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绝唱》【第四章·风华卓然李宋王】2

    殿外阳光正好,李成器十分悠闲地走向立政殿,仿佛在赴一场最寻常不过的赏花之约。

    此时的立政殿中,一些联合归返的臣子正在连番劝谏,权衡利弊,甚至极其隐晦地搬出了玄武门之变——太宗皇帝虽为一代明君,对于此事也坦坦荡荡,任凭后人评说,然而他发动兵变杀兄弑弟,最终才得以龙登九五一事,终究还是给后代们立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这是皇权万丈光芒之下的阴影,是最多治标而无法治本的隐疾。

    若真的让宋王成为太子,只怕平王会有所不服,纵然兄弟之间感情深又如何,难道在李家争夺天下之前,隐太子和太宗皇帝感情不深吗

    大唐才刚刚乱过一番,若紧接着再来一场,且不论朝廷内外根本再经不住,到时候兵变好似儿戏,大唐疆域辽阔,只怕谁都想分一杯羹了。最严重的话,国将不国,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大唐安在

    李旦听得十分头疼。不掌权的时候,渴望掌权,而一旦掌权了,又觉得烦躁疲累。这些臣子不是应该效忠于他的么,为何不为他打算打算,竟如此团结地为李三郎说话他们要是同意了他的想法,现在立大郎为太子的诏书都草拟好了,就算有隐患有麻烦,那也是以后的事。他可不信,若是事先做好防范,一个初初崭露头角的李三郎还能掀起又一场风波,导致出那般严重的后果

    身为九五至尊,大臣却不帮着自己,他明明手中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仍是什么都做不了,这个皇帝当着还有什么意思李旦不觉竟有些怀念昔年身为母亲傀儡时的日子了。那时候他也是皇帝,却什么事都不用管,虽不像个皇帝,但也不像现在这样烦心。

    李旦不禁暗叹一声,自己果然不适合做天子啊,从古至今,哪有一个皇帝才刚刚登上皇位就后悔了,甚至心想何时才能结束这样的生活

    臣子们说的都对,他并非不知。他对于这些臣子虽然不大喜欢,却也不敢对他们怎么样。谁说皇帝就能随心所欲了,很多时候不也得听大臣的,太宗皇帝与魏征如是,阿娘与狄仁杰亦如是。他虽然不想做皇帝了,却不代表他希望自己被评价为一个不纳忠言的昏君。?也不知大郎什么时候才来向他表态,他这样坚持着,真的有意义吗

    这时,有宦者恭敬躬身入殿道:“启大家,宋王至。”

    李旦忙道:“快请。”

    先帝丧期未过,李成器身穿一身遍无纹饰的素淡雪白圆领袍,头戴墨色幞头,简简单单而来。他的面容俊美,自有一番温柔的轮廓,衬着他霜白的肤色,更显脱俗而超然。他的步子不紧不慢,十分轻缓,衣摆却流动如江水波浪,一步又一步间,他便好似那踏浪而来的仙人,不急不躁,不慌不忙。

    看到长子如此悠闲自在的模样,李旦暗暗点了点头,不觉瞥了众臣一眼——如此泰山崩于前而不惊,方是天子本色,他家大郎哪里不如投机取巧借机算计的李三郎了

    却见李成器甫一站定,便直直地跪了下来,不问安而直接伏拜道:“儿臣恳请圣人立平王为太子,以安天下民心!”

    从听闻李成器来了起,众臣便面面相觑,暗自低谷。见李成器这般,他们纷纷自席子上站起身,走到李成器两侧,朝李旦跪拜道:“宋王贤德,臣等附议,还请圣人三思!”

    李旦这下可忍不住。经宦者搀扶,他有些吃力地站起来,指着李成器便皱眉道:“你……你这是做什么!”

    李成器直起身子,抬头拱手道:“儿臣知道,圣人爱子心切,不忍儿臣身居嫡长却无缘继承。然国家安方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眼下废后韦氏之逆乱不过初定,儿臣虽为嫡长,却无尺寸之功,相反平王于国于民,皆有大功。若圣人舍弃平王而立儿臣为太子,使有功之人得不到奖赏,且不论儿臣羞于应诏,更不敢面对大唐子民,届时功臣们会如何想,百姓们会如何想不仅诸公为平王不平,儿臣亦是如此!恳请圣人顺应天意民心,立平王为太子,儿臣宁死不敢居于平王之上!”

    “你……”李成器每一个字都重重地敲在了李旦的心房。听着长子如此正式的言辞,凝视着长子温和淡然的神色,李旦既愠怒又心疼。待众臣又一番附议之后,他轻靠着身后宦者的臂弯,十分无力地垂下头道:“众卿也都累了,正值午时,便赐食廊下。待用过膳,诸公便都回去休息吧。”

    众臣怎会不知,圣人这是想跟宋王单独聊聊,反正宋王已经当着他们的面说出了那些话,日后想收回来也无法了,他们便都识趣地退了下去。

    李旦又挥了挥手,让殿内的宦者宫人也都退到殿外去,就连身后坚持扶着自己的,也被他呵斥了出去。离开了宦者的扶持,他的身子晃了晃,却仍是站住了。静默良久,见长子刚刚虽想起身扶住自己,却在自己站住之后松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