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绝唱》【第43章·文人风骨今何在】1

    先天二年,七月初七,乞巧节。

    三日之前的那场动乱,乍一看来,对于百姓的生活没有任何的影响。无论是帝王权柄更迭,还是权臣登高跌重,那都是身处高位的大人物之事,若非要说为百姓带来了什么,大抵是茶余饭后多了些话题可聊。

    这一日,城中子民该晒书的晒书,该喝酒的喝酒,该郊游的郊游,他们毕竟都只是芸芸众生中最为渺小的一个,自然想不到,这场政/变究竟改变了什么,结束了什么,又开启了什么,更无法预料,未来安居乐业的生活、世界中心的长安和繁荣昌盛的大唐,都是因此,才有了清晰的方向。

    长安城明德门前,有一辆牛车日日都来,已停了足足三日。

    明德门向北,直通宫城的正门朱雀门,再往北则直指太极宫的正门承天门,故而这里也有长安城正门之称,进出人员之盘查,也是长安城众城门之中最严格的。大唐对于百姓户籍审查严格,公验之上连家中族人几口,财产多少,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等讯息都写得明明白白,然而这些年不论边境还是国内,皆有过几番战乱,亦或有不肯服役之人,加上浮逃之人便不在少数。眼下他们若要入城,自然过不得审查,但若等上一段时日,待天子大赦天下,他们便可重新入户,成为登记在册的大唐子民,便可光明正大地活着了。

    ——所以,若太平公主当真想逃走,从此隐形埋名地生活,完全可以。

    可直觉告诉牛车里坐着的人,太平公主极有可能不会如此。天子正在为收尾的工作忙得焦头烂额,这里便要由她来代为掌管了。

    忽听一阵熟悉的马蹄声传来,停到了车外,正是重新归于闲散的薛王李业。他掀袍下马,踏上牛车,坐到了帘外,朝着明德门外宽阔的官道望了许久,方叹道:“你这又是何必,我要是姑母,一定逃得远远的,才不会回来呢。就算回来,也不敢大摇大摆从正门入城。”?见牛车里的人没有任何反应,李业将车帘掀开稍许,将头伸了进去,低声道:“既然还要抓姑母回来,当日为什么不直接包围镇国公主府从一开始就不让姑母逃走,也省得你身子还没养利索,就要天天来这里,一等便是一整天。”

    牛车里的人这才微微一笑,道:“为什么要包围呢两位大王与奴婢那日过去,就是为了让她成功逃走的啊。”

    李业还一直以为四哥和自己辜负了三哥所托。虽然放走了姑母,阿耶的心情好了一些,也没有因为他帮着三哥对付姑母,跟他生气,但是面对三哥的安慰,他心中始终不是滋味。今日一听,原来是这样的怪不得三哥一定要这人跟着,还让四哥和他必须听她的良策行动。

    “三哥这又是何必呢三哥心念姑母血浓于水,四哥和我也是一样啊,难不成还能不听三哥号令,非要把姑母抓回来“伏法””李业翻了个白眼,无奈地摇了摇头,“阿耶也错怪三哥了,哪日我进宫,可要好好替三哥说说好话。”

    牛车里的人腰背挺直地跪坐着,静静凝视着李业的表情,向来标准而无害的微笑多了几分人情味:“奴婢受圣人所托而来,也并非是为了抓镇国公主归案,只是担心若她归来,难免为粗人轻贱。士可杀,不可辱,镇国公主是何等的傲气,就算死,也要给她该有的尊严。”

    “那你还要等多久”

    “若今日再未见她归来,奴婢便不会再来了。”

    她成功地岔开了话题——与其问为什么要放太平公主走,不如问太平公主为什么非要逃走她本意固然是为了保命,来日再做打算,但这放到已知她谋反的人看来,便自然是见行事败露,畏罪而逃了。

    这为天子行动的正确性和不得已,添了佐证,也堵住了一些想要为太平公主说话的嘴。

    天子不知道,其实在她的心里,也是真心想让太平公主逃得越远越好的,毕竟大局已定,太平公主的命对于天子来说,并不似从前那般重要,她放过她,也无不可。

    行动之前,她做了一个长长的梦。她在梦中回到了幼年的掖庭宫,看到碧色袖口中白皙的手,伸向她,拉住她,带她走向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在那片天地里,有鬓发斑白的则天皇后,有任性跋扈的安乐公主,也有那总与碧色身影相依相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