嗖
刀口划破躯体时发出的声响在天气间回响着,并不断的在年仲隆的耳中的放大放大,甚至那声音已经是他脑海中唯一的声音,手中的刀滑落下来,他的手捂着胸口,试图将那伤口重新合拢在一起,可是血仍然喷涌出来。他的举动注定是徒劳的。
我不想死,我不想死
年仲隆捂着伤口喃喃着,他本是旗下的包衣奴,顺治十二年乙未科科举考中进士,年家才脱离奴籍,原本他以为从此之后便会飞黄腾达,可是这致使的一刀,却让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了泡影。
我不能死,我还要出人投地,还要做当朝一品
很快,剧烈的痛楚就令年仲隆无法站稳身体,意识已经模糊的他前后不停地摇晃着身体,尽管他并不愿意死,但是生命却仍在一点点的流逝,终于,他一头栽倒于草地上,红色的血顺着草地流淌着,点点血珠从草梢头滑落下来
大人死了,大人死了!
年仲隆身后的那些清兵们先是大声惊呼,下一刻,就像失去方向的蚂蚱一样朝四下散去,转眼间就逃了个干干净净。而在他们的身后,尽是策马追杀着的蒙古骑兵。
走!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被吓得魂飞魄散的奴才,抓起主子的胳膊,就往后面拖。
趁着他们在那里砍杀,主子,赶紧上马吧
啪!
回应这踏实的奴才的,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气急败坏的孙有光,盯着那些蒙古人大声呵斥道。
走,往哪走。到处都是蒙古人的铁骑,两毛的腿的,能跑得过四条腿的,要是人都丢在这里,老子即便是走了,皇上又岂能饶得我?既然走也是死,老子与其这么跑了死于军法,还不如死在这,让儿子承袭孙家的一等男!
作为孙得功的儿子,孙有光自然知道,他现在走与逃都是死路一条,权衡一二之后,立即做出了选择。
仿佛与他的话互相印证,那边尽管有成千上万的清军向四周逃去,但是他们的身后却又有无数蒙古骑兵,挥舞着雪亮的钢刀追杀过去。那些蒙古骑兵手挥着钢刀在那里叫嚷着,杀戮着,所过之处,血光四射,那喷溅出来的血雾甚至将阳光都映成了红色。
那些只顾得逃命的清军,这会根本就没有丝毫抵抗之力。被追杀的他们只是丢下兵器,拼命的抱头鼠窜。那些蒙古骑兵则不急不慢的从身后追上他们,将他们一个接一个从背后砍到,或者像是打猎似的,用弓箭将清军一个个的放倒在草地上。
这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对于那些清军来说,他们现在只有一个念头,就是逃,逃的远远的!
可是他们却跑不过那些蒙古骑兵,从阿布奈于北岸偷袭之后,进入鄂尔多斯草地的蒙古骑兵就成了清军的催命符,他们不断的从四面八方袭扰着清军,尽管他们很少对清军的大队人马发起攻击,但是每一次袭击对于清军来说,却都是致命的,每一次袭击都有上千妇孺或是掉队或是被人掠走,而且那些蒙古人就像是牛皮糖一样的粘着他们。
而现在,蒙古人的队伍越来越大,已经不再像先前那样每次只有区区数千骑至多万骑。蒙古人的大队人马已经到了。
该死的,该死的,那些蒙古人当真望恩负义,居然和明狗勾结在一起,他们现在这样趁火打劫,就就不怕将来朕将他们碎尸万段吗?
像困兽一样在中军帐里徘徊着,福临继续破口大骂着。
他现在真的是彻底绝望了,自从进入鄂尔多斯之后,蒙古人就像是牛皮糖一样沾上了他们,根本就不给他们喘气的机会,每一次袭击,总会杀死少则数百,多则数千兵丁,还不等他们反应过来,那些蒙古人又匆匆离开了。
再这么下去,不等他们逃到陕西,恐怕他们就会被蒙古人耗死在这里。蒙古人和明狗勾结在了一起,是想要把他们都留在草地上!
只要朕还有一口气,这个仇就不能不报!
福临怒气冲冲的叫嚷着,一边猛的向桌台踢去,这一踢不当紧,他的脚面正好踢到桌角,脚面的剧痛让他惨叫一声,气恼着的他跌跌撞撞地朝帐外走去,一边逃,一边大声叫嚷。
来人,快来人。把这个桌案给朕烧掉了,统统烧掉
皇上万万不可!
一直跟在皇上身边的吴良辅见状,不得不冲过去,伸出双手将他的腰死死抱住。
这里是大营,主子您是天下之主。您如果乱了,这大清国可真就全完了!
作为福临最为宠信的贴身太监的吴良辅这么一提醒,他才意识到,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传出去可真就会乱了军心,到那时,大清国可真就没希望了。
对,对,这里是大营,大营!
福临用力晃了一下脑袋,然后又强忍着脚痛,一边自己给自己打着气。
朕朕是天下共主。是大清国的皇帝。吴良辅,你说,你说,咱,咱们还能离开这地方吗?
福临的脸上尽是惶恐不安的模样,蒙古人的背叛让他彻底丧失了信心,尽管他的麾下还有十万大军,可是他知道,再这么下去,那些人早晚会死在蒙古人的袭扰下。
主子,按道理来说,奴才不过就是个太监,是万万不能干政的,可是奴才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吴良辅的话声一落,那边福临立即说道。
快说,朕赦你无罪!
作为太监的吴良辅一直受到顺治帝的宠幸,尽管在顺治15年时,发生宦官与官员贿赂勾结的案件,吴良辅同样牵涉其中,但在福临袒护他而未依照其所订禁宦官干政的谕令处罚,反而是依然宠信如旧。现在面临绝境时候,福临更是在慌乱之中,把希望都寄托于吴良辅的身上。
皇上,其实,其实,现在这于大清国来说,关键是要保住旗人,这才是的根本,这十几万人马里头,旗人也不过只几万人,其它的都是刚抬籍入旗的奴才,以奴才看来,皇上,这时候,若是能壮士断臂的话,派遣一员大将领兵挡住蒙古人,主子便能有机会把旗人带到陕西里去
看着皇上,吴良辅又说道。
皇上,蒙古人有马,咱大清也有马,只要到了马上,没有人拖累,不过几天的功夫,也就到了陕西,至于其它人,可,可以让他们边把边撤,待到皇上到了陕西之后,再派遣大军前来救援。
吴良辅的建议,让福临整个人都陷入前所未有的挣扎之中,尽管表面上吴良辅说的是让汉军挡住蒙古人,这倒没什么,那些个汉军本身就是旗人的奴才,要死的话,当然要先死他们,既然让他们去死,能保住旗人,那些个汉军就必须要死。
可是,福临又怎么不知道吴良辅的那句到了马上,就没有拖累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说,那些个妇孺也要丢下来,换句话来说,就是把那些女人都丢给蒙古人,是生是死,全凭老天了。
吴良辅,你,你可知道
福临吱呒着,正要发怒时,只听吴良辅说道。
主子,现在不是有妇人之仁的时候,大清国的江山,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汉军,到了陕西,只要主子愿意,那岂会差奴才?岂会差汉军?
吴良辅又岂不知道皇上为什么发怒,他怒的不是汉军,而是要丢下旗中的几十万妇孺,汉军主子们会在乎包衣吗?
可是那些妇孺,却是他们的家眷!
三阿哥领的十几万大军的家眷,可都在这里,现在一句话,把他们都丢在这里了,将来,怎么和他们交待!
作为皇上的福临自然要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却也知道吴良辅说的非常有道理,一直以来,拖累他们不是汉军,正是那几十万妇孺,如果不是有她们的拖累,恐怕现在他们早就到了陕西,那里还会有现在被蒙古人成日里追着打的事。
可既便是不说那些在关内的旗人,就是护军之中他们的家眷怎么办?如果把他们的家眷也丢在这里,到时候,他们又岂会跟他一同离开?
皇上的心思,吴良辅自然明白,他并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等着皇上做决定。恰在这个时候,帐外突然又乱了起来,听着那乱哄哄的喊杀声,吴良辅知道,那是蒙古人又一次袭营了。
对于这一切,吴良辅早就麻木了,可是福临却像是受了惊似的,他惊恐的张大眼睛,听着帐外的喊杀声,听着那一声声铳响以及炮响,就像是受到多大刺激似的,福临嚷嚷道。
祖宗知道,祖宗知道,朕,朕要保住大清国,保住大清的将来,他,他们也知道,
嘴里头这么喃喃着,福临对吴良辅说道。
吴良辅,你,你去通知议政王,还有议政大臣们,来,来大帐议事
猜你喜欢
- 铮铮铁骨
- 穿梭在枪林弹雨之间,隐蔽于战火硝烟之下,我们是铮铮铁骨的华夏男儿!我们是骁勇善战的特种兵!捍卫国家荣耀,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的使命。利剑出鞘,扬我国威!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 千骨一蔺
- 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大帝手段尽出,平息内乱,清楚外患,让末世大明再次站立起来!争霸世界,怎能少了我大明帝国!一个懒惰却有理想的人,一个看似懦弱却冷血无情的人,一个看似小人却一心为民的人。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还是让历史来评价吧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大明帝
- 十光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脚踝骨折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大明流匪
- 小雨非非
- 香菜大树
- 魔兽践踏,巨龙咆哮,巫师诅咒,魔法璀璨之光照耀知识灯塔!
- 小生铁铁
- 田虎想要与方腊和亲,却又担心嫡子生性粗鲁、外貌丑陋,这才想起似乎还有个长相俊俏的庶出儿子,刚好能做个“备胎 田十一大病不起,被哥哥弃于杭州街市。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姓方的姑娘。只是这位方姑娘,会是方腊的女儿吗“谁说不能冤杀高俅?正义的手段,只适合应对正义 七品钦差、八品将军、九品知县。为啥这权越来越
- 老白猪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傲骨铁心
-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伪清顺治十一年,广东新会汉人周士相“我汉家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