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绝唱》【第41章·舍情取权动刀戈】1

    天子和上皇终于要正式争夺权力了,崔日用本以为天子一定野心勃勃意气风发,却不想见面时,李隆基竟还有几分犹豫不决。崔日用有些着急,他本是之前唐隆政变时,临阵倒戈效忠于李隆基的,本来像他这样的人,主君一般不会给予太多的信任,但他在李隆基这里,从未有“外人”的感觉,便一直都想找机会报效李隆基。眼下机会来了,他这主君怎的犹豫了

    想到几年来十分善变的上皇,崔日用不禁暗叹:天子不愧为上皇的亲生儿子,可现在当机立断犹有不及,哪还有时间优柔寡断他拱手便道:“启圣人,吾等集结,是何心思,圣人心知肚明。此行不得已,但若不为,大唐根基动摇,圣人之位不稳。圣人巡边之期在即,吾等早已箭在弦上,只等圣人一声令下,便一触即发。”

    李隆基见人差不多齐了,才意味深长地道:“我又何尝不知道诸位之心呢只是此事若为,动静必然不小,我身为人子,难免担心惊动了上皇,让上皇不安。”

    殿内李范与李业在李隆基左下首坐着,闻言纷纷点头。李业道:“我助圣人,乃是为国,上皇日后知道,也会理解我,不会陷我兄弟于不孝,但若此番行动伤及上皇安危,我等兄弟是决然不肯的。”

    “薛王说得哪里话,吾等臣子怎敢有此不臣之心”王毛仲立即道,“只是说句不敬的话,此番说白了,为的便是夺权,而权力在上皇的手里,只要行动,难免有所惊动。”

    见李隆基浅笑在唇,横了王毛仲一眼,虽有所不甘,却并不制止的模样,崔日用顿时明白了一二——有些话,既不能从身为人子的天子之口说出来,也不能由主君挑明。

    天子上皇手中夺权,不论其本身有多污浊和残酷,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必须是干净而无奈的。“良策”必然是臣子幕僚提出的,天子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也就是说,圣人心里已经有法子了,只是不愿亲口说出来。崔日用细细想了一番,试探着猜道:“不一定非要如王将军所言一般露骨。圣人乃上皇之子,当然不能与上皇正面交锋。上皇为何不肯放权,必然是担心圣人年轻,镇不住权势滔天的姑母——镇国公主啊。”?李隆基悠长地舒了口气。其实,他倒不完全是崔日用想的那样虚伪,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不甘经过了那番努力,最终还是走上了萧江沅最初开辟的道路上而已。

    这并不代表萧江沅就是正确的。她当时的考虑远不够周详,姑母是臣,上皇是君,扳倒了一个臣子,只要上皇对李隆基还心存不安,他还会想办法扶植别的臣子站起来,继续平衡对抗,而上皇始终是上皇。李隆基只要占着儿子的名分,就到处掣肘。所以,若要对付太平公主,就一定不能放过李旦。

    ——与其说是针对太平公主,不如说是针对李旦,顺便把太平公主这个绊脚石解决了。

    眼下形势所迫,李隆基不得不放弃自己与姑母的约定,舍弃姑母,但这都是明修栈道,上皇才应该是政变夺权的真正目标。李隆基还得在萧江沅原定的骨架之上,添上许多血肉,这政变才能成形,而这,萧江沅全不知晓。

    这也是李隆基最气萧江沅的地方,自作主张已是为臣者大忌,事情还办不利索,让主君替臣子善后,倘若他没那么喜欢她,她早就已经死了,怎么会等到现在

    崔日用见自己说对了,便放大了胆子,继续道:“镇国公主图谋不轨早已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了,圣人与她早晚必有一争。当年圣人还是太子,若要对付镇国公主,还要费上一些心思,如今圣人已是天子,若下一道制书讨伐镇国公主,普天之下,谁敢不从”

    事情自然没有崔日用说得这般简单,只是这段话既然说出口了,李隆基又没否定,明面上的政变方向便是定了。

    崔日用越说越自信:“臣知圣人仁孝,但天子之孝与寻常百姓之孝大有不同,寻常百姓只需让父母平安顺遂,得享天伦之乐便可,天子则一定要让国家安定,才可谓孝。若圣人迟迟不下决断,等到哪日镇国公主抢先一步,悔之晚矣!臣请圣人先定兵马,再全歼逆党,这样便不会惊动到上皇了。”

    &nb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