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绝唱》【第18章·齐心协力定蝗灾】(1)

    李隆基其实已经动了捕杀蝗虫的想法,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便问道:“如今蝗虫铺天盖地,数量庞大,能杀得过来么”

    见天子透了口风,姚崇趁热打铁:“那也务必要尽力一试,坐以待毙唯有死路一条!如今山东蝗虫漫山遍野,黄河南北两岸的百姓都已开始逃亡,圣人和臣等怎还能继续坐视蝗虫啃食粮草而无动于衷灭蝗势在必行,能杀多少是多少,再耽搁不得了!”

    李隆基仍有所犹豫,便听姚崇道:“圣人可是还有什么疑虑老臣若能解决,必当尽力而为!”

    李隆基叹了口气,看了萧江沅一眼。

    萧江沅并不懂这蝗虫有什么不能杀的,但理解李隆基的顾虑。见他不好意思说,她便道:“圣人担心的是,蝗灾乃是天降,圣人身为天子,若当真决定捕杀,是否会被上天视作不敬,继而施以更严重的惩罚”

    “圣人所虑极是。”姚崇也表示理解,“说实话,老臣也不知道,捕杀蝗虫之后,会不会又出现别的灾害,但老臣可以确定,若再任由蝗灾蔓延,国将生乱,民不聊生!既然圣人有此顾虑,老臣身为人臣,理应为君分忧——今后有关捕杀蝗虫的一切政令,无需圣人出敕令,皆以老臣宰相的名义下达谍书。若上天真要惩罚,便都算在老臣一人头上吧!”

    “姚公竟有如此决心!”李隆基毕竟年轻,见姚崇年近古稀,犹意气未尽,他便踏实了许多,也增了几分信心,“好!我必将全力支持姚公!只不过……”

    姚崇笑道:“只要圣人坚定不动摇,其他的,老臣自有办法。”

    朝阳既出,晨鼓已毕。

    自打搬进了大明宫,上朝便安排在了紫宸门前的宣政殿。李隆基今日特意早早地进了宣政殿东侧的东上阁,一边按照惯例稍做休息,一边等朝臣们陆续抵达。他回想着方才在紫宸殿时姚崇胸有成竹的模样,又想到姚崇往日的独断与霸道,便有点期待今日的朝会了。

    萧江沅正为李隆基端上一碗温热的酪,便见昨夜还失意得不行的李隆基,此刻已双眸泛着精光,唇边噙起了她最熟悉不过的浅笑——那是她最痴迷的他的神情,每当看到,便是他大展宏图之日,也是她意气风发之时。

    想来,她家阿郎是很信得过姚崇,也下定了灭蝗的决心。

    待李隆基接过酪,萧江沅便把视线转到了窗外。

    这一日是六月初一,乃是朝参日,除了每一年的元日大朝会外,便数这一日入朝参见的官员最多。近日因蝗灾一事,文武百官人心惶惶,此时在宣政殿外,纷纷议论更声声不止。

    整个大唐,上至大部分朝臣,下至黎民百姓,都视蝗虫如天兵天将,不敢造次。萧江沅尊重他们的想法,知道灭蝗对于他们来说,心中必有极大的恐惧和负担。此事若想成行,难如登天,此番朝会,也不过第一步而已。

    姚崇究竟如何应对那咄咄逼人的悠悠众口,她也很是好奇。

    果然上朝之时,姚崇刚正式启奏灭蝗一事,群臣反对之声不绝如缕,就连卢怀慎都破天荒地主动站了出来:“蝗虫乃是生灵,灭蝗便是杀生,如此有伤阴鸷,恐不容于天。”

    卢怀慎崇尚佛家经典,又是众臣之表率,就算百官对姚崇偶有不服,对他却是十分敬服的。而且此种说法如今正是盛行,故而朝中有类似想法之人占了多数,便都随声附和起来,却听姚崇冷哼一声,道:“蝗虫是生灵,难道百姓就不是卢相公不忍心看蝗虫死,难道便忍心看我大唐百姓饿死么!”

    卢怀慎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却被姚崇问得一愣。是啊,若不灭蝗,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处理此事么

    刚刚附和过卢怀慎的朝臣们则顿时噤声。明明说这些话的人不止卢相公一人,姚相公不趁机连他们一起指责,而直奔卢相公而去,分明是杀鸡儆猴。他们却不敢越过卢怀慎作出反驳,只得把希望都寄托在口舌远不如姚崇的卢怀慎身上。

    李隆基和萧江沅不由得相视一笑——这不就是束手就擒了么

    便听姚崇又道:“卢相公若实在担心,倒也好办。姚某已同圣人说过,灭蝗一事,由姚某来下令至各个州府,倘若真有天谴,大可落姚某一人头上,与他人都不相干!”

    卢怀慎闻言又羞愤又急恼:“姚相公这是什么话你我同为大唐宰相,灭蝗虽不得已,终究是为国家、为百姓计,倘若真有天谴,只落姚相公一人头上算怎么回事也罢,既然姚相公决心如此,卢某便随姚相公一同担此重责!”

    如此,天子和两位宰相都已决意灭蝗,其他臣子再如何反对也无话可说,此事便就此敲定。大唐当前再无其他大事,朝会便很快结束,文武百官或无奈或不甘,终究散去。姚崇直接拉着卢怀慎去准备谍书了,李隆基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忽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