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反派boss,来单挑》第344章 毁三观的童话世界(12)

    第12章

    ——正在码字,一会儿改——

    随着城市经济日益发展,城市人口也逐渐上升,由于城市流动人口以及道路车辆的增加,城市交通量急剧增长,很多中国城市都面临着严重的交通拥堵,地铁已经逐渐成为大多数人出行上班的必备交通工具。

    地铁具有保护环境、节省土地、运量大、效率高、减少城市噪音、降低沉重的交通负荷、快捷、便利等优点,但是同时,由于其深埋地下,同样具有封闭性好、运行速度高、起停频繁、客流量较大切来源复杂、易于受到外界条件的干扰等因素,其通风排烟和人员疏散受到很大制约,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会对政治及社会的稳定产生极大影响。随着地铁系统的不断普及和完善,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也在不断显露出来。部分乘客乘坐地铁不断拥挤,以及不遵守地铁站台相关标准等不良行为,都是诱发地铁运行风险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乘客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安全素质低下。对于不经常乘坐地铁的乘客来说,他们对于地铁的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相对比较陌生;对于另外一部分乘客,因为自身对于地铁安全紧急设备的好奇,很容易因其行为造成眼中的后果。所以提高乘客的安全素质是解决一部分地铁事故的良药。

    截至2017年末,中国内地共计34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并投入运营[2]。

    总结近年来的地铁事故致因,可归纳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3]。对于外部因素,自然灾害、故意的人为破坏等因素属于不可控因素,不可能做到完全预防和控制。另外一部分因素源于地铁乘客。如持刀、踩踏、坠轨、纵火、毒气等[4]。这都是因为乘客的安全素质较低,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因此,提高乘客的安全素质水平是保障地铁乘客安全和降低由于乘客的不安全行为造成地铁运营风险的有效途径。要提高地铁乘客的安全素质水平,就要从提高乘客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水平着手,进而有效的减少和预防地铁安全事故,降低和减少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以“安全素质”为检索词检索到文献 1792篇,其中 2000 年之前的文献只有 173篇,可见我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相对比较晚。

    2002年,李延红等人对上海市中小学生和老年人的交通安全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关于如何开展交通事故伤害预防和控制的安全健康促进工作[5][6]。

    2004年,李永清通过对近年来的交通事故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属机动车驾驶员造成的事故约占76左右,最终提出应提高对驾驶员安全素质的培训,对培训机构和管理部门提出更高要求[7]。

    2005年,郑艳芳、沈斐敏、陈伯辉等人对福州市居民进行了一系列涉及福州市居民的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用电安全、煤气安全、健康安全、储蓄安全、儿童安全、运动安全、装修安全、网络安全十个安全领域内容的安全素质调查,最终得出大众安全意识初步形成,但是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结论[8]。

    2006年,颜伟文、张文海等人通过采用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广东省企业安全生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