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了!
突如其来的消息,随着传令兵的大喊声在战场上回荡的。
唐军降了!
唐军降了!
对于那些正准备向唐军发起最后一次进攻的忠义军官兵来说,他们先是一愣,然后都笑了起来。
原来都是这么轻松。
原本他们以为会有一场苦战,等待着他们。可是谁都没有想到。胜利居然是这样,触手可得。
唐军降了!
当这个消息传到朱明忠面前,他只是略微抬了一下眼帘。
李子渊那?
之所以会问到这个人,是因为他并不相信这个人会这么轻而易举地投降。按照对他的了解,李子渊即便是兵败了也会想办法逃出去,然后成为流寇,为害地方。
而这也是朱明忠为他设下陷阱的原因。
他会这么轻易的投降?
回大王,唐军参军朱应升称李贼昨夜为义士所杀
死了果然是轻若鸿毛。
所谓的枭雄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丢了性命,可以说窝囊到了极点。不过现在对于他是怎么个死法,朱明忠反倒是不关心了。
他一死,曾经最担心的事情也就不需要再担心了。不可能再活过来变成流寇危害四方了,现在他这么一死反到是件好事。
早从此之后天下太平了。
对于李定国等人,朱明忠并不担心,他们无论如何都必须要面对这个现实。如果他们拒绝面对的话,那么无非就是大军讨伐而已。
片刻的沉默之后,朱明忠哦了声,没有显露任何情绪,就像李子渊的死是个不值一提的小事似的,其实确实是不值一提,然后说到。
好了,准备进京!
现在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前往京城。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进京必将经通州,在通州朱明忠见到了李子渊的尸体,看着脖颈处那个血洞,看着已经没有丝毫生机的李子渊。
一饮一啄,自在天定,若非是他昨日为恶,又岂有今日之遇?当年他若是于南京不背叛孤,又岂会落得今天这步田地?
朱明忠冷冷一笑,背着伏跪于地的朱应升说道。
其实,孤本意在兵围通州或京城之后,总是会见上他一面,李子渊
盯着这具尸体,已经几年没有见他了。
他确实是贼,不过他确实也有其过人之处,就练兵来说,不过只得孤之皮毛,便能练出今日唐军,他确实有他过人的地方
李子渊的唐军战斗力并不比忠义军差多少,这几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当年在南京,他带走的数百多人,皆是忠义军的官佐,最早的一批忠义军,就是他们操练的,而他们,也是朱明忠一手操练出来的。
后来忠义军完全火器化之后,尽管李子渊没有足够的火器,但仍然主动的学习着忠义军,并尽可能的模仿忠义军。可即便是如此,时代的局限性,依然限制了李子渊的视野,恐怕他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败了。
可楚王,总是败了!
作为楚王的从幕,朱应升必须要为旧主说话。
楚王到死,都没有想到,他为什么会败。
因为他看不透!
盯着床上的尸体,朱明忠冷笑道。
当年,在南京,他以为,只要说服了军中官佐,就能把忠义军带走,就能让孤成为孤家寡人,可是结果呢?他北伐的时候,若是他能看透事实,不至于为权力所迷惑,又岂会倒行逆师?就是这次兵败,如果他能易早醒悟,又岂会损兵折将如此?他以为,学着孤练兵,就能横行天下,就能击败孤
冷笑着,朱明忠已经不再去看李子渊的尸体了,他转过身,看着跪伏于地的朱应升。
可是他不知道,他的贪婪早就注定了他的今天!
贪婪!
没错,李子渊总是太过贪婪,无论是在南京或是北京,或是此次决战,他的贪婪毁掉了他的全部希望。
淮王的话的传入朱应升的耳中,有如雷鸣般,在惊骇中他在脑海中将淮王与楚王两人对比,他立即发现了两人最大的不同,相比于李子渊总表现的极为贪婪,他渴望权力,渴望拥有一切,所以他才会背叛朱明忠张煌言,才会意图篡位。而淮王呢?
打下南京的功劳他可以不要,打下江北之后,他以下属的身份上书国姓,即便是迎回了朝廷,也没有挟天子的表现,甚至就是在北伐的时候,也可以把首功让给他人。
李子渊是贪,那淮王呢?
心中若有所思他在这一瞬间似乎明白了很多,他知道为何中淮王能有今天的成功。
因为他总是知道,每一次需要得到的是什么。
打下南京,他为的是北伐,只要北伐功成,个人得失又有何干?打下江北是为了立身,只要有立身之地,为何人之臣,又有何妨?迎回朝廷是为了自立,既然自立,为何要徒惹恶名?
至于后来的北伐以淮王之智又岂不知李楚之贪,又岂不知他会弑君篡位,所以,他才会将朝廷拱手相让,所以
终于,所有不曾明白的事情,在这一瞬间,都明白了。
朱应升知道了,他知道了从一开始,淮王就已经料到了今天,只有他自以为聪明,自以为可以辅佐楚王,自以为楚王今日之败,是因为许云程的操之过及,可却不知道,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今天。
从一开始,淮王就冷眼看着李子渊一步步的走向绝路,甚至,就连当初的不惜拿出饷械支持楚王北伐,也不过只是一个陷阱。
一个让楚王走向绝路的陷阱!
而这个陷阱谁会受益?
淮王!
从此之后,又有谁还能挡得了淮王?
没有人了!
闽系已经尽数归淮,至于张煌言已经甘为其臣,正在为他于南京善后,李定国受淮王之恩的李定国又岂会反抗大明朝廷,毕竟淮王已经不再是淮王了。
终于,朱应升明白了全部,曾经迷惑的事情,在这个时候,都已经想通了,他苦笑一声。
大王,想必西南洪氏等人必定难活吧!
他之所以会这么问,其实是想证实一个问题。
洪氏之罪,理应诛以九族
朱明忠并没有给他直接的回答,而只是给了他一个模糊不清的答案,但即使是如此,也足够了。
在答案得到证实之后,朱应升终于明白了,李子渊败的是理所当然,死得是稀里糊涂,他根本就不知道,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一切!
如果说,曾经朱应升还怀疑淮王并非是孝烈皇帝子嗣的话,那么现在,他再也不怀疑了。眼前的这位大王始终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得到什么,现在,他得到了。
至于其它人,不过都只是垫脚石罢了,若是有的垫脚石想要反弹一二,不过只是乱臣贼子而已!
是了仅此而已!
弑君篡位!
乱臣贼子!
打从甲申年间起,前面的那四个字,虽说新鲜,可是后世那四个字,这天下人算是见识了太多。
李子渊弑君篡位!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即便是他否认也没用,铁证如山虽说没有,可是众口成金,这天下人都认准的事情,谁又能说出一个不字来?
自几天前自封唐王,一副准备于来年登极的李子渊领兵离开京师以后,尽管这京师尚还有数万唐军,但是却也有一群原本投降唐逆的大明官僚自动的站了出来,当然,他们并不是站出来要去夺城,别说他们手无寸铁,即便是给了他们兵器,他们也不见得会有那个勇气。不过,读书人从来不屑于匹夫之勇,他们自然有自己的办法,比如在私下里张贴告示,传播消息,总之就是告诉他人,李子渊是贼,唐是逆,至于明淮王是烈皇帝三子,是崇祯之后,现在虽是监国,可却是大明皇位最正统的继承人。
一时间,在这京师之中,虽说唐军尚持枪胯刀的于街上巡视,可是在这城中士民们无不是都在盼望大明王师得胜,然后速取京城,再然后就是大明皇帝登极。
如此,天下也就太平了!
其实对于天下姓谁,绝大多数百姓并没有什么感觉,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往往更希望过上安生日子,这一年多年来,这朝廷走马观花似变着,早就受够乱世苦的百姓们,自然希望天下太平。
十二月初九日下午,不过只是眨眼间的功夫,满城上下就已经传开了——唐逆山海关兵败,十数万大军十不存一,监国率领的忠义兵不日就会抵达京师外,并说监国有牌谕要京师官民明日上午出朝阳门接驾。
实际上谁也没看到牌谕,不过只是以讹传讹,好像这个消息是千真万确似的,毕竟,谁都要知道,所谓的淮王实际上崇祯皇帝的三皇子朱慈炯,他是烈皇与周皇后之子,血统之正绝不是普通宗室藩亲所能相比,他现在已经打败了逆贼,不日就将返京,从此就要恢复大明江山了,这实属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城中的父老百姓本来对于明朝的二百七十多年江山极为留恋,对满清的奴役更是抵触至极,若非是如此,当年李子渊进京之后,又岂会为万民夹街相迎。如今一旦听说定王朱慈炯领兵得胜,不日将要返回京来继承皇位,重建大明江山,很多人自然是喜极而悲,不觉居然痛哭了起来。
不知多少百姓自觉地赶制起了白色头巾,准备好再次为先帝后戴孝,毕竟,所有人都知道,定王返回京城之后,为人子,他必定是要为先帝先后戴孝的,他们身为百姓,理当也要为君父戴孝。
还有些士民相约,一齐来到了煤山附近,在那里焚烧钱纸,点燃蜡烛,送去供香。当年先帝就是在那里殉了国。这个时候,反倒是没有人去记较这城中尚有数万唐军,似乎没有谁把他们当成回事。
相比于外城的人心思明,在内城,此时这里却是一片混乱,毕竟居住于内城的大都是唐王府中官员将领的家眷,在唐王惨败的消息传来之后,他们无不是变得惊惊惶惶,她们既担心男人们的安危,同样也担心自己的安危。总之,此时的京师,看似平静,可是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尤其是这内城之中,那些留守于此的官员,更是怀着各种不同的心情,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惨败。
败了!
孙兴平看着到访的靳文博等人,他的神情低落,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惶恐,也难怪他会如此。
唐王败了!
十几万大军十不存一!
然后会怎么样?
然后淮王不,监国会领兵打到京师,即便是他侥幸逃脱,那将来也不过是如贼寇一般的东窜西逃。到最后,不还是身死族灭。
对于已经习惯了锦衣玉食的他来说,他并不愿意过那样的日子。只是他有选择吗?此时,他不禁后悔了,为什么当初非让猪油蒙了眼,偏偏上了李子渊的贼船?如果一直在监国身边,又岂会那时候,谁又知道,他姓朱的居然是真命天子,是先帝的儿子!
这命啊
那将军准备怎么办?
靳文博试探着问了一句,上次送粮之后,他便留在了京城,留在李子渊的幕府,现在,他反倒是庆幸当初的选择,毕竟他还活着,当郑芝龙被故闽王命人刺杀后,为讨淮王欢心,万礼便抄了八家,并杀了八家所有男丁。
怎么办?
抬头看着靳文博,孙兴平苦笑道。
老靳啊,你们靳家除了你,恐怕没几个活人了吧!
他的话,让靳文博一阵苦笑,尽管他活着,但是想到靳家上下千余口就那么杀了,难免仍有些感伤。
这都是命啊,你我都是小人物,改朝换代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别说是自己了,就是家人的性命,恐怕也保不住啊。
这么长叹一声,孙兴平端起了酒杯,烦闷的喝着酒,然后自言自语道。
当年,在后劲营的时候,监国也曾许誓与孙某人共富贵,只可惜这眼睛让猪油给蒙了,让姓李三言两语给骗了,若不然若不然,现在,又,又能如何?
众人听着他的话,无不是神情一阵凄然,他们都押错了宝,只不过,他们错的没有孙兴平那么狠,他们,他们还有退路,其实,他们之所以来这,就是为了探听孙兴平的打算,如果有可能的话,这京师还是献出去的好,万万不能大动干戈,若不然,不但要死人,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了献城的功劳。
将军,其实
在众人之中,并不怎么显眼的李化熙,瞧着孙兴平这么说,立即于一旁说道。
其实将军不是没有选择,若是将军能弃暗投明的话!监国必定会念将军他日功劳的,
李化熙显得有些紧张,他当初可是带头劝进的,若是监国来了万一追究起来的话,即便是不掉脑袋,肯定也要摘掉乌纱,这乌纱他还没有戴够。
就是,就是,监国仁义,举世皆知,将军若弃暗投明,监国必定会既往不咎!
其它人一听李化熙出面游说,立即纷纷跟着他一同游说孙兴平弃暗投明,面对众人的游说,孙兴平稍作犹豫,而后又说道。
监监王真的会既往不咎?
真的会既往不咎吗?
虽然嘴上这么说着,但是靳文博的心里却没有底,谁了解监国?福州的万礼为何在知道郑氏并淮后,第一时间下令抄尽八家,杀尽八家之人。
是为了钱?
虽然当靳文博在报纸上看到万礼解交1300万余万两白银以及200余万两黄金于淮王的时候,嘲讽着万礼等人的贪婪,毕竟,就是靳家也不止这点银钱。但在另一方面,他却知道,万礼等人,绝不会是为了钱抄的八家,他们是用八家的脑袋向淮王表忠。朱家的人想到皇明史上朱家皇帝的做法,在众人的游说中,靳文博直接说道。
将军可以诛尽李氏宗族,如此旧过必可赎!
靳文博的语气平静,完全没有丝毫情绪,似乎就像在说着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似的,但他的这个提议,却让所有人的眼前皆是一亮。
有什么比用李家上下的脑袋作为投名状,更能讨得新主子欢心的?
在淮王的仁义必定不忍心杀李家妇孺,可是,那样的人活着,总不是什么好事,为人臣者,为主君分忧,这是为人臣的本份。
只是
这
孙兴平变得犹豫不决起来,他知道这个投名状是最好的选择,可是,李子渊总是有恩于他。
将军,为了京师二十万百姓的安危,为京师百姓免遭兵火之劫,还请将军早下决心!
主动站出来的李化熙,并没有说什么李家的脑袋关系到大家的富贵,而是把一切都推到了城中百姓的身上,他们之所以选择投降,也是为了城中的百姓,是为了百姓的安危,不是为了自己!
猜你喜欢
- 铮铮铁骨
- 穿梭在枪林弹雨之间,隐蔽于战火硝烟之下,我们是铮铮铁骨的华夏男儿!我们是骁勇善战的特种兵!捍卫国家荣耀,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的使命。利剑出鞘,扬我国威!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 千骨一蔺
- 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大帝手段尽出,平息内乱,清楚外患,让末世大明再次站立起来!争霸世界,怎能少了我大明帝国!一个懒惰却有理想的人,一个看似懦弱却冷血无情的人,一个看似小人却一心为民的人。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还是让历史来评价吧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大明帝
- 十光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脚踝骨折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大明流匪
- 小雨非非
- 香菜大树
- 魔兽践踏,巨龙咆哮,巫师诅咒,魔法璀璨之光照耀知识灯塔!
- 小生铁铁
- 田虎想要与方腊和亲,却又担心嫡子生性粗鲁、外貌丑陋,这才想起似乎还有个长相俊俏的庶出儿子,刚好能做个“备胎 田十一大病不起,被哥哥弃于杭州街市。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姓方的姑娘。只是这位方姑娘,会是方腊的女儿吗“谁说不能冤杀高俅?正义的手段,只适合应对正义 七品钦差、八品将军、九品知县。为啥这权越来越
- 老白猪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傲骨铁心
-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伪清顺治十一年,广东新会汉人周士相“我汉家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