基忽然想起自己在骊山对萧江沅说过的话,不禁心下暗叹,他给了她半年的时间,她却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场面还折腾得如此壮大,让一群人陪着她离宫,以求法不责众,这手笔还真是……有祖母之风。

    他跟着萧江沅等人在路上停顿,又转而走入了小巷,却一直默默地躲在阴影里。只见萧江沅一身浅绯色的齐胸襦裙,柔软地垂落在地,朱红色的披帛闲散地落在她肩上。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那一副绰约的身姿里,竟生出几分灵动与娇媚。

    他不禁看得有些痴了。这几年过去,她总算是长大了。

    他也亲眼看着她不着痕迹地算计着一切,将几个姊妹毫不留情地放倒,再从她们身上,拿走一张丝帛与钱财。他一边暗叹她人长大了,心也更黑了,一边疑惑,她既然出宫了,直接来五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