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
看到汪明可皱眉不语,吐出两字后,施奕文解释道。
“要增加报纸的粘性,让他们看了还想看,这可就不仅仅只是靠着新闻的趣味性来增加的了,”
“那东家觉得如何增加这个粘性”
面对汪明可的诚心请教,施奕文直接答道。
“也许可以连载小说!”
“对,就是连载小说。在报纸上设立一个版块,专门连载小说,一天发个两三千字,只要他们读上了,自然会主动买咱们的报纸。”
其实,从最初决定建书坊,尤其是决定办报纸之后,施奕文的心里就差不多已经打定主意,就是通过连载小说来增加报纸的“粘性”。
而这种连载小说的方式,恰恰是晚清尤其是解放前报纸增加销量的一种手段,到了后来香港,金庸更是靠着连载自己的小说办起了报纸。
“东家,您的意思是说,咱们把别人的小说,印到咱们报纸上”
东家的话,让汪明可的眼前一亮,他甚至激动的难以控制的大声说道。
“哎呀、哎呀,瞧我这脑子,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出,人家不敢在报纸上多印,是因为字大,咱们的报纸字小啊,能印的东西海了去了!”
看着汪明可激动的模样,施奕文微颓一笑,现在的书都是大字书,这个时代的书大抵上都是一页十行,行二十二字,一页最多两百多个字,大字书是书价高昂的根本原因。而这一问题的根源是手工刻版刻小字成本太高,且小字容易损耗。但是,在石印制版的面前,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东家,咱们试印的石版书,一页二十行,行四十六字,即便是一页四十行,行八十字,字也能印得极为清楚,咱们把小说直接印在报纸,字小点没关系,反正只要引着他们买就行,东家……”
话声一顿,汪明可说道。
“要不然咱们就把这阵子最时兴的《封神演义》(1)给印在报上那一部书二十册,可是卖二两银子哪(2),咱们的报纸一天印两千字,一百天印完,顶多也就是花一两银子……”
在汪明可提到《封神演义》时,施奕文微微一愣,诧异道。
“《封神演义》出来了”
“是啊,过完年刚从南直隶传过来的新书,写的是武王伐纣,可内容新鲜,现在京城卖的最多的就是这个书。”
尽管诧异于《封神演义》似乎早出来了几年,但同样也让施奕文的眼前一亮。
其实,原本他根本就没考虑过在报纸上印别的书,因为眼下的好书太少,报纸想要一鸣惊人必须要用好书打开销量。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出版业最为发达的时期之一,尤其是以小说为最,在出版业中一直有“卖古书不如卖时文,印时文不如印小说”的说法,市场的巨大需求,促进着出版业的繁荣,而早在嘉靖年间,稿荒和对新书的渴求就已经到巅峰。各地书商无不是绞尽脑汁,想到弄出新鲜的小说来。可此事却没那么容易,士林中人往往视小说为小道,有水平的都不愿意写,愿意写的往往水平有限,写不出真正引人入盛的好书。
好书难书,正是眼下的普遍现象。像《金瓶梅》、《西游记》这样的名著还没有写出来。毕竟,明朝小说的巅峰还要再过几十年。不过,对于施奕文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问题,毕竟,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他有着太多的小说可供“抄袭”,甚至就是在图书馆里头,还有许多明清小说以及各时期的小说,只要愿意,随时可以打印出来几千部,甚至上万部出来。
猜你喜欢
- 大明第一帅
- 【2019历史网文之王大赏】参赛作品
- 回明做帝君
- 京城大少贺知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然穿越了还悲剧的成为了朱允文,历史上被叔叔打失踪的建文帝。且看贺知如何改变自己命运,击朱棣,灭蒙古,开海禁,发展商业,海外殖民百夷臣服,万国来朝。手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 纣胄
- 穿越大明朝,成为了木匠皇帝朱由校,那个,我躲在后面,背黑锅我来,送死你们去。
- 大汉校尉
- 17世纪欧洲的船队在世界各处海洋上寻找新的贸易路线时,遥远的远东地区,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响起,一车车煤炭运往工厂,无数的工业产品向各地倾销,线列步兵整装待发,冰冷的大炮发出怒吼…这是一个铁与血的时代。
- 盟弈
- 重生明末辽东李家,从边军一白衣士兵历经宁夏之战、援朝抗日,谱写着明廷最后的辉煌。这里有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爱国情;也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甜美爱情;还有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的处世无奈;但更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回到那个激情岁月,与丰臣秀吉角逐三千里江山,与努
- 雨天好
- 平时多受到一个清雅美丽小女孩照顾的一只灵猫,一天误踏入九星一线的流星光影,随着女孩一起穿越到了明朝,却进入一位病重王爷的身体里,从此开始了一段传奇人生,女孩穿越时被光影吸取部分记忆,王爷誓找到穿越过来的小爱人,共度长久幸福
- 伊森.何
- 【阅文·安之杯网络文学擂台大赛·家国变迁】参赛作品
- 红尘贼子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天煌贵胄
- 朕为天子,乃受命于天,握秉乾坤,奋太祖之余烈,提天子剑,荡平不臣。晓谕八荒六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蛮夷番邦,皆为汉臣妾也。