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绝唱》【第二章·易相风波平地起】①

    殿外廊下并不是说话的好地方,李隆基便带萧江沅回了武德殿。李隆基先是在宫人的协助下,把这一身有些繁复的礼服脱下,换上一身天青色的圆领常服,再由萧江沅帮他摘下发冠,换上黑色的幞头。当这一切都结束,他才松了口气,直觉得自己死里还生。

    “登基和元日要穿的冕服复杂累赘些也就算了,祭祀和上朝穿的礼服也这样,一年大小祭祀加起来已是不少,我又三日一朝,单是这些衣服就能把我折腾个好歹。”李隆基每次换衣服都忍不住抱怨,“难怪太宗皇帝平日里什么场合都只穿常服,戴翼善冠,当真是省事不少。”

    太宗皇帝穿常服登靴履已是相当随意,若还戴幞头,未免太不庄重,所以才设计了翼善冠。这一点,萧江沅在书里看到过。见李隆基十分困扰,她便道:“那大家何不效仿太宗皇帝有太宗皇帝在前,朝臣们不会说什么的。”

    “我是一定会那样做的,但不是现在。”李隆基说着坐到席子上,疲累地靠上圈椅,“太宗皇帝当时之所以能那么任性,一是因为大唐开国之时,他居功至伟,又是经过了一番斗争才登上皇位,实力朝中独大,没几个人能管得了他,二是因为太宗皇帝确实是一个好皇帝。他不需要经常用衣服这种小节,来提醒臣子们,记得他的身份与权威,但我暂时还不行。”

    其实说白了,只要皇帝做得好,臣子们才不会那么多事,连皇帝穿什么都要管。李隆基目前还不能证明自己是一个好皇帝,实力又薄弱,只能先受点苦,人靠衣装了。

    “这对于大家来说,不过是时间问题。”萧江沅一脸微笑,凝视着李隆基的常服,目光因信心而坚定。

    萧江沅的信任像是掠过湖面的手,激起了李隆基心海片片涟漪,他忙手背掩唇,转头看向别处,道:“你方才不是说,有事不明么坐着说。”

    萧江沅走到李隆基身边,跪坐下来:“臣是想,既然大家觉得宰相不行,那么最快也最好的办法便是更换了他们,可眼下大家只有功臣这些嫡系人马,若把他们换下了,大家还能用谁呢”

    李隆基脸色倏地一变,眉心一蹙,似笑非笑地看向萧江沅:“谁说我只能用功臣——我的嫡系人马了”

    李隆基态度变化之快,让萧江沅捉摸不透。她仔细回忆了一下自己方才说的话,联系上她家阿郎的反应和言语——难不成她家阿郎误会了她的意思,以为她说的是,天子只能依靠功臣,不然就无人可用,甚至是,用不动

    李隆基接下来的话给了萧江沅答案:

    “现在早已不是先帝复辟大唐,初登帝位的时候了。那时先帝有父亲、姑母和功臣那样强大的掣肘,需要重新启用武家人来平衡,去争夺微弱得近乎可怜的皇权的一席之地,但现在,时代已经变了,而我也不是七伯。”

    李隆基缓缓直起身子:“我只允许朝堂存在一种权力,那便是皇权,这朝堂内外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皇权的,所谓相权乃至其他臣子的权力,不过是皇权的执行者,依附皇权才能生存。功臣也好,能臣也罢,谁也不能凌驾于我,凌驾于皇权!”

    “所以,这宰相,我想用谁,便用谁。”

    天子之言,掷地有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萧江沅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义。面对这样的李隆基,她的双眼闪闪发光。她的阿郎,已经逐渐卸去了所有的伪装,也愈发地吸引着她。

    其实,她只是想问问,李隆基可有新宰相的人选,若是有了,看看那人是谁,便着手去办,需要她做什么,吩咐便是,若是没有,她便要劝他暂且还是不要流露这样的心思,平白让功臣寒心。

    没有注意到说话的方式,引得阿郎误会,这是她的过失。若是从前,任凭她再不通达,在为人处世上,却是从不会让人拿到错处的。她这段日子光顾着接纳新的才学,却忽略了自己已经拥有的优势,这样可不行。虽然一时的误会给了她意外之喜,她却无法允许自己以后再犯同样的错。

    ——她更不忍刺痛她家阿郎敏感的自尊心。所以,她没有解释自己真正的意图,而是像最近一样,如同一个乖顺的徒弟一般,问道:“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